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刀剑笑 二(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日匆匆而过。  

到了方不言与郭嵩阳约定的时间。  

时间虽然定好,地点却没有。  

没有地点,如何对决?  

郭嵩阳住在城外客栈,方不言则在兴云庄呆了三天。  

他们知道彼此的住处,已经够了。  

城外都是土路,昨夜骤降夜雨。  

郭嵩阳每走一步,就留下个浅浅的脚印,每个脚印的深浅都完全一样。  

每个脚步间的距离也完全一样。  

他看来虽似在漫不经心地走着,其实却正在暗中催动着身体内的内力,他的手足四肢已完全协调。是以他每一步踏出,都绝不会差错分毫。  

等他的内力催动到极致,身体四肢的配合协调也到了巅峰时,他立刻就会停下来──那就是路的尽头。  

尽头处,方不言已然等候多时。  

同样在远处等候的,还有很多人。  

江湖很大,有时候又很小,似乎什么秘密也不存在。  

正如这场对决,方不言和郭嵩阳分明没有约定地点,仍然被神通广大的江湖中人找到,早早起来等候。  

“郭兄。”  

尽管从没见过郭嵩阳,当郭嵩阳来到他面前,方不言就知道他是郭嵩阳了。  

黑衣,黑袍,黑色的嵩阳铁剑挂在腰间。  

“方不言。”  

不苟言笑的郭嵩阳罕见的微笑着和他打了招呼。  

方不言曾向往白色,但是白色易染尘埃,所以他穿过一次白袍后,以后只穿青色。  

他看着郭嵩阳,郭嵩阳也同样看着他。  

他们其实已经交锋过了,就在互送战帖时。结果是两人惺惺相惜,神交似久。  

“很难想象你的年纪会这样轻。”  

郭嵩阳道。  

“年轻代表着更多的活力,更充沛的体力,以及更多的可能,这有什么不好。”  

方不言回答道。  

“年轻人也意味着没有太大的耐性,以及太多的阅历。尤其是遇到一个更年长的家伙时,这些缺失的东西会放大年轻人的不足,成为年轻人的致命之处。”  

“这一点也许与我无关。”方不言笑道。  

郭嵩阳也摇头失笑,“这也是我从没把你当成是年轻人的原因。”  

人群中有李寻欢,也有阿飞,他们从少林寺下山后,就得知这个消息,匆匆赶来。  

“他们怎么还不动手?”  

看着依然在交谈的两个人,至今没有一点动手的征兆,阿飞不解。  

不解就问,这是方不言曾告诉他的“江湖经验”。  

李寻欢道:“他们已经再交手了。”  

他看着眼前的年轻人,语重心长的道:“两人对决,考验的不仅仅是武功,还有经验,耐力,意志,乃至天时,地理,环境,这些都足以成为扭转战局的因素。”  

“就拿环境来说,如果你和你的敌人在雪中对决,那么你就要考虑雪厚几寸时发力多少脚下才不会打滑。在什么角度时风雪不会迷住眼睛,积雪落到你的剑上,你需要出力多少才不会影响你的剑速。  

高手对决,瞬间的差错也会被无限放大,些许的失误就是生与死的间隔。所以真正的高手会将这一切因素考虑进去,这对于同等层次的对决中,尤为关键。真正的高手会利用他所拥有的一切去创造有利于他的环境,比如语言,动作,气势。这些都能成为武器。”  

“所以说他们是先用语言打架吗?这难道就是方不言说的嘴炮?”  

李寻欢扶额,他不知道方不言到底都教了阿飞什么。  

李寻欢只是借机教育阿飞,方不言和郭嵩阳真的只是叙旧。  

他们本没有旧可叙,然而缘分就是这么奇妙,让两个陌生人如同认识好多年。  

郭嵩阳突然出手了,他本来就是蓄势待发,此时不动则已,一动便带着冲天的剑意,将方不言彻底的碾压下去。  

方不言只感觉自己四周都是剑,森然的剑气在他周身酝酿,剑气与剑气之间不断对抗,融合。直至形成一道风暴,方不言有预感,一旦这场风暴成型,无情的剑气就会将他彻底撕碎。  

唯独头顶如一方净土,风平浪静。他本能的想要跃身而上,却在最后即将动作的时候生生克制住了这种本能。  

平静,意味着更强的杀机。  

方不言前后左右上下,尽数被郭嵩阳封死,已经陷入死局,  

无端起了风,似乎还有雪,但是陷入死局的方不言反而闭上了眼睛。  

他是放弃了吗?  

当然不是,眼中看到的,可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  

方不言在听,整个世界都被他听到,他听到了很多人的心跳,也听到了一道风声。  

“叮!”  

不言刀出鞘一半,拦住了郭嵩阳刺向他咽喉的一剑。  

方不言睁开眼睛。  

郭嵩阳出了一剑,就在方才一瞬间。  

方不言先前看到的,不过是郭嵩阳想让他看到的。  

但那一剑不是幻觉。  

对于旁观者来说,他们只看到了郭嵩阳出了一剑。  

但是方不言挡住的,已经是郭嵩阳的第二剑。  

剑在郭嵩阳手上,已经有了一种灵性。他的剑气已经到了无形无质的地步,甚至能直接作用于心灵。  

这已经脱离了凡俗剑招的窠臼,几乎成了一种神通。  

兵法有云,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  

郭嵩阳已经摸到了这个阶段。  

他是真正的剑客,代表了剑道的极峰。  

天底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