第五十八章:大满贯(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赢了,青道高中棒球队赢了。  

早有准备的那些青道高中棒球队的铁杆支持者们,第一时间将手里的旗子举了起来。  

也不知道,这旗子他们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只见长十几米,宽度也有两米的巨大旗子,或者说横幅,在甲子园的看台上展开。  

那上面,写着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名字,上面绣着王者两个字。  

不管是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名字,还是王者两个字,都不是这横幅的主要内容。  

王者青道,占据的篇幅,大概也就是整个横幅的1/5左右。  

剩下的4/5,不管是字体的大小,还是占据的篇幅,都要远远的超过前面。  

那上面写的是,大满贯!  

“王者,青道!!!!!”  

看台上,已经完全成了欢乐的海洋。  

负责解说这场比赛的解说员,不自觉地湿了眼眶。  

其实这个情况,他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为了解说这场比赛,解说员准备了很久。  

这其中,就有大满贯这三个字。  

拿下今天这场比赛胜利的青道高中棒球队,成了历史上第二个大满贯得主。他们在一年的时间里,打赢了他们所有的比赛。  

春天,夏天,包括第2年春天的甲子园。  

在经历了队伍调整的情况下,他们获胜的脚步也没有被阻止。  

真真正正的大满贯。  

“上一次获得这个殊荣的球队,还是有着宇宙队之称的大阪桐生。距离那次,时间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是21世纪,第1个拿下大满贯殊荣的队伍。”  

解说员已经彻底放飞了。  

王者青道高中棒球队,绝对值得他这么做。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也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随着时代的进步,甲子原霸主的争夺,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时候,选手和学校想要出成绩,投资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你没有好的训练设施,没有好的辅助器材,选手们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至于说那个拿下全国亚军的超级黑马。  

他们本身也不是真的鱼腩队伍。  

那支球队的基础设施做的很好,也投入了一些钱,别看是一群养猪少年,但他们才华横溢。  

这才创造了之前那样的奇迹。  

可这样的奇迹是没有办法复制的,所以那应该也是唯一的一次。  

现在绝大多数情况,甲子园霸主的争夺,只会在几所豪门学校里。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因为投入不一样,再加上特招生,选手的质量也不一样。  

以及专业的教导和专业的设施。  

这直接造成了几支巨无霸球队,就好像宇宙队大阪桐生,以及现在如日中天的青道高中棒球队。  

但是这样的霸主球队,就一定能够在甲子园的赛场上,呼风唤雨吗?  

当然不是。  

首先就是他们竞争者的实力不俗,再加上黑马球队层出不穷,以及信息化时代的情报战…  

这直接造成了一个结果。  

那就是全国霸主虽然是在这几所学校里诞生,但这几所学校在比赛前期遇到黑马球队,阴沟里翻船的可能性也很大。  

这样一来,他们想要争夺全国霸主,道路会变得异常坎坷。  

两届甲子园,一届神宫大会。  

一年三次全国大赛,想要全都获得优胜,难度更是不可想象。  

以前,只有大阪桐生达成过。  

由此就不难看出,大满贯的难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进入了信息时代,选手们搜集情报的能力高得吓人。  

实力强大的队伍,就更容易被针对。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个时代的夏季甲子园霸主,在秋季大赛阴沟翻船的概率高得吓人。  

以至于很多霸主球队,甚至主动放弃了秋季大赛。只把这场大赛,当成练兵场。  

青道高中棒球队能够达成这样的成就,就更让人震惊了。  

球场上那些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小伙伴们,一个个也都激动的不行。  

所以说之前他们早就已经有所预料,对这一场比赛信心十足。  

大满贯的荣誉,他们更是早就已经视为囊中之物。  

但在之前,他们还没有拿下比赛胜利的时候,终归还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一直等真正拿下大满贯的荣誉以后,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小伙伴们,才有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只称霸过一届甲子园,和大满贯得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甲子园百年历史上,称霸过甲子园的球队虽然不是那么多,但怎么也不会少。  

几十个肯定是有的。  

可是大满贯得主,只出现过两个。  

其中一个就是他们青道高中棒球队。  

这一点,估计除了张寒以外,没有任何一个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小伙伴们能够平静对待。  

毕竟对人家张寒来说,这个大满贯得主的称号,只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  

人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可不仅仅是这一件。  

人家本身就是有纪录以来,在甲子园赛场上投出最快球速的投手。  

167公里。  

十六岁的少年,将球速飙升到这个程度,绝对的前无古人。  

即便把这个成绩,放在岛国职业赛场上,也是能够进入历史前三的。  

除了这一点以外,张寒还是甲子园本垒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