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三体永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看到光幕上出现了字幕,罗辑差点就当场爆粗口。  

这和群文件中描述的不一样啊!  

根据群文件的描述,他就是利用黑暗森林法则成功威慑住了三体人,换来了短暂的和平。  

现在怎么就不行了呢?  

难道是自己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决心?  

还是说自己提前公布“黑暗森林法则”,造成了蝴蝶反应?  

不对,肯定是eto那群不干人事儿的王八蛋在搞鬼。  

思来想去,罗辑判断问题肯定是出在eto组织的人身上。  

否则三体的态度肯定不会如此强硬。  

诚然,黑暗森林法则相当具有威慑力。  

可这是一柄双刃剑,对三体具有威慑,三体同样可以用来对付人类。  

尽管三体人比人类更加珍惜地球,肯定舍不得毁掉地球。  

但万一呢?  

这种事没人敢保证,人类可以做初一,三体为什么就不能做十五。  

最坏的结果,就是两个文明一起完蛋。  

会议室当中的人,有些眼神不善地看向罗辑,尤其是那些自认为地球必胜的人。  

本来地球可以好好地发展科技,你非要弄个黑暗森林法则出来,这不是给三体人送把柄吗?  

起码他们自认为如此。  

此时,三体人一方也很紧张。  

“元首,人类会妥协吗?”  

舰队执政官问道。  

“等待便是,如果他们有同归于尽的倾向,那我们就退一步。”  

虽然这样做,触碰到了三体元首的底线,但底线这东西,是可以和文明的延续让步的。  

大不了先拖着,或者假意答应人类的条件,等其他水滴进入太阳系,封锁了太阳,到时候是战是和,还不是他们三体人说的算。  

eto组织给他们的“主”提供了十几套方案,把决策权交给罗辑就是其中之一。  

为的就是让罗辑成为众失之的。  

文明的存亡压在一个人的身上,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会直接被压垮。  

只有人类最了解人类,他们很清楚,那些高层绝对不会为了对付三体,而选择同归于尽。  

即便人类高层真的支持罗辑,让罗辑成为执剑人,他们也有备用方案。  

比如暂时性让步。  

反正距离三体舰队降临,起码还有两百年,期间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三体人跨越数光年,是肯定不会返航的,因为回去也是死,不如赌一把。  

果不其然,受到三体的反向威胁后,人类一方有不少人开始动摇。  

自从进入黄金时代后,人类的科技高度发达,幸福指数直线上升,自然铁了心要沿着这条舒服到而去。  

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  

幸福美满的人生,会让人更加畏惧死亡。  

“地球的坐标一旦在宇宙中暴露,对人类来说将是毁灭性的灾难,非到必要时刻,绝对不能用这种极端的方式。”  

“罗辑,你是想拉着全人类一起陪葬吗?”  

“以我们的太空战舰,根本不怕三体,我反对这个方案。”  

罗辑看着嘈杂的会议室,突然感觉在这里很没意思。  

他们的观念完全不同,鸡同鸭讲。  

他现在有些理解叶文洁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按下按钮了。  

只可惜叶文洁做错了选择,三体的出现并非为了拯救,而是毁灭人类。  

那自己呢?  

罗辑如今有两个方案。  

一就是继续执行“星星的咒语”。  

二就是向聊天群的群友求助。  

他考虑了一下,还是决定等等看。  

“该说的我已经都说了,剩下的事,你们自己决定吧!”  

面壁者的身份,是各国给予的,自然也能随时收回,罗辑的意见得不到认同,也就没有决策权,继续待下来毫无意义。  

至于水滴探测器的事,为了防止被智子监听,罗辑并没有当众说出来,打算先问问群友能不能解决。  

人性的复杂多样性。  

注定了人类这个大团体,不可能真正地合作无间。  

一番争论过后,人类高层还是没有启用那所谓的“星星的咒语”威慑三体,而是决定和三体人好好谈谈。  

或许等三体人见识到人类的强大科技后,会放下他们的傲慢与偏见。  

而通过智子观察到会议室中的景象后,三体元首觉得这把稳了。  

先是假意同意和谈,转头就对手下的三体人发送脑电波。  

“命令水滴一号,对人类太空舰队发起进攻。”  

“是,元首。”  

周围的三体人脑电波频率一致。  

“为了三体,为了文明。”  

“三体永生。”  

寂静的太空中。  

太空三大舰队,2000艘太空战舰采用矩阵平推的编队阵型,严阵以待。  

太空舰队之所以采用这种矩阵平推的编队队形,并非只是为了展现威严和震慑。  

如果采用海军舰队传统的纵队,即使是交叉纵队,每艘战舰发动机产生的强辐射,都会对后方的战舰产生影响。  

矩形编队中,战舰之间的间隔约为20公里,以太空战舰的体量来说,这样的编队十分紧密。  

如果按照正常的巡航编队,战舰之间的间距应该在300到500公里左右。  

这种密集的队形,通常只有在检阅的时候才会出现。  

地球太空三大舰队,都相当于一个国家,拥有自主权,排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