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涤新淘旧(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雪封路,寒风阻门的寒冬腊月天里,太华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便是聚众宴饮,消闲时日。  

喜欢热闹者,相邀一般趣味相投的人,或酒姬做陪,舞姬助兴,品美酒佳肴;情趣高雅者,寻一琴榭雪庐,或听琴品茶,或手谈论诗,评谈神州化外,古往今来。  

粗犷实在之地的人们把这叫做窝冬,文明风流之地的人们把这叫做消闲。  

表面上看,太华城好似被一场大雪覆盖后,一切都已经进入了平静,只是平静的下面,是否有暗流涌动,却是谁也说不准,又谁都心知肚明。  

燕赤霞一早便接到上皇密宣他进宫的信息,他本是打算要去听雪别苑看望柳剑臣的,他听说柳剑臣又遭人截杀,而且受伤不轻,想去看一看这位师弟。  

当初至真道人嘱咐他至少全力照应这位师弟一年的时间,一年之后便听之任之,他答应了,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在尽自己所能地帮助这位师弟,连他视为自己性命的浑元剑诀,都忍痛割爱赠送给了柳剑臣。  

马车行走在永兴街上,永兴街的尽头便是皇城大门,那里是日月王朝的中枢之地,主宰者日月五州的命运,而且它想在不久的将来,去主宰红尘九州的命运。  

燕赤霞端坐在马车里,心里在盘算着,这次上皇密宣的,应该不止他一人,而相商的事情,应该是关于王朝未来的大事,只是不知道是已经被耽搁半年的南征之事,还是建立学宫的事情。  

说实话,他燕赤霞虽然不是墨守成规的人,但是对于上皇的宏图大志,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毕竟上皇所图的事情太大了,大到不是一派一教能够支撑得起的,也不是一个人间王朝能支撑得起的。  

到了宣政殿的惟明阁外时,柳剑臣收拾一下心情,在一名内侍的引领下进入阁内。  

果然如他所想,上皇密诏的不是他一个人,只见裴忠、钟鹿鸣、李公慕、陆长风等几位重臣和老臣都已经在坐了,还有上官青云和李惟风两位年轻近臣,在末尾陪坐。  

掌管实际事务的六部尚书却一个都没有到。  

此时,上皇还没有到来,阁中的众人,都眼观鼻鼻观心地静坐者,燕赤霞走到陆长风身边,挨着他坐下。  

不多时,身材伟岸的上皇,龙行虎步从外面走进阁来,后面跟着那名随身的老内侍。  

上皇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看不出喜乐。  

“见过陛下!”  

待上皇在暖榻上坐定,众人叩拜行礼。  

“都免礼吧!”  

“去,给各位大人盛完热汤来,让各位大人暖暖身子。”上皇又对老内侍吩咐道。  

老内侍领命出去了。  

以侍中钟鹿鸣和裴忠为首,急忙口称感谢。  

上皇挥了挥手,口中说道:“都坐吧。”  

说完,他便埋头看着案几上的卷宗,不再理会下面的几位大臣。  

燕赤霞暗中观察,裴忠和钟鹿鸣相互看了一眼,眼睛里都流露出疑惑之色,然后缓缓地摇了摇头,又闭目养神起来。  

不一会儿,老内侍领着几名品阶低的年轻内侍,端来热汤,那些年轻内侍在每人面前放置了一张小案几,然后放上一碗热汤。  

“大家先喝完热汤。”  

上皇低着头看着案几上的卷宗说道,还不时提笔在卷宗上批阅。  

“多谢陛下。”  

众人心里各怀着疑问,快速地喝完了热汤,待内侍们将碗勺和案几撤下后,上皇才抬头看向众人,依旧是一脸冷漠,眼睛里也看不出什么表情。  

“今天一大早将大家叫来,想必大家心里都在猜测吧?”  

没有一人出声,大家都屏住呼吸,在等候上皇下面的话。  

“上官青云,你与大家说说。”  

坐在末位的上官青云,顿时精神一振,挺起腰来,口中应道:“是,陛下!”  

然后他对在座的众人拱手行礼,说道:“各位大人,下官接到密报,二皇子伙同前朝余孽,控制了部分北衙护卫军,准备杀害三皇子,意图谋反,威胁陛下。”  

上官青云的话,如晴天霹雳一般,顿时让在座的众人大惊失色,唯有李惟风面无表情地坐在上官青云的身旁,显然他也已经知道了此消息。  

“上官青云,你说的事情,可有什么证据吗?如此大事可不能儿戏。”侍中钟鹿鸣一脸严肃地质问道,其他人也都附和,睁大眼睛盯着上官青云。  

“下官接到密报后,便立即进行了暗查,现已经查明他们的计划与发动时间。”上官青云面无表情地说道。  

其实大家心里都知道,就算给上官青云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当着上皇的面随口胡说,就算是有一些没有被证实的事,他也不敢说得这么肯定。  

惟明阁内,一下子变得非常的安静,没有人出声,众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上皇看了众人一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像是很随意地说道:  

“各位都是在朕微末之时,便就跟随了的,是跟着朕一起吃过苦,挨过剑的,都是知道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如何在艰难的困境中,建立起如今的基业。”  

上皇说着,两眼变得迷离起来,深邃的目光像是穿越了时空。  

“以前我们有志向,能吃苦肯拼命,我们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劲儿,才创下了这一番基业。自进了这太华城后,大家该封的也封了,该赏的也赏了,于是乎,大家心里所想的事情也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