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古藏经卷(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见食罪巴鲁将杜奇的心脏塞进嘴里咀嚼,血水顺着嘴角流下,看上去越发狰狞恐怖。  

“喵呜~”  

怪叫一声,吃下心脏的食罪巴鲁,挥手将杜奇尸体甩向江帆等人的方向。  

江帆见状,一步踏前,摆动双手使出太极柔劲,将杜奇的尸体挡下,随手拨到一边。  

见古庙破旧,江帆心知不宜久战,否则很容易损毁庙宇,导致垮塌。  

没有动用术法和手枪,江帆拔出黑金古刀,对着食罪巴鲁正面冲了过去。  

“吼~”  

食罪巴鲁怪叫一声,挥出锋利的爪子,却见寒光一闪,比熊掌还大的爪子被江帆直接斩断。  

接着江帆的身体跃起,摆臂一刀封喉断脊。  

“噗~”  

一道血柱从食罪巴鲁的喉咙喷涌而出,如同喷泉一般。  

江帆落地,站在食罪巴鲁的身后,一挥黑金古刀,上面的血迹被甩落。  

与此同时,食罪巴鲁的脑袋也从身体上落下,扑通一声倒地,溅起些许灰尘。  

相比六翅蜈蚣、湘西尸王、乌头太岁这类怪物,食罪巴鲁完全不算事儿。  

“江道长真厉害!”  

旺达看呆了,没想到传说中的恶鬼食罪巴鲁,在江帆手中一个回合都没走过就被击杀。  

如果江帆不是道士,而是和尚,估计都会被当成活佛转世。  

花灵等人早就习以为常,开始整理残局。  

江帆却见那黑色铁门之后,又出现了一头体型更大的食罪巴鲁。  

原来黑色铁门之后,并非是牢笼,而是存在一个地下空间,里面的食罪巴鲁不知凡几。  

江帆当即使出术法。  

“坤字—土河车!”  

黑色铁门两侧的岩石顿时仿佛活了一般,快速朝着中间挤压,将食罪巴鲁碾压致死,同时封闭了通道。  

至于那五金合成的佛像,确实价值不菲,但不便携带,也就放了回去。  

从杜奇和汉克斯等人的身上,江帆、鹧鸪哨等人获得了一些枪械和相对先进的装备。  

除此之外,还有一副古藏经卷。  

“这古藏经卷,似乎根魔国有关,江帆你看看。”  

鹧鸪哨拿到经卷,发现上面有着类似轮回眼的图案,连忙叫上江帆和旺达。  

对于古藏文,江帆并不了解,旺达看后,说道:“这是魔国遗族所留的古经,经卷中有标记九层妖塔的方位,位置就在凤凰之宫…”  

藏族的风水与中原有所差异,通常以神兽为标记,凤凰指的是昆仑山,而凤凰之宫四周有四个神兽守护,据说是由天界的金、银、水晶、琉璃四种宝石堆积而成,山腰分有四座雪山,分别代表了魔国的四位守护神。  

昆仑山被形容为凤凰,那一定是符合世界制敌宝珠大王的武勋长诗。  

那么凤凰神宫的位置,按诗中描述,是在喀拉米尔山口,青、藏、新交汇的区域,那个方向对应的是白色银色两位行母,白色代表雪山,银色则是冰川。  

“还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  

听到旺达的讲解,江帆有些意外,没想到会这么巧。  

在原剧情中流失到国外的古藏经卷,居然就在杜奇的身上。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  

有了古藏经卷,再对照顶庙中壁上的银眼壁画,加上江帆的推算,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魔国的准确位置。  

确认大概的区域是在喀拉米尔山口,再加上活地图旺达的协助,一切都水到渠成。  

在轮回庙中找了一会,还发现一些古经残本。  

通过旺达的反应,江帆、鹧鸪哨等人获得了一些关于魔国和雮尘珠的信息。  

比如最初在魔国人的手中时,雮尘珠叫做蛇神之眼,或者轮回宝珠。  

他们曾用这件神器在雪山龙顶上建造了恶罗海城。  

而恶罗海城的城主,就是第一任鬼母——念凶黑颜。  

通过雮尘珠开启鬼洞,念凶黑颜获得了鬼眼,可以操控获虚数空间的力量,能够行镜幻化、驾驭虫兽。  

拥有这股力量的恶罗海人,对于周边的原始民族和国家可谓是降维打击。  

除此之外,恶罗海人还精通“术”,所谓“术”,与江帆的术法截然不同,而是一种邪恶的蛊术。  

本质是在活人身上种上蛊虫,然后利用活人死亡后的怨气培育蛊虫。  

献王的“痋术”便是从恶罗海人的术演化而来,只不过历经了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得更加复杂精妙。  

靠着以上种种普通人难以抵御的超自然力量,恶罗海人轻而易举的就奴役了周边国家。  

周边国家对他们十分的憎恶,便称他们的国度为“魔国”。  

靠着奴役周边国家,恶罗海人获得了大量的奴隶,他们将奴隶献祭给蛇神与虚数空间,从而保证自己能持续不断地获取虚数空间的力量。  

然而魔国的残酷统治终究是不长久的,魔国的残酷既对外敌如此,对自家底层百姓也是如此。  

越来越多的恶罗海人对于每年牺牲如此的献祭给蛇神产生了质疑,他们出现了信仰上的崩塌。  

在念凶黑颜死后,魔国人建立了史上第一座九层妖楼。  

念凶黑颜的尸体,也就是后来昆仑神宫剧情中的冰川水晶尸。  

第一任鬼母死后,魔国开始用残忍的手段筛选新的鬼母。  

彼时被魔国压迫的三国中出了两个英雄人物,分别是世界制敌宝珠大王与莲花生大师。  

二人联手设计偷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