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勘察风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次日一早,张延就从打坐中苏醒过来。  

双眼缓缓睁开,一抹精光闪现,随即慢慢隐入眼眸。  

在一番洗漱整理之后,张延拿起自己的包裹,里面装有一些勘察风水用的东西,又将装有李小莲的那把油纸伞也拿在手里。  

为了防止有人误打误撞进到房间打开伞,将李小莲带上,也是有必要的。  

担心吓到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担心李小莲会因此灰飞烟灭。  

现如今的李小莲可比不得哪些动者修炼几十年的鬼魂,稍稍一点风吹草动,就可能导致她永世不得超生。  

张延心里终究有一些不放心,索性就一块带上吧。  

拿着油纸伞,张延对着伞内李小莲嘱咐道:“今天带你一起去勘察风水异常的问题,等会儿你可得老实一点,不然小心我直接送你去地狱。”  

为了吓唬吓唬她,张延只好出此下策。  

昨天的事,张延想想都还有些心有余悸,昨天李小莲在穹伯面前闹动静,差点把他吓了一跳。  

这要是被穹伯发现,还不得把人家吓死?  

听到张延有些严厉的话,李小莲有些委屈的声音从伞里传了出来:“好嘛......我知道了,今天我肯定不胡来。”  

张延点点头,不在多言,今日上山,人口眼目众多,一不小心就可能让其他人发现了,为了不恐慌,所以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待张延换好衣服,穿上那件背上画有阴阳鱼的黄色道袍,方才径直走出了客栈。  

......  

在风水的理解里,宇宙万物皆由三部分组成,即气、数和象。  

气,能量也。  

数,逻辑也。  

象,即是存在的态势三者共存,不可分开。  

为了了解刘家村风水是否出了问题,问题又出在哪里,张延让村长带着自己和大家前往探明刘家庄四周的风水。  

“村长,所谓风水风水,即是看气、数和象也。”张延站在半山腰一座悬崖峭壁上,看着眼前的风景道。  

入目之间,群山叠起,青山绿水、郁郁葱葱,气流通畅空气清新,算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  

村长站在张延身侧,后面跟着一群衣着华丽的大老爷们,轻轻点了点头。  

不待村长多想,张延继续说道:“本村四面环山,左边金盆献瑞,右边水榭中堂。前展华庭鹤宇,后枕荆山翠玉。”  

张延指了指入目间的风水,“如此风水,正和风生水起之象,该丁财两聚。”  

大家伙跟着张延指着的方向,环顾一圈。  

“可是村子里最近六畜不安、人口不灵,是不是风水出了问题呢?”虽然听见张延夸奖自己的村子,不过村长还是愁眉不展的问道。  

“风者乃是气流,千万不要堵着那股气。”张延望向悬崖上方,犹豫的说道,“现在这里,虎虎生风,气流通畅,风应该没事。”  

“那水有没有问题呢?”村长问道。  

张延点点头,开口道:“也好,既然风没有问题,我们就去看看水源。”  

村长带着张延,斜插入身后的大道,继续向上攀爬。  

片刻之后,众人来到山坳之间,这里也是刘家村水源的源头。  

张延率先来到前面,打量了一下四周。  

两边是郁郁的山峭,中间一抹清澈的山泉斜斜川流而下,穿过一个由山石穿击腐蚀形成的水环,扎进底下水池之中。  

“村长,所谓风管人丁水管财,风不入户不旺丁,水不上堂不旺财。这条村的水位风水一流!”张延示意大家看向山瀑之间的水环,“这个叫做龙吐珠,经过山溪冲击,腐蚀成为一水环,将水流套住,形成金龙追珠。”  

“俗话说,珠圆玉润,家肥屋润。是不是呢?看看那颗珠就知道了!”张延越过山瀑水口,根据茅山风水方位找到一个地方,按照茅山风水,这块山石底下应该埋藏着一颗圆润的山石。  

张延拿起一块石头放到一边,露出里面的一块石头。  

这也叫做龙珠,水源好不好,就看这颗龙珠怎么样!  

翻开山石,入目的确是一颗圆润的龙珠,只不过龙珠中间竟然破裂开一道豁大的口子,龙珠表面更是暗淡无光。  

“龙珠裂开了!”  

张延见此,眉头一皱。  

这可不是小事情,龙珠裂开,说明这里的水源肯定出了问题。  

“张小师傅,怎么会这样呢?那该怎么办?”  

张延一阵犹豫,然后拔起龙珠旁边的水草,只见水草根部齐黑,又令人拿来竹竿,将一条活鱼从水源处叉了上来,打开鱼鳃里面尽然也是黑色的淤泥。  

张延心里一紧,急忙村长吩咐道:“村长,这里的水源应该出了问题,赶紧吩咐大家,停止饮用这里的水,待查明事情的真相,在另行饮用。”  

至于这里的水,估计是不能用了。  

张延估计,到时候还得另寻一处水源。  

不过,现如今还是得先找到此处水源问题出在哪里,无缘无故水源不可能出问题的啊。  

奇怪!  

无缘无故的,龙珠怎么会被毁,水源怎么会出问题呢?  

张延心里开始思考着,这究竟是人为的还是其他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村长见此,心知事情的严重性,急忙吩咐身后的众人,前往刘家庄告知大家千万别饮用此地的水,免遭意外。  

就在这个时候,远远地传来有人的惊呼声。  

“蛇......有蛇,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