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八章:废除苛政(2/2)
纷纷。虽然很多人对此都将信将疑,觉得不可能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但某些被逼得活不下去的人,却仿佛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疯狂地冲向法曹衙门所在的东城区。
不过无论百姓们信与不信,随着少数人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地,在他们的讲诉与口口相传下,相信白袍军的风评,将会很快转变成为正义的一方。
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因此事受益的,也有认为自己受损的。这其中,除了少数认不清形势的势力和商队之外,就数那些地主和富户骂得最凶了。
占领梓城后,虽说白袍军没有使出什么恶劣的手段,又有官府的出面协助,但仍旧受到了或明或暗的阻挠。
在城内赫赫有名的天宝商队,串联了几个本地的帮会势力,暗中抵抗白袍军的政令,拒不归还强买明占受害百姓的田地,就连官府的人到场勒令后,依然是阳奉阴违。
或许是察觉出了白袍军正在收买人心,不会轻易杀人,有些小势力甚至雇佣本地有名的地痞,公然叫嚣,到处说白袍军的坏话。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白袍军来到益州之后的善,忽略了对方起兵之时,干下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在一些百姓与官府吏员的指引下,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从军营中冲出,将那些躲在城内各处的地痞一一揪出,逼迫他们带路找到幕后主使。
于是,包括天宝商队在内,数个不安分的势力,连朵浪花也没掀起就被迅速消灭,将其抄家杀头后,整个梓城就再也没有任何存在敢抗拒白袍军的政令了。
仅仅在入夜之前,就有将近三分之一自认倒霉的大户地主,纷纷把强占得来的财产吐了出来。
在陈子云正想着下一步该如何炮制他们的时候,一条来自益亭县的情报,将白袍军的政令、以及协助各处容留所的百姓归家行动暂缓了下来。
“一支数量在千人左右的骑兵,进入了益亭县补给,若是对方随后出发,按照骑兵的机动性,估计抵达潼郡只有一两日的路程了!”
不过无论百姓们信与不信,随着少数人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田地,在他们的讲诉与口口相传下,相信白袍军的风评,将会很快转变成为正义的一方。
当然,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因此事受益的,也有认为自己受损的。这其中,除了少数认不清形势的势力和商队之外,就数那些地主和富户骂得最凶了。
占领梓城后,虽说白袍军没有使出什么恶劣的手段,又有官府的出面协助,但仍旧受到了或明或暗的阻挠。
在城内赫赫有名的天宝商队,串联了几个本地的帮会势力,暗中抵抗白袍军的政令,拒不归还强买明占受害百姓的田地,就连官府的人到场勒令后,依然是阳奉阴违。
或许是察觉出了白袍军正在收买人心,不会轻易杀人,有些小势力甚至雇佣本地有名的地痞,公然叫嚣,到处说白袍军的坏话。
然而,他们只看到了白袍军来到益州之后的善,忽略了对方起兵之时,干下的那些、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
在一些百姓与官府吏员的指引下,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士兵从军营中冲出,将那些躲在城内各处的地痞一一揪出,逼迫他们带路找到幕后主使。
于是,包括天宝商队在内,数个不安分的势力,连朵浪花也没掀起就被迅速消灭,将其抄家杀头后,整个梓城就再也没有任何存在敢抗拒白袍军的政令了。
仅仅在入夜之前,就有将近三分之一自认倒霉的大户地主,纷纷把强占得来的财产吐了出来。
在陈子云正想着下一步该如何炮制他们的时候,一条来自益亭县的情报,将白袍军的政令、以及协助各处容留所的百姓归家行动暂缓了下来。
“一支数量在千人左右的骑兵,进入了益亭县补给,若是对方随后出发,按照骑兵的机动性,估计抵达潼郡只有一两日的路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