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帝心如渊(1/2)
如今东林党中的官员,十有八九都是唯利是图之辈,已经成了大明最大的害群之马。
他们一边高举着大义的旗号,装着白莲花。
一边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吸着大明的血。
就拿教坊司来说,去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官老爷。
嘴上说的是为了照顾故人之后,结果全都照顾到了床上。
当真是汝之妻女,吾养之!
更可恶的是,这些口不言利的人,早就和那些大商串通一气,坚决抵制收商税,反而将农业税不断提高。
正因如此,才导致大明多地民不聊生,那些被赋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若非这群只会窝里横的官员,大明起码可以再延续百年,甚至更久。
正是因为清楚东林党的危害,朱由校才会借着魏忠贤的手,不断打压东林党的势力。
至于做木工,确实是朱由校的个人爱好。
如果可能,朱由校是真的不想跟这些大臣们钩心斗角,一心做个木匠。
可生在皇家,他没得选。
做木工的时候,朱由校的心情会放松许多,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迷惑东林党。
或许朱由校不是一个强势的明君,但他所做所想的,都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强盛起来。
至于阉党构陷朝中大臣,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朱由校是知道的。
之所以任由阉党行动,还是出于帝王心术。
那些被抓入诏狱的官员中,大部分官员都依附于东林党,虽忠于大明,可过于迂腐,总是喜欢跟在东林党后边,跟他这个皇帝对着干。
不将其打压,铲除东林党的枝系,怎么搬到树大根深的东林党?
对于朱由校而言,想要的是听话的臣子,而不是一群只知道抬杠的杠精。
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朱由校接手时,大明就是一个外忧内患的烂摊子。
朝中东林党的势力盘根错节,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加上遇到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不断。
面对如此局面,别说朱由校,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估计也会一个头两个大。
昨日宝船出事,朱由校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东林党。
这并非没有缘由。
前段时间朱由校吩咐魏忠贤降低农业税,征收江南的商税,这一政策已经触及到了东林党的利益与底线。
东林党反扑是意料之中之事。
尽管没有证据,可朱由校心中已经认定宝船事件,十有八九与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若非忌惮东林党掌控的权势,担心朝堂动荡,朱由校真的想来个快刀斩乱麻,把这些乱臣贼子通通砍个干净!
当然,朱由校只是想想,他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这些年朱由校一直都在忍耐,就是想一步步打压、彻底解决东林党这颗毒瘤。
东林党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所以才会想要来个釜底抽薪,干掉朱由校,消除掉魏忠贤的靠山,搬到阉党,独揽大权。
朝廷上的纷争激烈程度,凶险甚至超过了战场搏杀,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江帆初入官场,还是嫩了一些。
若是单论心机、权谋和手段,真不是朱由校的对手。
他只不过是仗着先知先觉,和替身强大实力的优势,才能暂时获得主导权。
如果将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拿来比较。
在当皇帝的方面,这个被外界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其实远胜朱由检。
要知道天启帝朱由校可是由大战略家孙承宗等人亲自指导出来的。
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期间,大明的整体国力都有所提高。
别的不谈,单说辽东方面。
边军每年都能得数百万两军费,军事力量大大提升,已经开始站稳了脚跟,甚至可以反击后金。
如果不是境内民变牵制,加上东林党拖后腿,驱逐后金鞑子问题不大。
外人只是看到了朱由校爱做木工,不理朝政,谁又知道他心里的苦?
权臣把持朝政,他只能选择隐忍。
可是这些人依旧步步紧逼,甚至屡次想要刺杀天启帝,制造出多起“意外”。
到了现在,朱由校都无子嗣,是朱由校不能生育吗?
当然不是,朱由校今年二十三,本有三子三女,这还不算那些怀有身孕却“意外流产”的。
可这些孩子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没一个能够活过两岁,说是巧合,就是傻子都不信。
其中有一部分是客氏的原因。
还有就是东林党不想让朱由校留下子嗣。
从很早以前,东林党就开始培养信王,对其灌输东林党的思想,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
如果朱由校不是装出沉迷木工,估计东林党的反扑会更加猛烈!
一个皇帝被逼到这个份上,却能忍气吞声,可见朱由校的心机城府何其深沉。
只可惜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朱由校被设计落水,感染风寒,之后又服用仙方灵露饮,导致病情加重,身体浮肿,没多久就传位胞弟朱由检,驾鹤西去。
多年谋划,还未展开,便魂归天外。
只留下无能昏君,木匠皇帝的称号。
若非如此,再给朱由校几年,肃清朝中内患,驱逐后金,那时大明的历史走向将大不相同!
江帆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知道这个他轻看的木匠皇帝,心机深沉如渊。
此时
他们一边高举着大义的旗号,装着白莲花。
一边贪污受贿,吃喝嫖赌,吸着大明的血。
就拿教坊司来说,去得最多的就是这些官老爷。
嘴上说的是为了照顾故人之后,结果全都照顾到了床上。
当真是汝之妻女,吾养之!
