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命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柱又开始缩小,渐渐的露出一个大约有一米高的紫色的巨蛋。  

这时候紫色光柱也彻底消散了。  

“这是太子殿下?”  

尉迟恭有些不确定的问了问旁边跪着的李靖。  

李靖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尉迟恭准备再次询问别人的时候,程咬金站了起来,走到众人前面扶住一旁的一根柱子站着说道:“问什么?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见到程咬金站了起来,众人也纷纷起身,但由于跪的有些久了,双腿有些麻痹,走路也是歪歪斜斜的。  

程咬金看着众人,露出一抹笑意,偷偷摸摸的跺了跺脚,嘴中还小声嘀咕道:“还好我不像你们,路都走不稳。”  

“嗯?你好意思?你有种别扶着那根柱子!”  

“不扶就不扶!”程咬金提起胸直步走到前面去。  

因为跺了跺脚,腿脚不听使唤的感觉好了很多,倒也没有走的东倒西歪。  

程咬金走到武曌旁边,看了看紫色巨蛋,也没看出个什么东西,便问了问身边的武曌。  

“太子妃,这是个什么东西?”  

武曌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倒是武曌脚下趴着的白啸挣开眼,低声吼了几声。  

武曌惊奇的看了看它。  

“白啸说这里面是高明哥哥。”  

身后逐渐跟来的众人听到武曌这话,深深的看了眼紫色巨蛋。  

巨蛋的紫色和光柱的紫色是一样的,但众人都没有从这上面感受到威压。  

在宇宙深处,世界意志从李承乾触摸到传国玉玺的时候便一直关注着他,这一抹紫光也是世界意志给予的福利。  

帮助他晋升命格的福利,只不过恰巧武曌和白啸也跟在李承乾身边,得到了一些好处。  

在得到她们的好处之后,世界意志便把她们强制性排挤出紫色光柱了。  

虽然武曌和白啸是附带的,但得到的好处也是很巨大的。  

李承乾主要是晋升命格,武曌则是提升了自己的好几倍的天赋,不过女帝命格却被转换成了帝后命格,也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武曌用自己没用的女帝命格换取了天赋的提升,如果没有李承乾,那么武曌便是帝王。  

但有了李承乾,武曌这个帝王命格也被压制了下去,又恰好碰到李承乾晋升至尊命格,自然武曌的帝王命格便被宇宙意志换到了李承乾身上,给他增加一点点命格,但宇宙意志只会按照规则办事,便把她的天赋提升了三倍,给予了帝后命格,这对武曌来说是好事。  

但帝王命变成了帝后命,命格的降低,这就代表武曌气运也降低了,帝后的气运永远是比不上帝王的,气运就是运气,气运强可能在家都有神器从天而降,神兽认主,气运弱,可能喝水都会塞牙缝,所以不知道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喜忧参半,不过武曌却不知道这事,自己的异状都没有发现,自然也不可能发现自己命格和天赋的变化。  

武曌本身的修炼资质就很好,可以说是除了李承乾和肃默之外修炼最快的一个。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帝王命格赋予的资质,虽然如今不是帝王命格了,但资质还是在的。  

命格这东西,摸不着看不到,但却又真实存在。  

命格带来的不仅仅是气运,还有其他一些神异的东西。  

比如大唐的名将个个都能修炼,他们同样都有命格存在。  

虽然比不上李承乾和武曌的帝王帝后命,但也是千古名将名臣的命格。  

这些命格现在还没显现,但李承乾却都知道。  

在后世他们都是家喻户晓的历史名臣,大唐盛世的开国功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他们的命格虽然在这个时间段还没显现,但过一两千年就能显现而出。  

也有可能过一两百年就能显现而出,这些都不一定。  

这也是他们一大把年纪都能修炼的原因。  

他们的这种命格算不上烂大街,但也算不上多稀有。  

都是人为弄出来的。  

比如程咬金,要是换一个人,什么张三赵四跟着李二同志到处征战,那么属于程咬金的命格就会使张三赵四的。  

这种命格只要是一个文明,能够名垂青史,被后人记载下来,那么便会显现。  

如果有外星人的文明,他们的文明记录下自己的先祖的种种事迹,有些人佩服的话,那么就会获得这个命格。  

显现之前,他们可以获得这个命格的一部分好处,比如一半的修炼资质,一半的气运。  

但只有完全显现之后才能获得完整的好处,这个时间是按百年千年来算的。  

所以这种命格是很操蛋的。  

凡人死后要命格没用,魂归天地要来何用?  

除非这个世界又轮回,下辈子能体验到另外一半的好处...但那还是你吗?  

活着也只能体会到一部分的好处。  

除非能活几百上千年...  

李承乾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自然知道这些家伙有这种命格,所以才给修炼功法给他们,不然换一个普通人,能不能修炼都不一定,给功法做什么?  

强身健体?这倒是可以。  

李承乾变成的紫色巨蛋,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逐渐化为虚无。  

盘坐着的李承乾也出现在众人面前。  

同样是在紫色光柱里面的人,李承乾和武曌不一样。  

武曌是改头换面,李承乾则是多了一种帝王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