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裴刘对话(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左仆射裴府,尚书左仆射裴忠从尚书省回来后,便一直待在书房中,看书眯觉,人上了年纪,最是容易犯困。  

书房里的火炉烧得旺旺的,外面世界寒风呼啸,割人脸皮,屋里却暖烘烘,如处在阳春三月。  

裴忠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杨家还在前朝做一方将军时,他便追随左右了,是真正的两朝老臣。  

上皇立国后,被尊为尚书左仆射,执掌尚书省,恩宠有加,尊贵无比。  

裴忠靠在暖榻上,看了一会书,不自觉便闭起了眼睛,进入迷糊中,做起了少年郎的美梦。  

一个灰白头发的管家,轻声走进书房,见裴忠睡着了,便轻声唤了两声。  

多年警惕的习惯,使得裴忠的睡眠很浅,有些动静便会从梦中惊醒过来。  

他嘴里哼哼了几声,睁开眼的第一件事,便是伸手去拿掉在榻上的书,然后问道:“什么事?”  

“老爷,镇远大将军刘玉和来了,说有要事见您。”老管家说道。  

一个秀丽的婢女过来扶起裴忠,让他坐靠在榻上,裴忠坐好后,目光又落在了书上,嘴里说道:“让他来书房吧!”  

老管家应了一声,便转身出去了。  

不一会儿,领着刘玉和走进来,刘玉和一身熊皮袍子,显得身材更加臃肿,他手里拿着一个锦盒,进来看到裴忠,便满脸堆笑着说道:“见过裴相。”  

裴忠的目光离开书面,抬头看着刘玉和,亲切地说道:“玉和,这么大冷天,你不在家里待着,跑我这儿来做什么?”  

“这不有些时日没来您府上看您了,今天特意过来走动走动。”刘玉和满脸的笑容,一双眼睛眯成了一道缝。  

“我有什么好看的。”裴忠说完,笑了起来。  

“来,快坐下来。”  

裴忠招呼刘玉和坐下后,又吩咐一旁的婢女上茶。  

刘玉和在裴忠的左下手处坐下,笑着对裴忠说道:“知道裴相喜欢收藏好砚,玉和这里得到一块葛仙砚,想着送给裴相最是合适不过。”  

裴忠听到“葛仙砚”三个字,两眼顿时放光,不自觉便把目光落到了刘玉和手中的锦盒上。  

刘玉和将锦盒放在案几上,慢慢打开,从里面拿出一方澹青色砚石,就着窗外的光,那砚石如玉莹,如鉴光。  

裴忠目光落到砚石上,便就离不开了,如少年郎看到花季小娘一般。  

刘玉和见状,忙起身把砚石递到裴忠面前。  

裴忠小心翼翼地从刘玉和手中接过砚石,两只眼睛放光地盯着,左看右看,爱不释手。  

“玉和,你是说要把这方砚石送给我?”裴忠激动地问道,脸上的喜色难以言表。  

刘玉和心里十分不舍,脸上却笑着说道:“这方宝砚只有到了裴相您的手里,才是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如此贵重的东西,老夫如何好意思掠人之美呢!”裴忠嘴上客气,目光不离砚石。  

刘玉和谄笑道:“裴相一直把玉和当做自己人,玉和这是应该做的,再说玉和一介武夫,舞刀弄枪还行,这葛仙砚放在我这儿,那就是牛嚼牡丹了。”  

裴忠点了点头,说道:“那老夫就却之不恭了。”  

他拿在手里又欣赏了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地放进锦盒里,手法比刘玉和拿出来时,更加轻柔小心。  

“老蔡,你帮我收藏起来,记住,不要让任何人动它。”裴忠吩咐道。  

老管家躬身接过来,连连点头应道。  

待老管家拿了砚石出了书房后,裴忠才正式招呼刘玉和喝茶。  

裴忠拿起茶盏,放在嘴边轻嘬了一口,然后说道:“玉和,你这次来是为了元霸之事吧?”  

刘玉和一愣,立即又笑了说道:“元霸之事不劳裴相操心,玉和自己能解决。”  

裴忠看了他一眼,然后放下茶盏,摇了摇头说道:“你还不知道元霸昨晚在富春巷截杀的是谁吧?”  

“是谁?”  

刘玉和见裴忠的脸上变得严肃起来,意识到元霸昨晚截杀的人,身份定是不同寻常。  

“陛下新招的驸马。”裴忠说道。  

刘玉和挺直了腰,惊讶道:“您是说陛下为莲花公主招的驸马?”  

裴忠缓缓地点了点头,然后又低头去喝茶。  

“这个兔崽子,竟然给老子惹了这么大事情。”刘玉和骂道。  

裴忠笑了笑,然后放下手中的茶盏,双手笼到衣袖中,说道:“你先别着急,这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好事?这能有什么好事?”刘玉和不解。  

“不错,正好可以试试他们的底线,也可以看一看,会有多少人关心这件事。”  

刘玉和一脸不解地看着裴忠,裴忠所说的话,他一时间听不懂是什么意思。  

裴忠见刘玉和一脸疑惑,也不解释,继续说道:“曹秉纯的案子,就够他们头疼的了,现在又出了这档子事,正好可以把水搅浑了。”  

“把水搅浑?”  

“不错,搅浑了才会出现新的机会。”  

刘玉和似懂非懂地喝着茶,脑袋里在思索着裴忠的话。  

“玉和,还有一件事,你要早做准备。”裴忠又说道。  

刘玉和正思索着,忙抬头看着裴忠,问道:“裴相,是什么事?”  

裴忠放低了声音说道:“陛下的意思,要在明年开春,在京城举办一场万仙大会,邀请我朝疆域内的各派仙长来京朝会。”  

“万仙大会?陛下这是要做什么?”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