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恶海罗城?(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就盗墓经验而言,鹧鸪哨远在江帆之上,很快推断出一个大概。  

旺达想了想,开口道:“恶罗海城又名畏怖壮力十项城,它与灾难之门,都是只存在于昆仑山远古传说中的地名,从未载入史册,传说隐藏在昆仑山最深处,倒是与此情况极为相似。”  

“通往恶罗海城的灾难之门?估计轮回宗当初是想把这座神秘的大门挖通。”  

江帆自然知道恶罗海城的来历,不过没必要解释太多,顺着旺达的话说了一句,就打着手电筒前进。  

恶罗海城是魔国主城,与九层妖楼确实相连,当初轮回宗耗费人力、物力与大量时间。  

“江大哥,到了恶罗海城,是不是就可以解除鬼眼诅咒了?”  

老洋人激动地问道。  

“那是自然,不过恶罗海城暗藏凶险,还是得多加小心!”  

江帆对解除鬼眼诅咒的任务志在必得,可并不敢掉以轻心。  

通道十分悠长,通往龙顶冰川最深处,其中而且还有许多岔道。  

江帆等人沿着主道走了两个多小时,可以发现通道修建与不同年代,或许跨越了数百年才修成,不时能看到一些符咒、印记,其中不乏一些眼球的图案。  

鹧鸪哨疑惑道?“从隧道的情况来看,是由不同年代挖掘的,轮回宗的人为什么要把隧道挖进九层妖楼?”  

照理而言,供奉邪神的九层妖楼,是不容侵犯的,唯一的解释,是轮回宗想从里面取出什么重要的东西?  

“我发现冰川水晶尸没有眼睛和脑子,估计就是被轮回宗的人挖走了,至于他们想做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江帆随口一说,沿着向斜下方延伸的隧道又走了一段后,来到与垂直的冰渊相接的地点。  

冰壁虽然稍微倾斜,但在众人眼中,这种角度与直上直下没有什么区别,常人难以攀登。  

冰渊不太深,用肉眼便能看到底部。  

最深处有无数星星点点的淡蓝色荧光,汇聚成一条微光闪烁的河流,在冰川下蜿蜒流转,如同倒视天河。  

“真漂亮!”  

花灵突然感叹道。  

老洋人看着前方已经崩塌的木桥,因为年代久远,只剩下一些残破的木料,两方的冰壁有二十多米间隔,于是问道:“前面的桥已经塌了,我们是下去,沿河而走,还是想办法过河,从另一方攀上通道?”  

江帆回想了一下鬼吹灯的剧情,原剧情中,胡八一等人走的是下面,遇到了生人果、鱼阵、玄武巨尸、水晶山等,还有下水通过灾难之门,想想就觉得麻烦。  

而对面的通道,是轮回宗开凿的,想必可以直通恶罗海城,会轻松许多,就是不知道有没有设下机关陷阱?  

略微考虑,江帆打算从通道进入恶罗海城,即便有风险,不见得会比走下方多。  

“走上面,坤字—土河车!”  

江帆手中龙虎权杖遁地,一条石桥快速延伸到对面,形成一道拱桥。  

老洋人赞叹道:“江大哥,还是你的法术好用!”  

“走吧!”  

江帆率先走在拱桥上,来到另一边的通道。  

鹧鸪哨、旺达、老洋人和花灵、怒晴鸡紧随其后。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众人来到出口。  

途中风平浪静,并没有遇到任何机关,也没见到什么稀奇古怪的生物。  

站在出口位置,只见头顶上的天空被大片浓厚的云雾封锁,不见天日,下方山谷四周环山抱水,树林茂密,望之郁郁葱葱,生机充沛。  

江帆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前方有一座好像巨大蜂巢般的风蚀岩古城。  

古城少说也有十几层,突兀地陷在其中,围着它的也全是白花花的风蚀岩,山壁上有数不胜数的洞穴。  

外围是葱郁的森林,城区却是寸草不生。  

“师兄你看,那标记像不像雮尘珠?”  

花灵指着蜂巢般的城顶,那里有一个巨石修成的眼球标记。  

“这就是古代传说中恶罗海城!这些灯火是怎么回事?”  

旺达看着下方的城市,骇然地发现这座城中居然灯火通明,在若有若无的薄雾中显得分外朦胧,好像古城中的居民已经点燃了火烛,准备着迎接黑夜的到来。  

“这应该是座死城,完全感受不到生气。”鹧鸪哨面色严肃,他感觉城中一片死寂,毫无生气。  

这种感觉很怪异。  

“传说恶罗海城遭受天谴,城中的居民一夜之间全部莫名其妙地消失,后世轮回宗也灭绝数百年之久,这城中怎么可能还有灯火?”旺达百思不得其解。  

花灵猜测道:“难道恶罗海城中还存在魔族后裔?”  

“这是恶罗海城,也不是恶罗海城,先下去看看再说,那里有路。”  

江帆指着旁边蜿蜒的山路。  

众人顺着小路走下去,来到森林,只见出来石头砌出的小路外,还有几条宽阔蜿蜒的道路从林中伸出,路面凹陷蜿蜒,寸草不生,不知通向何处鹧鸪哨、老洋人等人看到这些路面,神色顿时凝重起来。  

花灵见状,问道:“怎么了,这路有什么问题吗?”  

老洋人开口:“花灵,你还记得瓶山地宫房顶的痕迹吗?”  

“你是说…”  

花灵恍然,接着面露骇然之色。  

鹧鸪哨严肃道:“不错,这不是人工修出来的道路,应该是某种大型生物长年累月磨蹭出来的痕迹!”  

说着,鹧鸪哨走上前,蹲下身子,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