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李嗣源之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是大哥。”  

尽管心中不愤,可对于李嗣源的命令,李存忠不敢不从,转头看向张子凡:“贤侄,别怪九叔。”  

话虽如此,可李存忠第一个攻击的却是江帆。  

李存忠和江帆可没有感情,一出手就是杀招,  

反手掏出晋星刺,宛如饿狼一般飞扑而至。  

江帆使出太极刚劲,一个跨步接一锤直击过去,李存忠被击中的身体,背部炸裂出一片血雾,整个人如同断线风筝一般横飞出去,落下山崖。  

此刻李存忠五脏六腑都已被江帆震碎,  

除非遇到神仙,  

否则不良帅来了都救不活。  

好刚猛的拳法,此人的实力不低于大天位,我现在有伤在身,只怕不是对手!  

李嗣源一看江帆出手,就知道自己是踢到铁板了,眯起狭长的眼睛,说道:“这位小兄弟好身手,刚才只是误会,此乃我和天师府的个人恩怨,还请不要插手。”  

“误会?刚才你可不是这样说的。”  

江帆打量着方头大耳的李嗣源,只觉此人面慈人恶,佛口蛇心。  

或许在历史当中,李嗣源算是一位明君。  

不过在不良人世界当中的李嗣源,为人心狠手辣,  

为达目的,  

不择手段,  

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人。  

可话说回来,好人和明君,  

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慈不掌兵,  

义不掌财,情不立事,善不为官。  

历史上的明君,都算不上好人。  

就拿李世民来说,杀兄篡权娶嫂子,杀侄子霸占弟媳,后期荒淫无度,这能是好人?  

可作为皇帝,李世民还是合格的,一生戎马,亲手缔造了大唐江山,实现了全国统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在其治下,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力空前强盛,一直为后世所称道。  

李嗣源如果称帝,或许也能让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为人称颂。  

但错就错在他挡了江帆的路。  

天下只能有一个帝王,既然江帆来了,  

那这个人只能是他。  

“年轻人,我乃通文馆圣主,你确定要与我为敌?”  

李嗣源说话拖延时间,争取多恢复一分是一分。  

“贫道不是要与你为敌,贫道只是要你死。”  

江帆淡然一语,抬手一掌轰出。  

李嗣源赶忙动用刚学的《五雷天心诀》抵挡。  

可他严重错估了江帆的实力,吃了个大亏,直接被江帆这一掌给击飞。  

本就站在悬崖边缘的李嗣源,这一下差点落下悬崖,好在李嗣源的轻功不错,险险稳住了身形。  

在场的张玄陵、张子凡看到李嗣源竟然对掌输了,惊愕不已,骇然地看着江帆。  

“大天位的实力,至少中期以上,这个小道士不简单呐!”  

张玄陵坐在地上调息,心中却是暗暗赞叹道。  

“爹,这人偷学了五雷天心诀。”  

张子凡有些担心和气恼。  

张玄陵拉住张子凡:“五雷天心诀只有我们张家的人可以练成,不用动气。”  

没有总纲的心法口诀,外人修炼《五雷天心诀》修炼越深,反噬只会越重。  

可张玄陵不知道的是,江帆早就知道了总纲的心法口诀,否则不会如此沉得住气。  

江帆拿李嗣源练手,李嗣源只有招架的份。  

同样的《五雷天心诀》,在两人的手中,却是截然不同的威力。  

李嗣源越战越心惊,心知难以取胜当即把心一横,强行融合《五雷天心诀》和《至圣乾坤功》,双掌之间,霎时布满蓝色的气焰和紫色的雷电,耀眼夺目,可极招尚未出手,就受到反噬,喷出一口老血。  

江帆掌心凝聚雷电,仿若有千鸟嘶鸣,掌轰在李嗣源的头上,强劲掌力摧枯拉朽,直接碎骨爆头,留下一具无头尸身。  

一代枭雄就此绝命。  

至于刚刚爬到山崖上的李存孝,江帆看都没看一眼,反手间,雷电化为紫色电蟒便轰击在这个大块头的身上,将其击落山崖,是死是活,就看他命硬不硬了。  

这时张玄陵看出了异常,发现这个自称武当王也的少年人,《五雷天心诀》用得居然比他还好,而且一点反噬迹象都没有。  

“不应该啊!”  

心中纳闷,张玄陵却不敢托大,他精通相人之术,发现江帆骨骼惊奇,绝非人间凡品,但却无法看透,见对方击杀了李嗣源,也算是为他们父子报了仇,起身行了一礼,道:“这位小友为何来此?”  

“受人之托,前来除恶,不小心看了天师府的五雷天心诀,见猎心喜,忍不住就学,老天师勿怪啊!”  

经历的事多了,江帆脸皮是越来越厚,说谎眼皮都不眨一下。  

张玄陵和张子凡显然不信,没凭没据。  

更何况李嗣源逼张玄陵交《五雷天心诀》,外人不可能未卜先知,或许真是巧合也说不定。  

最主要的是,眼下江帆显然更强,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下去,张玄陵、张子凡父子二人讨不到任何便宜,一旦激怒对方,还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所以两人都默契的没有谈对方偷学武功这一茬。  

张子凡扶着张玄陵,看向江帆追问道:“王道长,不知你受何人所托?”  

“秦王李世民,殿下不放心你一个人前来报仇,所以拜托贫道暗中协助。”  

江帆一本正经地忽悠。  

张子凡闻言,心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