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冥王之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痛得宁缺面目扭曲,歪嘴瞪眼。  

他想要逃离此地,奈何伤势严重,失血过多,哪怕宁缺意志力极强,可身体却不堪重负,只是挣扎了几下,宁缺就重新跌倒在地上,意识渐渐模湖。  

他知道,自己一旦睡过去,就可能再也醒不过来,可是逐渐沉重的眼皮,还是渐渐落下。  

早知如此,或许我就该修炼葵花宝典!  

最后一丝意识陷入黑暗,宁缺彻底昏死过去。  

第二天一大早。  

临湖小筑。  

茶庄伙计开门,发现颜肃卿和宁缺的尸体,立即报桉。  

很快,衙门来人,把两具尸体抬出来。  

“死者身份已经查明,一位是茶庄老板,叫颜肃卿,是前军部文书鉴定师。”  

“前军部文书鉴定师,又是一个离职的朝廷官员,已经是第六个了吧!都城的治安竟如此不堪,若是陛下问责起来,本官该如何解释?”  

京都府尹感觉很是心累,随即问道:“另一个呢?”  

捕头铁鹰回道:“另外一人是书院学子,叫宁缺,来自渭城,去年来到的长安。”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两人经历了一场厮杀,最后同归于尽。”  

京都府尹皱眉:“书院学子,怎么会和颜肃卿有瓜葛?铁鹰,你有二十多年的捕快经验,怎么看待此事?”  

铁鹰想了想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几次死亡的退休官员,应该也是宁缺所杀,时间正好对得上。”  

“这次刺杀,宁缺应该是错估了颜肃卿的实力,双方在房间中厮杀,并没有第三人留下的痕迹。”  

“从现场的战斗痕迹来看,颜肃卿应该是一位念师,宁缺身上多处受伤,都是这柄小剑所留,最严重的伤势是下体的一剑,几乎连根切掉…”  

“颜肃卿身上的致命伤,是腹部的刀伤。”  

说到这里,铁鹰犹豫道:“只是我不明白,这宁缺为何刺杀这些退休官员?不知是私仇?有人指使?或者雇凶杀人?”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柄大黑伞,材质极为奇特,看不出出处。”  

听到铁鹰的汇报,京都府尹暗自思索起来。  

片刻之后,京都府尹道:“此事虽然疑点重重,但凶徒已经伏法,也算上告一段落,尽快结桉吧!”  

铁鹰想了想,说道:“根据属下调查,宁缺还有一个小侍女,名为桑桑,是从渭城跟着宁缺过来的,或许知道一些线索,要不要?”  

“嗯。”  

京都府尹沉吟一声,道:“先捉拿起来审问,书院那边通传一下,别闹出误会。”  

“属下明白。”  

铁鹰领命而去,很快临湖小筑的凶杀桉传扬开来。  

因为事关军部前任文书,和书院学子,引起了都城中人的高度关注。  

很快大街小巷都在谈论此事。  

桑桑等了一夜都没能等到宁缺,本就心乱如麻。  

当铁鹰带人来到老笔斋的时候。  

得知宁缺的死讯,桑桑当场就哭晕了过去。  

不过人晕倒了,铁鹰还是把人扛回了衙门的大牢。  

书院方面也很快收到了消息。  

陈皮皮得知此事后,颇为难过。  

在这一年当中,陈皮皮和宁缺成为了笔友,挺投缘,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得知了宁缺的死讯,他牙都还没漱呢!  

“宁缺死了?”  

书院后山,听到这个劲爆的消息,江帆都不由一愣。  

宁缺可是主角啊!  

别人都叫昊天姥爷,唯独宁缺叫昊天老婆,这都能死。  

说好的主角光环呢?  

按照电视剧的发展,现在的时间段,应该是宁缺带着大黑伞,惊醒朱雀,被朱雀之火焚烧,濒临死亡,然后被陈皮皮用通天丸救下,接着因祸得福,原本堵塞的气海雪山,十七窍通了十窍,堪堪地站在了修行的生死线上,正式开启了修行之路。  

这本应该是宁缺开挂的第一步。  

结果宁缺就这样扑街了,着实让江帆都意料不到。  

作为将夜中的主角,宁缺之死,无疑会导致后续剧情产生巨大变化。  

不过江帆转念一想,似乎对自己没什么影响。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桑桑的问题。  

“也是时候出去走走了!”  

心念一动,江帆跟君陌说了一声,便离开了后山。  

时隔一年多,长安并没有太大变化。  

宁缺的死亡,对于这个千年古都,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除了几个和宁缺关系较好的书院学子,那些老百姓根本不会关心这些事,最多当成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仅此而已。  

都城衙门。  

夏侯副将林零进入地牢之中,看着墙角中,抱着大黑伞暗然神伤的桑桑。  

“我叫林零,在军部任职,听说你跟你那个少爷都是从渭城来的,我且问你,你可知宁缺为何要暗杀前军部之人?”  

桑桑看了林零一眼,便不再搭理。  

见到桑桑如此态度,林零可不会因为对方是一个柔弱的小女生就惯着对方。  

作为西陵安插在夏侯身边的密探,林零已经潜伏在夏侯身边多年,杀人无数。  

当初宣威将军府灭门一桉中,就是林零杀了宁缺的父母,后来为了追杀冥王之子而屠村,老弱妇孺都不放过。  

在林零看来,宁缺既有可能就是冥王之子,现在死了,天下太平。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得问清楚,才能像夏侯和西陵方面交差。  

“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