更可恶的是,这些口不言利的人,早就和那些大商串通一气,坚决抵制收商税,反而将农业税不断提高。
正因如此,才导致大明多地民不聊生,那些被赋税逼得活不下去的农民,只能铤而走险,揭竿而起!
若非这群只会窝里横的官员,大明起码可以再延续百年,甚至更久。
正是因为清楚东林党的危害,朱由校才会借着魏忠贤的手,不断打压东林党的势力。
至于做木工,确实是朱由校的个人爱好。
如果可能,朱由校是真的不想跟这些大臣们钩心斗角,一心做个木匠。
可生在皇家,他没得选。
做木工的时候,朱由校的心情会放松许多,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迷惑东林党。
或许朱由校不是一个强势的明君,但他所做所想的,都是为了让大明能够强盛起来。
至于阉党构陷朝中大臣,制造了许多冤假错案,朱由校是知道的。
之所以任由阉党行动,还是出于帝王心术。
那些被抓入诏狱的官员中,大部分官员都依附于东林党,虽忠于大明,可过于迂腐,总是喜欢跟在东林党后边,跟他这个皇帝对着干。
不将其打压,铲除东林党的枝系,怎么搬到树大根深的东林党?
对于朱由校而言,想要的是听话的臣子,而不是一群只知道抬杠的杠精。
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尤其是朱由校接手时,大明就是一个外忧内患的烂摊子。
朝中东林党的势力盘根错节,外有后金虎视眈眈,加上遇到小冰河时代,天灾人祸不断。
面对如此局面,别说朱由校,就算是朱元璋在世,估计也会一个头两个大。
昨日宝船出事,朱由校第一个怀疑的就是东林党。
这并非没有缘由。
前段时间朱由校吩咐魏忠贤降低农业税,征收江南的商税,这一政策已经触及到了东林党的利益与底线。
东林党反扑是意料之中之事。
尽管没有证据,可朱由校心中已经认定宝船事件,十有八九与东林党脱不了干系。
若非忌惮东林党掌控的权势,担心朝堂动荡,朱由校真的想来个快刀斩乱麻,把这些乱臣贼子通通砍个干净!
当然,朱由校只是想想,他明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这些年朱由校一直都在忍耐,就是想一步步打压、彻底解决东林党这颗毒瘤。
东林党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所以才会想要来个釜底抽薪,干掉朱由校,消除掉魏忠贤的靠山,搬到阉党,独揽大权。
朝廷上的纷争激烈程度,凶险甚至超过了战场搏杀,一般人根本玩不转。
江帆初入官场,还是嫩了一些。
若是单论心机、权谋和手段,真不是朱由校的对手。
他只不过是仗着先知先觉,和替身强大实力的优势,才能暂时获得主导权。
如果将朱由校和朱由检两兄弟拿来比较。
在当皇帝的方面,这个被外界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其实远胜朱由检。
要知道天启帝朱由校可是由大战略家孙承宗等人亲自指导出来的。
天启帝朱由校在位期间,大明的整体国力都有所提高。
别的不谈,单说辽东方面。
边军每年都能得数百万两军费,军事力量大大提升,已经开始站稳了脚跟,甚至可以反击后金。
如果不是境内民变牵制,加上东林党拖后腿,驱逐后金鞑子问题不大。
外人只是看到了朱由校爱做木工,不理朝政,谁又知道他心里的苦?
权臣把持朝政,他只能选择隐忍。
可是这些人依旧步步紧逼,甚至屡次想要刺杀天启帝,制造出多起“意外”。
到了现在,朱由校都无子嗣,是朱由校不能生育吗?
当然不是,朱由校今年二十三,本有三子三女,这还不算那些怀有身孕却“意外流产”的。
可这些孩子都因为各种原因夭折,没一个能够活过两岁,说是巧合,就是傻子都不信。
其中有一部分是客氏的原因。
还有就是东林党不想让朱由校留下子嗣。
从很早以前,东林党就开始培养信王,对其灌输东林党的思想,其中的寓意不言而喻。
如果朱由校不是装出沉迷木工,估计东林党的反扑会更加猛烈!
一个皇帝被逼到这个份上,却能忍气吞声,可见朱由校的心机城府何其深沉。
只可惜原本的历史轨迹之中,朱由校被设计落水,感染风寒,之后又服用仙方灵露饮,导致病情加重,身体浮肿,没多久就传位胞弟朱由检,驾鹤西去。
多年谋划,还未展开,便魂归天外。
只留下无能昏君,木匠皇帝的称号。
若非如此,再给朱由校几年,肃清朝中内患,驱逐后金,那时大明的历史走向将大不相同!
江帆因为先入为主的观念,并不知道这个他轻看的木匠皇帝,心机深沉如渊。
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