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飞僵来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姜家少爷一死,最可怜的还是新娘子,刚进门就守寡!”  

杨天雷三十好几的人了,跟几个师兄弟都还是光棍一个,想到美娇女要为死人独守空房,就不免感觉惋惜。  

当真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一个地主家的傻儿子,间接害死六个媳妇,还让一个给他守活寡。  

想想就羡慕嫉妒恨。  

刘北风眼珠子一转:“话说回来,姜家少爷死了,应该需要做法事超度吧,要不我们把这个活儿接了,赚点钱周转。”  

小丁猫看向风云雷电:“你们很缺钱吗?”  

“嗯,很缺。”  

莫玄雨摸着脑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们的钱都是师父存着的,现在师父失踪了,只能干点杂活为生!”  

怒晴鸡开口:“我估计你们没戏,姜家是做腊肉生意的,而且有个传统,人死之后不下葬,都会做成腊尸放在家里。”  

江帆看向怒晴鸡:“这事你怎么知道的?”  

“刚才在街上逛,路过棺材铺,听棺材铺老板说。”  

怒晴鸡接着道:“我估计棺材店老板们是不满姜家死那么多人却不买棺材,心里生气。”  

“姜家在大方伯村有几百年历史,死的人确实不少,要是尸变,也是个麻烦,不如都烧了吧!”陈电坤提议。  

杨天雷附和:“没错,就这么办。”  

江帆摇了摇头:“话虽如此,但腊尸是别人家族的传统,虽然荒诞,但我们并没有权利决定是否毁坏他人先祖的遗体。”  

姜家的宅子其实算是风水宝地,奈何姜家作死,历代不知道积累了多少蜡尸,死人无法安宁,阴气、尸气逐渐累积,破坏了富缘,还会导致生人不幸。  

姜家落到如今的天地,虽然有人从中作梗的因素,但跟姜家自己作,也有一定关联。  

刘北风说道:“其实早毁晚毁都差不多,姜老爷六七十岁了,现在唯一的儿子死了,姜家这一脉算是断了,他的那些老祖宗,早晚被人给毁咯。”  

“那可不一定。”小丁猫突然开口。  

“我说的不对吗?”刘北风问道。  

小丁猫笑笑:“你别看姜老爷白发苍苍,但他的身子骨可硬朗得很,你们可能没注意,他虽然杵着拐杖,但步伐轻盈,年老是真,但残弱的样子,却都是装出来的。”  

江帆早就看出来了,姜老爷的武功确实不弱,起码可以打风云雷电四个。  

但经此而已!  

“这个老狐狸,藏得可真够深的啊!”  

刘北风回想了一下,好像确实如此:“也对,姜家的家业那么多,觊觎他家族财产的人肯定不少,他能够活到这么大把年纪,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就在这时,靠在窗边的怒晴鸡说道:“姜家的管家出来了。”  

莫玄雨道:“要不要跟着去看看他搞什么鬼?”  

江帆想了想,看向小丁猫。  

小丁猫点点头:“让我来吧。”  

说着,小丁猫结印,放出纸人,跟着来福出村。  

下午四点左右,小丁猫收到纸人的信息。  

小丁猫接到信息,对江帆道:“师父,根据纸人的情报,来福和一个叫唐龙的人,打算今晚请湘西赶尸王出手,控制姜家的腊尸暴动,然后趁乱找到姜家藏起来的黄金。”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只怕这次他们要作茧自缚了!”  

江帆澹然道。  

一旁的杨天雷闻言,惊诧道:“老天师,您的意思是,那湘西赶尸王会将飞僵也给引出来?”  

“湘西赶尸确有独到之处,他既然想施法控制姜家的腊尸,和姜家血脉同源的飞僵必然有所感应。”  

江帆解释道:“我们守着姜家,等湘西赶尸王引出飞僵,便可一举将其歼灭。”  

晚上,天一黑,村镇上的人就早早回家,关门闭户。  

街道上连个打更的都没有,安静得让人心生不安。  

客房之中,闭目盘坐的江帆吸收着天地间游离的微弱灵气,突然间,感觉大方伯村周遭的阴煞之气变得浓郁起来。  

“有人施法。”  

感受到远处姜府涌动的阴煞之气,江帆豁然起身。  

坐在桌边玩单机游戏的小丁猫见状,也随之起身,收起了手机,说道:“开始了吗?”  

江帆点点头,喊上怒晴鸡与风云雷电,翻窗落在墙头,居高临下的观望姜家大宅。  

姜家的大宅子占地面积足有数万平方米,放到现代,价值起码上百亿。  

但偌大的宅子当中,却只有姜老爷和唐姗姗两人,和无数蜡尸。  

“叮铃铃”  

伴随着湘西赶尸王摇晃控尸铃,姜家满屋子的蜡尸就像是收到指令一般,蹦蹦跳跳的四处乱窜。  

“怎么,怎么会这样?”  

听到动静的姜老爷看到这一幕,如遭雷击。  

他散播姜家有僵尸的谣言,只是想吓唬那些觊觎姜家财产的毛贼,没想到好好的腊尸,今夜会突然都活动起来。  

“难道真有僵尸?”  

姜老爷现在不知如何是好。  

想要阻止,可这些蜡尸太多,要为姜家独特的腊肉技术,这些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尸体,都保持着死亡时的模样,此时跳动起来,皮肤上包裹着蜡油开始出现褶皱,皮肤与空气接触,快速腐烂,看起来无比诡异,甚至恶心。  

加上这些大多都是姜家先人,姜老爷不敢下重手,只能看着它们乱窜。  

唐姗姗则被吓得花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