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冠军终(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个浑身肌肉,拿下本垒打的少年,也是松方出身的吗?”  

球场上的明星选手,哪里有什么秘密可言。  

对于消息灵通,或者对这些事情感兴趣的球迷来说,这件事更是公开的秘密。  

龟岛当着东京电视台前的上百万球迷,笑着说道。  

“没有错。今天这场比赛里,聚集了三位之前松方毕业的选手。他们分别就是青道高中的张寒选手,以及市大三高的星田选手和宫川选手。据说他们三个人,刚好就是两年前,松方少棒的三个核心打者。”  

另一位跟龟岛配合的解说,笑着连连点头。  

“那松方少棒的成才率,可真够高的。一位甲子园的超级新人,两个豪门的核心主力,真期待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手?”  

“其他的选手我不知道,但这三个人的实力和天分,的确都是顶尖一流的。”  

龟岛笑着跟电视机前的观众解释。  

“松方少棒前年的时候,曾经在夏天打进全国大赛,并取得了亚军的好成绩。那一届的松方,也被称为黄金一代。黄金一代的代表,就是眼前这三个选手…”  

这一下,松方少棒彻底出名了。  

虽然说以前松方就是全国顶级的少棒名门,但是在全国的知名度和排名,一直在十到二十晃悠。  

看起来这个名次也不低,但要知道,东京可是名门的聚集地。光全国排名前十的名门,就有足足三个。  

相比之下只能排到第四位,第五位的松方,一直显得就不是那么出挑。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人们说起排名靠前的学校也好,球队也好。  

知名度最高的是什么那个?  

毫无疑问,肯定是排名第一。  

接下来才是排名第二,相比之下,第二跟第一比起来差距就非常大。  

再接下来是第三。  

第二,第三的差距相对要小得多。  

可是排到第三以后,那情况就截然不一样了。  

人们往往能够说出第1名,第2名,第3名的队伍。  

谁会知道第四名是谁?  

松方就处在这种尴尬的位置上。  

也就是两年前打进全国大赛的时候火了一把,松方才算是打开了一点知名度。  

现如今,松方出身的三个选手,分别出现在两个豪门队伍里,并且同时担任这两个豪门队伍的核心主力。  

而且他们还在东京春季大赛的决赛上碰头了。  

被龟岛和他搭档这么一解说,松方一下就火了。  

这种知名度的提升,甚至还要超过之前他们打进全国大赛,拿下亚军的时候。  

以后再有小选手,加入松方少棒,他们也可以拍着胸脯说。  

“我在松方,你不知道松方吗?就是张寒选手待的队伍。”  

比赛继续进行,第八局双方就好像偃旗息鼓了一样,谁都没有拿下分数。  

他们都在积蓄力量,好在最后一局决胜负。  

第九局上半,从小凑亮介开始,张寒,结城接连拿下安打。  

将比分扩大了两分。  

变成了13:7。  

他们将领先的分数,重新扩大到六分。  

市大三高也不甘示弱。  

在九局下半,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击。  

宫川,星田接连拿下安打。  

最后大前也拿下了这场比赛他个人的第二支本垒打。  

双方的比分差距,只剩下了最后的三分。  

看台上,那些青道高中棒球队的支持者,做梦也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川上上场三局,丢了足足六分。  

让场上的局势,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市大三高士气如虹,准备再接再厉,继续得分。  

事实上,他们也确实做到了,等青道拿下一出局的时候,他们的跑者已经被送到了三垒。  

一人出局,三垒有人!  

打者摆出了短打的模样,强迫取分的意图相当明显。  

原本并不打算让张寒投球的片冈,看着看台上无数的闪光灯,看着特意跑来侦查的关东其他地区的选手们。  

心里动摇了。  

这次对决之后,如果真的再丢掉一分,他就让张寒上场。  

哪怕现在的张寒,只能使用右手,不能用左手。  

他也决定换投手了。  

今天这场比赛,两个投手的表现,都大大出乎了片冈的意料。  

原本他认为有可能崩溃的丹波,表现的竟然非常好。除了第一局丢掉三分,之后的投球并没有露出什么破绽。  

哪怕是跟真中比起来,也没差多少。  

反而是他认为比较可靠的川上,面对市大三高破釜沉舟一般的攻势,没有能够顶住压力。  

投球整个都崩了!!  

丢掉六分,固然有市大三高打线可怕的原因在。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川上没有能够稳健的发挥自己的实力。  

“嗖!”  

白色的小球呼啸而出。  

原本摆出短打姿态的市大三打者,突然收回了自己手中的球棒,然后又重新打出来。  

“乒!”  

他竟然在这个时候,使用了骗打。  

这让原本已经做好趋前守备的青道小伙伴,明显措手不及。  

棒球一飞冲天,落到了外野。  

虽然外野手很快就来到了棒球底下,做出了接球的准备。  

但打者并不失望。  

虽然他自己避免不了出局的命运,但他的任务,总算是完成了。  

他应该能把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