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回国日常(一)(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虽说他也有点好奇,家乡的棒球队究竟什么样子?  

但是听蓝翔的意思,这个所谓的棒球队,就是个草台班子。说不定还不如泽村荣纯当初在长野建立的那个队伍。  

虽说泽村那个球队,也没有取得任何成绩吧。但是人家好歹参加了好几届的正式比赛。  

星河中学,全校加起来八百多学生,男生的比例还要高一点。  

但棒球队,却只找到了10个选手。  

这样的队伍,有什么好看的?  

张寒兴致不高,可耐不住表弟软磨硬泡,再加上他对家乡的棒球队也有点好奇,最终跟着一块到了星河中学。  

星河中学棒球队今天的对手是滨海第二实验中学。  

在滨海地区,这两支棒球队还是很有地位的,他们一个排地区第一,一个排地区第二。  

滨海第二实验中学,因为成立的时间早,还到南方参加过练习比赛,实力强一些。  

星河中学棒球队因为刚成立的关系,实力弱一些,只能排地区第二名。  

尽管实力有差距,但两支队伍的练习比赛没少打,基本上一个星期一场。  

没办法,这附近他们也找不到别的对手。  

据说现在已经交手了十五次,滨海第二实验中学,豪取十四胜。  

失败那一次,滨海二中因为流感,主力选手倒了一半,都在挂吊瓶。  

勉强上场的那几个,也没能把实力发挥出来,最终以一分之差,输给了星河。  

星河中学的选手很兴奋,不管因为什么吧,他们总算是赢了一回。  

滨河第二实验中学,将这件事情当成了奇耻大辱,无论如何也要找回场子。  

在之后的比赛里,他们再也没有手下留情。  

星河中学,输得越来越惨。  

一直到选手们渐渐熟悉了比赛,训练也跟了上来,场面才好一点。  

据说现在滨海第二中学虽然依旧有优势,但双方已经能打的有来有回。  

这话是蓝翔说的,可信度可能要打折扣。  

到张寒赶到的时候,两支球队的选手都已经做完了热身。  

看着蓝翔找来的外援,滨海第二实验中学的选手,当即就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找高中生来帮忙?”  

现在的孩子,因为营养跟上了,身高都不错。  

尤其是齐鲁,平均身高,在全国也是最高的,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很多都超过了一米七,还有一米八的。  

可即便如此,张寒一百八十六公分的身高,依旧是超纲的。  

他刚入学的那会,身高只有一百七十八公分,在青道高中棒球队这一年半,长了八公分。  

监督和教练带他做检查,按照医生的说法,他的身高基本上已经到达了瓶颈。即便之后还能长,幅度也很有限了。  

这也正常。  

高中二年级以后,还能飞速蹿高的例子倒也不是没有,但绝对少之又少。  

张寒自己也感觉,他的身高应该是足够了,又不是篮球选手,长太高,好像也没什么用。  

星田中学现在刚好九个人,原本要请假的那个小伙子,从补习班偷跑了出来。  

再加上,滨海第二实验中学非常不爽,张寒只能暂时作壁上观。  

他给自己找了一个树荫,直接席地而坐,半靠在树上。  

别说,还挺舒服的。  

虽然快九月份了,但是夏天酷热还没有退去,在树荫下小风一吹,感觉特别舒服。  

原本张寒在老家上学的时候,就非常享受这种感觉。  

现在重温一遍,他倒也不算白来。  

“你这表哥挺潇洒啊!”  

半靠在树上的张寒,美得好像一幅画。  

蓝翔的队友,忍不住好奇问道:“他真的会打棒球吗?”  

“他说会一点,按照我表哥的性格,他说会一点,应该还蛮厉害的。”  

在蓝翔的心目中,表哥一直是无所不能的代名词。  

两人曾经在一个小学,张寒比蓝翔大两个年级。  

在他们小学里,张寒就是传说级别的人物。不仅学习好,长得帅,老师们喜欢。  

参加任何活动,任何的体育比赛,也都能名列前茅。  

只要奖品到位,排名绝对不退。  

星河中学棒球队的队长,看着半靠在树上的张寒,摸了一下脑袋。  

“感觉有点眼熟呢,好像在哪里见过。”  

“废话,当初跟我们一个小学的,你忘了吗?”  

蓝翔没好气的说道。  

“奥!好多年没见了,可能是变化太大了吧。”  

高杰嘴上这么说,偷瞄张寒的时候,眉宇间依旧带着疑惑。  

不对,应该不是小时候的事情,就是最近。  

他一定在什么地方见到过。  

比赛开始,尽管两支球队的选手,实力都很菜。  

最起码站在张寒的角度上,他们的实力,真的非常菜。  

不过,张寒也不是不能理解。  

这种棒球队,跟同好会差不多,个人兴趣而已。  

就算是在东京,这样的球队,实力也不可能强到哪里去。  

再加上他们又没有环境,能够磨练到现在这种程度,已经很难得了。  

尤其是滨海第二实验中学。  

这支球队的选手,尽管下盘不稳,基础不牢,动作不灵活,打击姿势不标准…  

但除了这些之外,他们整体看起来,已经像模像样了。  

如果是在东京参加比赛,碰到实力垫底的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