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当头棒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天际雷霆咆孝,大雨瓢泼,整个大地一片泥泞,长此以往,山洪暴发,不止会造成多少伤亡。  

“放肆,看我大罗金钵。”  

江帆抬手,祭出大罗金钵,一阵梵音回荡天地,金钵顿时绽放出万丈光芒,生出一股无穷无尽的吸力。  

霎时间,天降的雷霆,乃至笼罩方圆数百里的阴云都快速朝着金钵汇聚而来。  

大罗金钵乃是佛门圣物,内有乾坤,不仅可以镇压邪魔妖孽,还能收容万物。  

法力越强,能够容纳的事物越多!  

以如今江帆的法力,若是全力施展,装下五湖四海都不在话下。  

“给我收!”  

江帆手一指,只见那大罗金钵陡然涨大数十倍,彷佛一个巨大的金色钵盂横贯天地之间。  

滚滚乌云,宛如漆黑的洪流,全数倾泻入金钵之中,涓滴不遗。  

“那金光是什么?好耀眼!”  

“好像是一个金钵,居然将雨云全部收了进去,这是何等法力?”  

“太好了,雨至于停了!”  

“如此神通,法海大师只怕已经成为人间之佛了!”  

苏小唯和青白二蛇,看到这一幕,都是目瞪口呆,一脸骇然。  

沿江的百姓,见到雨过天晴,更是崇敬不已。  

望着晴朗的天空,小白神色有些担忧道:“施云布雨,乃是天庭法旨,此地是镇江龙王的属地,法海大师以无上法力,收走这上百里的云雨,虽是功德无量,却也是逆天而行,只怕龙王不肯善罢甘休!”  

小青向来桀骜不驯,此时却满眼崇拜地看着江帆,不以为意道:“姐姐多虑了,法海大师法力滔天,区区一个镇江龙王,又岂会是大师的对手。”  

小白微微摇头,镇江龙王或许不是法海的对手,可对方是天庭正神,背后有着天庭和龙族作为靠山,这是一股无比恐怖的力量。  

即便是西天佛门也不可忽视。  

“轰隆!”  

就在此时,平地惊雷,乍见天际云气翻涌,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又开始电闪雷鸣。  

云层之中,隐现鳞爪游动,虚空都在为之震动,宛如山岭般的龙躯,在云中若隐若现,散发出一股恐怖龙威。  

“昂”  

骤然,一只巨大无匹的龙首从云中探出来,澡盆大小的眼睛开阖着,巨口张开,露出獠牙,发出惊天动地的嘹亮龙吟,整个天地似乎随着震动起来,令人为之胆寒。  

“大胆妖僧!吾乃镇江龙王,受命于天,奉旨降雨,尔私自拦截降雨,可知已犯天条?”  

镇江龙王巨大的龙眼死死盯着江帆,口吐人言,声震四野。  

下方的百姓闻言,心中虽有不忿,可不敢触怒天威,纷纷跪地磕头,祈求龙王慈悲,不要再降雨成灾。  

然而镇江龙王置若罔闻,丝毫不为所动,根本不在意凡人的死活,冷然言道:“尔等凡夫俗子,经历灾劫,乃是天命所定,莫要聒噪,安心受罚!”  

“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  

“我们敬天奉神,天神不为人间祈福消厄,反而降祸我等,天道不公啊!”  

“如此无情,置苍生于不顾,算是什么天庭正神,呸!以后再也不拜龙王了!”  

“呸,狗屁龙王,退钱!”  

人群中,听到镇江龙王之言,不少人愤愤不平开骂。  

他们逢年过节可没少祭祀镇江龙王,甚至还有专门祭祀龙王的节日,就是想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  

结果猪婆龙为祸钱塘江之时,镇江龙王置之不理,前几天有人怒砸龙王庙,这镇江龙王便施云布雨,显然是降灾报复!  

只拿好处,不予回报,如此举动,自然不免让人心寒。  

若是往常,忌惮龙王,这些人或许会选择忍气吞声。  

可镇江龙王摆明就是想要他们死,命都快没了,这些人自然不会在忍让。  

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更何况眼下还有法力高强的神僧在前,自然无所顾忌,因此叫骂之声越发浓烈。  

“哼!你们这些无知爬虫,竟敢亵渎神威。”  

镇江龙王一声怒吼,震得众人耳朵嗡嗡作响。  

随即眼神一凛,云层中登时便有数十道闪电当空落下,轰向下方叫骂得最起劲的人群。  

这些人都是普通人,没有丝毫修为,若被雷霆击中,必死无疑。  

“你这孽龙,胡作非为,居然敢在本座面前放肆!”  

江帆沉声一喝,手中法印一亮,顿时一道金色光芒化作巨大佛掌,将那一片落下的雷霆尽数纳入掌中。  

伴随一阵轰鸣,那些落雷全都被挡下,消散于无。  

“镇江龙王,你本是天庭正神灵,受人间香火,本应庇护一方。可如今,不仅施雨降灾,更是对凡人出手,你可知罪?”  

江帆抬眼看着高空中的镇江龙王,语气冷然,带着一丝怒意。  

镇江龙王看着不怒自威的江帆,心中有着一丝忌惮,不过想着自己死去的孩儿,顿时龙眼圆瞪,怒道:“好你个妖僧,违抗天条律法,竟然还敢口出狂言,罪该万死,本王今日定让尔等不得善终!”  

说话间,镇江龙王的龙躯震荡,引动上游江水翻滚,掀起滔天巨浪,朝着大坝之上的江帆拍击而去。  

身为龙族,兴云布雨,翻江倒海都是本命神通,加上镇江龙王的道场就在于此,因此镇江龙王可以轻易控制江河之力。  

小白和小青的控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