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杀伐果断(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孔颖达这老家伙,李承乾也放在心上,他只是酸儒,对于严刑,逾矩等等,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看法,这次跳出来反对才是孔颖达的性子。  

李承乾自认自己不是什么好人,但也不是什么坏人,只要没有异心,对自己忠心,不管有没有能力,至少都会保他们无恙。  

孔颖达退回去后,陆陆续续站出好几个人上奏,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多小时。  

“好了,既然你们没事了,我就来说说我的事!”李承乾处理完所有的事情,准备开始放大招了。  

听到李承乾有事,原本想着要下朝的官员们止住了自己动作。  

“唐检,国库还有多少钱?”  

“回殿下,国库目前还剩2134万贯钱。”唐检听到李承乾的问话,顿时就明白这是要搞大动作了。  

李承乾皱着眉头,嘴中小声念叨:“2134万?有点少。”  

“我给你五百万贯,举国兴办学堂!”  

五百万贯可不少,换做后世的钱就是用来办学堂绰绰有余。(1文钱=RMB0.2元,百度查到的,也不知道真假,就当是这样吧,一千文钱就是一贯,一贯=200RMB。)  

“之后具体的,你写一份计划过来。”李承乾虽然大手一挥,批了五百万贯钱下去,但这毕竟是大唐四分之一的钱财,多少还是要注意点的。  

“诺!”  

“殿下,不可啊!”崔礼神色有些慌张的跪在了百官的中间,他没有料到,李承乾动手居然这么快,而且丝毫不顾及世家。  

但即使没有料到,兴办学堂这事情说什么也要先压下去。  

“嗯?那你说说,为什么不能办!”李承乾死死盯住跪在中间的崔礼,声音有些冷漠。  

“殿下,举国兴办学堂,看似与国有利,但实则劳民伤财,短期内没有丝毫成果,请殿下收回成命!”崔礼还没说话,又跑出一个跪到中间。  

这个人李承乾认识,是郑家的官员。  

随着这两人站出来,整个朝堂将近一半的人都出来反对了。  

不过重臣都没有动作,还是在自己的位置闭目养神。  

稍微知道一点内情的也就程咬金,不过他此刻眯着眼,就仿佛在站着睡觉一样。  

“房卿,你怎么看?”闭着眼不打算搭理这件事的房玄龄,听到李承乾的话愣了一下,一般来说李承乾是叫自己房大人,私下则是房伯,像今天这样叫自己房卿那代表的意思就不一样了,不过当房玄龄看了眼李承乾后,顿时明白过来了,他已经完全代入到了皇帝的角色之中了。  

脸上不见喜怒,眼神平淡,颇有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臣以为,兴办学堂利国利民,即使短期看不到效果,但几年后,十几年后,几十年后,我大唐再无一人不识字,百姓中诞生的官员亦源源不断,这是强国之法!”  

“殿下可谓是天人之姿,此法绝非凡物!”房玄龄满是痕迹的马屁,让李承乾心里爽快了很多。  

难怪这么多皇帝都喜欢有人拍马屁。  

房玄龄一副为国为民的样子,如果不是刚刚亲耳听到他拍的马屁,还真就信了。  

在房玄龄说话的时候,又陆陆续续跪了几个在大殿中间,这些基本上都是世家一派的。  

不过也有些审时度势的人并没有和他们一起,都老老实实的站在原地。  

“你们有人说劳民伤财,也有人说利国利民。”李承乾揉头,故作不好处理的样子。  

“殿下,此事需从长计议啊!”崔礼说道。  

“言之有理!”李承乾也顺着说了句,崔礼顿时大喜所望,不过下一句就让他喜极生悲了。  

“让各处地方的地主,家族集合出资办学堂!”  

“此法可否?”李承乾问道。  

崔礼万万没想到,李承乾居然让各地的家族地主集合出资,也不愿意放弃办学堂。  

“殿下,为了我大唐天下,此事万万不可!”  

一个看起来正气盎然的中年男子从一旁走了出来,跪在中间。  

卢平安是卢家的真正主事人,但一般的事情都是不管的,在朝中也不是什么大官,但在学子中名声很大,倒也是一代大家。  

本来他是不想站出来的,但举国兴办学堂这件事情,他不得不管。  

不然世家就没了。  

世家凭什么立于世?不就是把控天下学子吗?再加上天下书籍大半都珍藏在世家之中,百姓基本无书可读,来来回回也就那几本书。  

“不用劝了,要死谏的现在去死,不该有的念头别有。”李承乾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卢平安。  

卢平安倒是没什么表示,不过他身边一人原本低着头头脸色发青。  

猛地就站起来朝旁边的柱子上撞去,李承乾也没阻拦,死的这个人无关紧要。  

刚刚李承乾的注意力全在卢平安身上,在这个人撞墙之前做了个手势,估计就是撞墙的暗号。  

不过李承乾也不打算处理他,只是看着这个倒在地上,头冒血的大臣:“拖下去,如果没死也就不要浪费他的苦心,给他补一刀。”  

李承乾刚说完,旁边出来两个将士,一声不响的把地上的人拖了出去,等人消失后,李承乾接着道:“唐检,我给你两百万贯,开设学堂,此前说的办法你也可以用,但凡不服的杀!我要让大唐到处充满学堂!这件事上无论你找谁,一路通行!违者诛!”  

李承乾刚说完,唐检回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