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杀生为护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忘情森林外。  

正魔大战关键阶段,“定”字神符之下,原本嘈杂的喊杀之声,倏然一静。  

金光、玄心四将、玄心正宗门人。  

七夜、镜无缘、魔宫四贤等人都被定住。  

他们有的手持法剑做噼砍状,有的手结法印,有的催动术法,有的飞在半空,有的遁地遁到一半,各种造型,千奇百怪,不一而足。  

但此刻都保持着僵硬的姿势,意识都很清醒,眼睛也可以转动,但却有口不能言,有力没处使。  

是定身符,何人有如此强大的法力,竟可一次性定住如此多人?  

不知是敌是友?  

遭了,身体无法动弹,就连神魂都无法离体,可恶啊!  

就在正魔两道惊骇之际,忽闻佛音入耳。  

“三身果报自凡根,六界因缘无了痕。”  

“善逝从来非本相,枯荣生灭尽空门。”  

乍见一位白衣僧人,一字一步,步步生莲,漫步在定格的人群之中,转眼就来到正魔大战的核心地带。  

这和尚是谁呀?太能装了!  

是个和尚,佛门的人,这下完犊子啦!  

佛门的高僧,为何会我道门的法术?他到底想做什么?  

嗯,是他!  

难道是他?  

法海,想不到他会出现在忘情森林,有何目的?  

江帆现身后,站到正魔两军交战的中间,有些人猜测出了他替身法海的身份。  

毕竟当初江帆在长安降服妖龙,劫走杨贵妃的事,闹出的动静很大,想不引起那些大势力之人的注意都难。  

阴月皇朝虽自困魔界,很少在人间走动,但对于外界的情况,并非一无所知。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阴月皇朝有心一统天下,自然对外界之事会多番打探,了解各方情报。  

对于法海的信息,还是有所听闻的。  

至于玄心正宗的宗主金光,他能够成为大唐国师,还是沾了江帆的光。  

当然,金光并不领情,反而有些嫉妒法海,并认为法海不识好歹,太过张狂,是个妖僧。  

他甚至还答应了李隆基,为其夺回杨贵妃。  

可惜初次见面,就被定住,这让金光意识到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  

“法海大师想做什么?”  

燕赤霞见江帆把人全部定住,心中骇然之余,也多了几分好奇。  

燕红叶猜测:“可能是看不惯金光的作为吧!”  

司马三娘看了看燕红叶,又看了看江帆,然后微微摇头,暗道可惜。  

江帆没有去理会他人,而是看向七夜,澹然道:“魔君一副好骨,不如留于此地。”  

言罢,江帆抬手一掌打在七夜天灵盖上。  

“卡察!”  

清晰的骨裂声从江帆掌下传出,七夜的魔身在瞬间爆裂,却无半点血液飞溅,就彷佛是风化的土墙,随风消散,转眼尸骨无存。  

“啪嗒”  

一夕剑掉落在地上,发出一阵悲鸣。  

圣君!  

阴月皇朝的一众魔将都快疯了,可身体强大的禁锢之力,让他们只能发出无声的呐喊。  

镜无缘等人此时都心生绝望。  

阴月皇朝,完了!  

金光等人心思比较复杂。  

玄心四将一心除魔,七夜魔君的死亡,对他们而言是好事。  

不过身体无法动弹,这种不能自主的感觉,让他们感到不安。  

金光则觉得是“法海”抢了自己的风头,心中嫉妒之余,更是恼怒不已。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江帆击杀七夜,神态如常。  

有道是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七夜魔君和七世怨侣的身份,注定了他的悲剧。  

诚然,原剧情中,七夜原本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但因为阴月皇朝圣君的身份,却不得不做出很多无奈之事。  

一旦天魔冲七煞,天魔一族降临人间,对于人类来说,就是灭顶之灾。  

如今江帆毁去七夜的魔身,也算是在救世!  

不过魔身被毁,不代表七夜就此死亡。  

他的灵魂被江帆保留了下来。  

看着手中的一团魂体,江帆言道:“七夜,前尘已断,待你再世为人之日,望你好自为之。”  

这话在阴月皇朝等人的耳中,就像是放屁一般,让人听着就不爽。  

他们的圣君都被杀了,这和尚还让人好自为之,简直欺魔太甚!  

江帆不顾他人的怨念,随手一挥,七夜的魂体就被一掌送回阴月皇朝的禁地——幻波池!  

七夜本来就是人,还是婴儿时期的时候,被阴月太后抢回去阴月皇朝。  

阴月太后的孩子流产,为了维护阴月皇朝,阴月太后就李代桃僵,把七夜灵魂和肉身分开,将灵魂融入魔体之中,当成自己的孩子培养。  

而七夜的肉身则存放在幻波池内。  

如今灵魂回归本体,七夜重生为人,在水中睁开双眼,同时发现眼前还有一个靓丽的身影。  

“小倩!”  

幻波池中,重生的七夜,心中充满了疑惑。  

他可以感受到自己目前的肉身,与自己的灵魂完美契合,没有一点排斥。  

但这明明是人类的身体,他是阴月皇朝的圣君,怎么可能是人?  

而且眼前的小倩,也是人类肉身。  

幻波池中隐藏两具肉身,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  

“呼”  

浮出水面,七夜大口喘息。  

重生成人,他的一身修为都全部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