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全场最佳(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己骄傲。  

比赛结束以后,青道高中棒球队和稻城实业棒球队,两支球队的熟人,开始聊天。  

电视机前,守在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也没有离开。  

负责解说这场比赛的龟田解说,也在和他的搭档聊着今天这场比赛的收获。  

“真的是非常遗憾,我们只有一个晋级甲子园的名额。这样一来,四个月之前刚刚在甲子园拿下冠军的稻城实业,注定没有办法重新回到甲子园的赛场了。”  

龟田的搭档,语气中充满了遗憾。  

其实龟田的这个搭档,别看把自己伪装成了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的球迷,但那主要是为了节目的效果而已。  

两个解说分别支持一支球队,这样的画面看起来更加的刺激和激烈,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兴趣。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套路。  

实际上,他压根就不是高中的球迷。  

当然啦,那是以前。  

看了今天这场比赛以后,他虽然没有直接晋级成高中棒球的死忠粉,但也已经对高中棒球有了很多的兴趣。  

比如说战胜春甲冠军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的青道,再比如说那个投出了光速球的男人。  

张寒!  

身为一个专业的媒体人,他敏锐的从这支队伍和这个人身上。  

嗅到了金钱的味道。  

他有一种直觉,只要继续追着这个队伍,这个选手。  

他未来的前途一定会,大放异彩。  

要说这有什么根据吗?  

那还真没有什么根据,他只是有这样的感觉而已。  

“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的选手,表现的的确是很优秀!”  

龟田并没有否认这句话。  

虽然他是青道高中棒球队的球迷,这个时候完全可以贬低自己的对手。  

但是作为一个聪明人,永远不会这么说话。  

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贬低稻城实业,那之前被人家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整整压制了八局的青道高中棒球队,又算什么?  

这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吗?  

所以他非但不能贬低对手,还要尽可能的夸奖。  

“稻城的实力很强,他们依然保持着春季甲子园时拿下全国冠军的战斗力。甚至经过了半年的成长,他们现在的实力可能比那个时候还要更强。只不过很不凑巧,他们碰到了状态更好的青道高中,以及在今天这场比赛里完全放开的张寒。”  

一百六十公里以上的光速球!  

真要评价这一场比赛,为什么会是现在这个局面?  

领先了整整8局的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为什么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  

其实只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因为他们始终没有能够攻破张寒的光速球。  

他们的进攻实力,完全没有发挥出来。  

要知道他们虽然不是全国最强的打线,但是作为春季甲子园的霸主,全国最顶级的豪门之一,球队里又基本上都是明星选手…  

这样一支队伍的攻击力,放在全国来讲,也是可以排进前五的。  

可就是这样一支队伍,整整七局比赛,一分都没有拿下来。  

这才给了青道高中棒球队,反超的机会。  

当然啦,青道高中帮球队之所以能够把比分完全追回来,张寒的两支本垒打也是功不可没。  

青道一共拿下四分,光是他自己打出去的就有三分。  

“如果我们也像足球一样评选一下这场比赛的p,那么这个p的人选,肯定就是张寒了。”  

除此之外,别无他人。  

这不仅仅是他们两个的看法,现场有很多人都是一样的想法。  

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比赛的人,很多也是一模一样的想法。  

就在这一刻,张寒的形象,深深的印在了他们所有人的脑海中。  

“走吧,我们该去准备了!”  

另外两个半决赛的对手,不约而同的从看台座位上站了起来。  

欣赏了青道高中棒球队和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的高水平较量,要说他们的心里没有受到一丁点儿的冲击。  

那肯定是骗人的。  

这场比赛对于这两支队伍的冲击,非常大。  

以至于他们在行动的时候,跟以前比起来都有一些僵硬。  

打赢了半决赛,就要面对怪物一般的青道高中棒球队和张寒。  

这实在不是一件能够让人开心起来的事情。  

青道高中棒球队的小伙伴们,跟稻城实业的选手告别以后,心情莫名的沉重。  

稻城说的那些话,成了青道高中棒球队的责任和包袱。  

“两支队伍的选手先不要离开,今天是电视直播,比赛之后还有一个采访。”  

这个时候,主办方突然提出了要求。  

他们原本给这场比赛准备了两个小时的直播时间,没想到他们的比赛进行的这么快。  

为了凑够时长,逼不得已只好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要知道就算是地区决赛,以前也是没有这种待遇的。  

这种开新闻发布会的方式,一般都是职业,最次也得是甲子园的比赛,才有可能。  

一场地区级别的半决赛,竟然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不难看出来两支队伍的选手,有多么引人注目了。  

如果两支队伍不行的话,即便是主办方再怎么恳求,人家电视台也不会答应。  

开什么国际玩笑,真以为什么人都能接受电视采访了?  

很显然,稻城实业高中棒球队的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