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通货膨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小尾巴,我去看看山里了~”中午吃完饭,苏西对李霖说道。  

成亲这么久,对于苏西为什么经常去山里,李霖还是知道的,不过知道的也不多。  

只知道苏西收养了几百个小孩子。  

其他的一概不知。  

但这并不妨碍李霖知道苏西不简单。  

苏西的不寻常,李霖其实一开始就看出来了。  

寻常人家哪有苏西这么白白净净?  

一般人家的女孩手上老茧都有厚厚一层。  

因为从小就要下地干各种农活。  

那些所谓的民间美女哪有这么多?  

就算有那也是富甲一方的小姐。  

经常干农活的女孩,即使先天条件再好,那也没用。  

后天给你磨平了。  

但你也没办法,长得好看有什么用,吃不饱那也白搭。  

对于老百姓来说,愿望其实很简单,吃饱穿暖就好。  

也就是最近这几年,生活开始慢慢变好,不需要小孩子下地干活了。  

虽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饿不死了。  

家家户户也有余粮了。  

玉米土豆虽然不太好吃,但能填饱肚子,那才是王道!  

不需要美观,不需要味道,只要饿不死,能吃饱。  

很朴实的价值观。  

所以寻常家庭不可能会有苏西这样的样貌,皮肤白白净净,十指修长。  

除了大户人家小姐之位就不可能有其他可能。  

一开始李霖也是这么想的。  

但后来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大户人家小姐虽然不是个个脾气不好,但也不至于会到厨房做菜。  

君子远庖厨,这句话不完全形容男人。  

在这个时代基本只要有点身份,就不可能会到厨房去。  

进都不会进去。  

除此之外,苏西居然还会服侍人。  

成亲的第一年,李霖现在想想都有点爽。  

端茶倒水各种服侍人的东西都会。  

大小姐们是不可能回去学这些的。  

那就只有大户人家的侍女了。  

直到偷偷跟着苏西到山里看到了那几百个小孩子。  

李霖才知道苏西居然还在训练死士。  

虽说李霖是一个普普通通,“多才多亿”的书生。  

但这并不代表李霖什么都不懂。  

死士的训练方法不知道,但从小训练还是知道的。  

从那一刻起,李霖就仿佛知道了什么。  

苏西为什么会到这个小地方来。  

为什么两人成亲的时候,居然还有太子送来书信祝福。  

要不是李霖一一清点,估计都被苏西瞒过去了。  

而苏西解释是在坊间认识的太子。  

这种蹩脚的理由,自己居然相信了...  

当时苏西和李承乾禀告的时候,李承乾还是有点不信的。  

但观察过几天后才恍然大悟...一个女子粘个假胡子都认不出的时代。  

虽然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李承乾也没碰到过,但电视上都是这么放的。  

古人眼瞎,你还指望什么?  

不过李霖知道苏西在养死士后,并没有声张。  

甚至留下的痕迹还是李霖帮忙弄掉的。  

在李霖眼中,苏西这种隐瞒的方法虽然足够隐瞒村民。  

但真正有点智慧的都能看出来。  

谁能去买盐一次就买一大袋,还特么隔三差五就去的?  

要是一些家道殷实,府中人数众多的还能解释。  

但问题是苏西穿着粗布麻衣去的...  

换谁都会奇怪。  

为了帮苏西隐瞒,李霖把整个长安买盐的店铺都买了个遍。  

都堆在家里一个角落。  

苏西自然不是蠢人,要是蠢人也不可能成为东宫的宫女之首。  

只是不会隐藏而已。  

不过对于这件事,苏西没说,李霖也当做不知道。  

虽然心知肚明,但捅破了不好。  

其实对于太子,李霖的感觉是很好的。  

渭水之盟的时候,李霖曾经远远的看到李承乾站在长安城墙之上。  

虽然不知道李承乾会做到什么地步,但李霖并不介意帮李承乾做事。  

自家的傻婆娘可是对李承乾很忠诚的。  

李霖这点还是能看清楚的。  

其实说来可能有点奇葩。  

李霖很多事看的清清楚楚,但有些小孩子都能看清楚的东西,李霖却傻乎乎的相信。  

比如太子书信这件事...  

“这位老伯,李霖家怎么走?”  

李承乾走到一个田埂上,对一个正在挖土的老伯问道。  

在这个村子走了这么久,李承乾发现自己并不知道苏西在哪...  

只好无奈的问问村里的人了。  

这老伯听到李承乾的话,抬起头看了看。  

在看到李承乾的衣服的时候老伯眼睛一愣,想了想指着旁边的路开口道:“这位公子,李霖家就在那边,直走就好。”  

“看这布料应该是大户人家的公子。”老伯看这李承乾心里想道:“应该是李霖在长安认识的人。”  

虽说李霖不是村里土生土养的,但毕竟搬到村里这么多年,和村民的关系也挺好。  

再加上苏西古灵精怪的经常和村里老人聊天,一些村里人已经把李霖一家看成村里的人了。  

所以看到李承乾问路的时候会下意识打量一番。  

李承乾在知道李霖家在哪之后,对老伯道了声谢。  

朝着李霖家走去。  

李霖此时正在家抱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