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神宵日常(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身法一展,借助各种各样的能力,能直接飞出百十米,在凡人眼中,已是不下于仙人手段。  

“师弟好手段。”  

方不言听到一阵鼓掌声,忙扭头看去,只见一个庄稼汉正拍着手朝他走来。  

“师兄谬赞了,小弟些许微末伎俩,在师兄眼中,不值一提。”  

这个庄稼汉方不言也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是在整个神宵派除了三老之外,令他记忆最深刻的人之二。  

这个庄稼汉在神宵派地位不低,正是仅有的八位二代弟子之一,排在第六。他姓王,叫做王中庐,也是明守夷的弟子,正是方不言的亲师兄,以序齿排到现在,还是明守夷这一脉现存的最年长的弟子,方不言还得见他一声大师兄。  

而且王中庐同时也是要抢先收方不言为徒的那个人。  

预定的徒弟成了自家的亲师弟,王中庐并没有感觉到尴尬,反而帮了初来乍到的方不言不少忙,方不言在祖师祠堂挑选功法时,便是由他为方不言送饭的,方不言如今住下的新茅屋,也是王中庐和他的徒弟为方不言搭建的。  

面对这位帮了他很多忙的师兄,方不言不敢随意,急忙向他见了礼,表现得很客气。就像和其他师兄相处一般。中规中矩,令人挑不出错来。  

不过王中庐是方不言一脉的大师兄,关系比之一般同门更是亲近,而且他还帮了方不言不少的忙,性格与方不言也挺合得来,是以方不言对他不比其他人。虽然对他同样是客气,那客气中隐含的亲近恰到好处,既不会表现得太过露骨,又能让王中庐感觉到方不言对师兄的尊重和亲近之意。  

王中庐自然梦察觉到方不言对他的尊重和亲近,显然极为受用,与方不言见了礼,接着方不言的话笑道:“师弟何必妄自菲薄,愚兄等人不过是比你多吃了几年饭而已,空占了年纪的便宜,师弟刚上山不久,看起来对于本门道法已是有了不小的进境。愚兄在你这个年纪,可远没有师弟这般进益的快。”  

方不言想要开口谦虚几句,却听远远出来一声:“师兄说的对啊,哎呀妈呀,师兄这辈子可算是说了一句大实话了。”  

如果说除了王中庐之外,还有谁能让方不言记忆最深刻,就是眼前说话一股大碴子味的光头壮汉了。  

这光头壮汉明显与王中庐不对付,这一点从方不言第一天来时,就已经发现了。  

这光头壮汉姓管,叫管中虎,也是二代中字辈的弟子,不过他的师父是殷守锋,方不言乍听到这个消息时,还颇有些不敢置信,那位剑气冲宵的孤傲剑者,竟然能教出这么一位大嘴巴弟子。  

没错,管中虎在神宵派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嘴巴,碎嘴子,整个神宵派人尽皆知。虽然管中虎有时候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但是他的人不坏,和其他同门相处的都是很好。  

在神宵派唯一不对付的,就是王中庐。而管中虎与王中庐不对付得原因。说起来也好笑,因为王中庐的嘴比他的还要碎。  

方不言在别的三代弟子那里听到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时,真的只有一阵错愕,然后就是哭笑不得。  

“管师兄。”  

方不言主动问好。  

他与管中虎的关系也不错。  

因为那一日殷守锋惊鸿一现,那身孤傲的剑气给方不言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不仅是殷守锋像极了古龙世界极情于剑的剑客,还是因为在修行界,他走上了一条特立独行的道路。  

“以武入道。”  

以武入道同样是一条道路,只不过虽然是有三千大道,条条可证的说法,但是道于道之间,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最简单的说法,就是有宽有有窄,有崎岖有平坦。  

以武入道,就是一条崎岖的道路。也是一条属于一个纯粹的武者的道路。  

方不言在了解了管中虎的底细后,才感叹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他与其师殷守锋一样,皆是“以武入道”,不过殷守锋走的是剑道,而管中虎走的是横炼功夫。  

方不言曾经也是一个武者,尽管不纯粹,甚至是把武道当做自己的一个踏脚石,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果断放弃武道,但是这并不妨碍方不言对这样纯粹的人表示敬重。  

虽然方不言从来没有将自己视为一个武人,但是曾经身为武者,闯荡江湖的经历,让他对管中虎这样的人有着天然的好感。  

王中庐见到管中虎时,冷哼一声。  

管中虎笑呵呵的和方不言互见一礼后,同样冷哼一声,抱着胳膊对王中庐爱答不理的。  

“咳,方师弟啊,我问问你,你说你要是和某一位师兄见了面,是先向师兄问礼啊,还是抱着胳膊等着师兄向你问礼啊。”  

王中庐虽然是问方不言,却是斜着眼直往管中虎脸上瞅。  

不等方不言回答,那特有的大碴子口音响起来了。  

“那也得看是哪个师兄啊。”  

管中虎真的屈起手指开始一顿掰扯。  

“咱要是遇到大师兄,指定是要行礼的。二师兄,那是咱亲师兄啊,那也是肯定的,至于三师兄,常年不在山门,又冷的像冰块,平时就对人爱答不理的,那任他再是师兄,咱也不能一直热脸贴他冷屁股不是。”  

“再往下就是四师姐和五师姐,这两位可大财神,财神可都是要供着的。至于其他人,老八是师弟,他得给咱行礼,老九,也就是方师弟,这不是已经见礼了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