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万年肉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江帆、鹧鸪哨、老洋人三人从盘旋的坡道向上行了一段,拐过一个弯道,尽头被一堵白色的石墙封死。  

石墙之上绘着一个雍容华贵的妇人肖像。  

老洋人笑道:“这女的八成就是献王的老婆。”  

说话间,老洋人注视着画中的妇人,只见她身披华服锦缎,体态端庄,唇朗齿鲜,云髻峨峨。  

随即突觉画中之人伸出一只白生生的手,掐住了自己的脖子,就像是被铁箍束缚住一样,无法挣脱,只觉呼吸困难,面色潮红一片。  

一旁的鹧鸪哨也中了招,身体僵直,面露痛苦之色。  

唯有江帆神态如常。  

“幻术吗?献王这孙贼挺会玩的啊!”  

江帆一拳击打在画像上,将石墙轰出一个脸盆大小的洞。  

画像被打破的瞬间,老洋人和鹧鸪哨也脱离了幻术,捂着脖子大口喘息。  

而在破碎的石墙之后,可见一具直立的女尸。  

女尸面目惨白,保存相当完好,可以看出生前是个美人。  

虽历经千年,眉目依旧如生,双目紧闭,神态安详,好似陷入了沉睡,随时都会醒来。  

随着空气流入石墙后方,女尸的身躯开始发福,就好像要尸变一般。  

不出片刻,女尸就变成了一个大胖妞,皮肉在顷刻之间被撑得半透明,接着砰然破裂。  

无数飞蛾从女尸的身体里飞出。  

这些飞蛾都是尸蛾,身上带着尸粉,含有剧毒,活人皮肤稍稍沾上一点,便会即刻生出尸斑。  

不消片刻,便会中毒身亡。  

江帆虽然服用了麒麟血,之前还吃了木蓕,但也不想沾染上尸粉。  

“离字—赤练!”  

江帆左手上的龙虎权杖向前一指,火蛇飞射而出,那些尸蛾见光便扑,顷刻之间就被化为灰烬。  

清理完尸蛾,江帆、鹧鸪哨和老洋人从墓道中进入墓穴。  

其中有一口凤棺,本来是装献王王妃的但不知道献王哪跟经没搭对,把老婆拿来堵通道。  

这种问题,江帆三人并未深究,他们都想尽快找到雮尘珠。  

江帆很清楚,这间墓室就是一个巨大的万年太岁,一旦接触到空气和生人的气息就会复活。  

最为恐怖的是,这里已经产生了尸洞,一个弄不好,这次来虫谷的人都得成为它的养料。  

鹧鸪哨和老洋人并不知内情,满怀期待的打开凤棺,可里面并没有尸体,只有几个罐子,在失望的同时,不免还有些急躁。  

江帆没有磨叽,一脚将凤棺踹开,露出了下面隐藏的棺椁。  

这是一口半人形的玉顶簪金麟趾棺,藏于太岁的口中。  

通过足球大小的洞口,可以看到上边有个人头和两个肩膀的形状,封口处是四个黄金麟趾交错封闭,棺材顶有一道殷红胜血地玉顶。  

玉顶上刻着一个旋涡,几乎遮盖了整个玉顶,和眼球的形状极为相似。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弯曲的凤凰,团成旋涡地形状,瞳孔的地方就是凤凰的头部。  

这正是雮尘珠的标志!  

一看到雮尘珠的标致,鹧鸪哨和老洋人都热血上涌。  

“是献王棺,藏得可真够深的。”  

“搭把手,把它挖出来。”  

说着两人就准备动手。  

“让我来,八门搬运!”  

江帆直接将献王的棺椁通过空间转移,移动到地面上。  

鹧鸪哨和老洋人见怪不怪,拿出探阴爪,把棺材上的麟趾快速撬开。  

“咚!咚!咚咚!”  

两人在动手的时候,心跳都在加速。  

既期待,又忐忑,生怕又是一场空。  

“一、二、三。”  

喊到三的时候,鹧鸪哨和老洋人一起用力,将棺材盖掀开。  

只见里面躺着一具头戴金镶玉王冠,身着黑色蟒纹玉甲敛袍,腰挂紫金带的男子尸体。  

他的两手覆于胸前,静静地躺在软塌之上,最为诡异的是,献王的脸上竟然没有五官。  

鹧鸪哨和老洋人看到后都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哪怕江帆早知如此,看到献王的样子后,还是感觉有些头皮发麻。  

尸体的五官都已经变得模糊扭曲,只留下些许痕迹。  

口鼻和双眼几乎难以分辨,好象是融化在了脸上,人头上平滑诡异,如同戴了张玉皮的面具。  

老洋人缓过神来,催促道:“师兄,快取雮尘珠。”  

鹧鸪哨用手接触献王的皮肤,发现献王的身体坚硬,仿佛已经玉化,嘴巴完全密封,只能摸道对方口中有一个圆物,无法确定是不是雮尘珠。  

“此地不宜久留,跟献王老儿没必要客气,取他首级。”  

江帆说着,一把将献王的真身从棺材里拖拽了出来,手持黑金古刀,手起刀落,一刀斩下献王首级。  

老洋人则看到献王手中抓着的核桃和一串玉环,感觉可能有用,就顺手撸了下来。  

而在江帆砍下献王首级的瞬间,失去头颅的尸身猛地一颤,竟似要活过来一般,胡乱的挥舞双手。  

吓得老洋人快速后退。  

“离字—火流星!”  

江帆见献王还想作妖,插好黑金古刀,一脚将无头尸体踹到墙上,接着举起龙虎权杖,抬手就是一记大火球。  

在烈焰之中,献王的无头尸体瞬间被烈焰蒸发。  

任他献王才智过人,精于算计,也算不到自己死后一千多年还有此一劫!  

或许是因为高温刺激到万年太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