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犹豫就会败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明与后金征战多年,国仇家恨,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  

双方都极为仇视对方,别说是烧杀抢掠的八旗兵,就算是旗人养的马,明军都恨不得上去打两巴掌。  

就在锦衣卫有条不紊回收弩箭之际,左右两翼与后方的白红两旗骑兵正在快速逼近。  

他们快马加鞭,  

距离江帆等人所在的位置不过数里之遥。  

按照战马奔跑的速度,如果江帆等人不及时撤离,只需十几分钟,两旗骑兵就可以抵达战场。  

因为距离原因,在前方带领冲锋的多尔衮并不知道豪格带领的两千正红旗精锐已经全军覆没。  

他刚才只看到明军之中飞出一大片黑影,接着尘土飞扬,  

然后响起了一阵阵枪声,以为豪格带领的两千人精锐军队正在和明军厮杀。  

“全军出击,将这些明狗给我歼灭掉!”  

当多尔衮下令之后,  

身后那些正黄旗、正白旗骑兵队也纷纷发出命令。  

随着一声震天大吼,近四万骑兵如潮水般朝着江帆等人的方向发起冲锋。  

敌众我寡,看着数倍于己的后金军队,江帆面不改色:“列阵,迎敌。”  

红白两旗骑兵,因为是想打偷袭,所以并没有携带笨重的火炮,尽管人数占据优势,可江帆根本没把他们放在眼里。  

很快三千锦衣卫和两千神机营的士兵摆列开阵型,江帆喝道:“众将士,随我冲杀。”  

江帆一声令下,魔刀千刃所向,五千多人马纷纷从杀向了左侧的正白旗。  

“情况不对,  

豪格没有拖住明军!”  

随着距离拉近,  

多尔衮发现大明的军队阵型完好,  

仿佛根本不像是经历了一场残酷的厮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豪格多半是凶多吉少。  

对于这个侄儿,多尔衮并不喜欢,可豪格是跟自己一起出战,结果战死沙场,他回去不好跟皇太极交代。  

他与皇太极是兄弟不假,但心有嫌隙,彼此都忌惮对方。  

眼下木已成舟,他只能全歼这股明军,立下战功,才可能不被皇太极清算。  

同时多尔衮又感觉到了一些不安,眼前的大明军队似乎有些悍勇过头了。  

五千人马,居然敢向他们四万大军发起冲锋,是什么给了他们自信?  

难道这些人真的是疯子不成?  

不过这已经不是他考虑的问题,眼见明军攻击左翼,多尔衮立刻命令道:“全军出击,给我围死他们,一个也别放过。”  

说完,率领部下开始形成合围之势。  

不管明军有何打算,他就不信两旗骑兵吃不下对方。  

红白两旗骑兵分兵而动,  

万马奔腾,  

声势浩大。  

左翼的正白旗有一万骑兵,双方发起冲锋,  

随着时间推移,两支军队的距离正在快速拉近。  

右翼的一万正白旗,和后方的两万正红旗虽然也在赶来,但因为之前的距离拉得比较大,架势不是双向奔赴,所以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赶到。  

而左翼的正白旗的领军者是阿济格。  

他是多尔衮的兄弟,参加过攻打明朝边境以及朝鲜的作战,算得上一员猛将。  

看着五千明军来袭,当即下令全军出击。  

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千米、八百米、六百米…  

“放箭。”  

达到六百米的射程范围,江帆当即下令放箭。  

“嗖嗖嗖!!!”  

三千锦衣卫排练了上百次,有条不紊地开始轮番使用诸葛神弩进行无差别射击。  

因为正白旗人数众多,根本用不着瞄准,调整方位,第一排的一千锦衣卫在五秒之内,全部射空箭夹,接着降下马速后退,第二排上前射击,然后退下,接着第三批,如此轮番交替射击。  

霎时弩箭如同漫天黑雨,铺天盖地般覆盖下来,将敌人完全笼罩其中,顿时激起一片血雨腥风。  

随着密集如雨点般的箭雨落下,正白旗的军阵型瞬间崩溃,许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射成了刺猬。  

有些骑兵想要反击,用力拉开弓箭,可是根本射不到明军的位置。  

江帆带领的骑兵,与正白旗一直保持在两三百米的距离。  

这个距离,诸葛神弩可以射到旗人,而旗人射出的箭矢在半路就会无力掉落,连锦衣卫的衣角都碰不到。  

至于冲阵,更是妄想。  

诸葛神弩的射程范围之内,就是一片死亡地带。  

别说骑兵,就算是只老鼠,都别想活着冲过两三百米的距离。  

当第二轮箭雨过后,正白旗就死伤过半,阿济格被当场射杀。  

此时两军相隔两百多米,正白旗的士兵已完全丧失了胆气,眼看着前面的人被射杀,比较靠后的骑兵当即四散而逃。  

“快跑啊!”  

“好恐怖,他们不是人,是魔鬼。”  

“闪开。”  

“快撤。”  

正白旗一片混乱,许多人因为慌乱和自己人撞在一起,然后死在马蹄之下,有的为了活命,甚至对战友刀剑相向。  

“将这些人围追向正红旗的方向。”  

江帆下令,全军有条不紊地展开追击。  

为的就是让正白旗的骑兵冲散正红旗和右翼正白旗的骑兵。  

一些将领知道江帆的用意,可根本不敢停顿,因为他们要是想从两侧逃跑,或者停顿,迎接他们的就是新一轮无情的箭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