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率性是为道(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面对影子时还要可怕。  

人有远近亲疏之别,在滕梓荆家人和自己家人之间,王启年不敢冒险,选择了后者。而且作为院长的亲信,王启年早就知道滕梓荆没死,还跟着范闲进京。  

如今范闲到来,最多就是帮滕梓荆找回家人,没必要用自己的小命去赌对方的脾气。  

“我就快交班了,小范大人和无双公子稍等,交班之后,王某自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  

听到王启年的话,范闲点点头,转而问道:“儋州刺杀的事,你知道吧,假传刺杀密令的人是谁‘  

王启年道:“此事由院长亲自督办,目前就只查出了是四处的探子徐云章,这个人已经自尽。  

见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信息,范闲想了想,把这些事先放下,转而想到了范思辙卖书的事:“我知道了,这样,那二两银子就不用还了。’  

“大人雅量,雅量。’  

一听到不用还钱,原本还提心吊胆的王启年顿时来了精神,拍起了彩虹屁。  

可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听范闲道:“你卖书的买卖就别做了,这买卖我和大哥做。”“大人说什么..便是什么!”  

一听范闲要抢自己的饭碗,视财如命的王启年顿时就不干了,很想翻脸掀桌子,可话说到半,见范闲和江帆都冷冷地看着自己,知道胳膊拧不过大腿,顿时泄气,转了口风。  

能屈能伸,确实是个人才过了一会儿,换班的人过来,王启年也找到了丁字五三四卷宗,交给范闲。  

此时卷宗尚未被王启年修改,记录了滕梓荆的事迹。  

江帆清楚这些都是陈萍萍为范闲铺路所设计。  

在庆余年剧情中,陈萍萍是个多智如妖角色,精于算计,堪称国士无双。  

陈萍萍原名陈五常,曾是王府中的一名小太监,从小就跟着庆帝一起长大。  

那个年代的人,没有人看得起陈萍萍这样的小太监,直到叶轻眉的出现,改变了陈萍萍的生。  

叶轻眉来自现代,对于太监的身份并没有歧视,把陈萍萍当成哥哥一样敬重。  

陈萍萍则欣赏叶轻眉的才华和思想,成为了叶氏迷弟团的成员之一。  

后来叶轻眉建立鉴察院,陈萍萍成为了鉴察院的院长,权力极大,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甚至超过了宰相林若甫。  

当年庆帝率军攻打北齐时,因为修炼的《霸道真气》出了问题,差点死于敌国。  

陈萍萍率领黑骑千里奔袭,终于救出了庆帝。  

可是在后来抓捕北齐顶尖高手肖恩的时候,因为费介的一个失误,导致陈萍萍断了双腿,从此半生都坐在轮椅上。  

这些年陈萍萍也一直在调查当年叶轻眉死亡的真相,同时一直在为范闲铺平道路。  

王启年就是陈萍萍安排的人,范闲的动向,一直掌控在陈萍萍手中。  

至于滕梓荆,在陈萍萍眼中,只是一颗无足轻重的棋子。  

不得不说,屠龙的少年,最终都很难逃脱变成恶龙的命运。  

陈萍萍也是如此,在叶轻眉死后,他不得不放弃叶轻眉的平等思想,逆着自己的本意,把鉴查院变成了庆帝御用的特务机构。  

江帆估计,陈萍萍肯定也调查了自己,只不过对方调查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别人能调查到的事,都是江帆想让别人看到的。  

其他世界不敢说,在这个副本世界,还没有人能无声无息接近江帆,而不被他发现。范闲拿到卷宗,看了看,发现上面记录的信息,并没有什么用。  

等王启年交班,三人便一起离开鉴察院。  

暗中依旧有人跟着,江帆没有说破,装作不知。  

来到一处小巷口时,滕梓荆从暗处走了出来。  

“卷宗拿到了吗”  

“拿到了。’  

范闲把卷宗交给滕梓荆。  

滕梓荆一看,发现家人没事,松了一口气,然后看向王启年,问道:“我家人在哪儿”“就在城外,我现在就带你们过去。  

王启年很识趣,立马在前面带路。  

很快,一行四人连夜来到城门口。  

此时天色已黑,城门早已关闭,但在范闲出示鉴察院的提司腰牌后,守城士兵当即就打开了城门放行,  

鉴察院的权力极大,处理的都是国家机密要事,有些紧急情报连夜送往城内、或城外,是很正常的事。  

守城的士兵没有多问,这种事知道得越多越危险。  

出城走了一段路,四人来到一户农家小院前。  

“大人,就在这里。  

王启年满脸都是讨好的笑容。  

滕梓荆近乡情怯,站在栅栏外,看着亮着灯光的草屋,踌躇不前。  

他回京之后,就发现妻儿失踪,心乱如麻,一直暗中调查,却无结果,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但一直不愿承认。  

他想调查真相,又怕知道真相!  

如今来到屋前,既期盼妻儿就在屋中,又怕空欢喜一场,一时间心绪激荡。  

深吸一口气后。  

滕梓荆走进小院敲门,一位女子开门,正是滕梓荆多日不见妻子接下来就是夫妻重逢的温馨画面。  

看着滕梓荆一家三口团聚的场景,范闲刚觉得王启年会办事,就见王启年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条。  

“这是什么’  

范闲疑惑道。  

王启年笑道:“滕家这宅子,我花了一百二十三两,这是地契,小范大人,您看,咱们也算是有缘之人,对吧,你给我凑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