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三章:霖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月初一。  

做足了准备的白袍军开始拔营启程,缓缓地离开这片他们驻扎了两个多月的宝地。  

士兵们对这里的一切都已经很熟悉,甚至有的人生出了家的错觉,离开的期间不由时常回望。  

但是,他们离去的脚步都很坚定。  

因为他们都知道,益州就在眼前!  

那里有着肥沃的土地、城池、各种这里没有的物资,倒不仅仅是说手中的饷银和赏赐,有了一个花销之处。  

更多原因的是,攻下了益州,他们将不再是流寇,而是成为一个有着属于自己的身份、阵营的人。  

并且,陈子云允诺,到时候会论功行赏,给他们分发田地作为赏赐。  

白袍军自起兵以来,陈子云对内部的赏罚分明,其威望和信誉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每个人都相信,在天将军的带领下,自己的日子会变得好起来。  

在这种光是活着、就已经筋疲力尽的年代里,这种诱惑无疑是难以抗拒的。  

而一个人骤然生出了希望,也无疑会变得动力十足。  

陈子云此刻就好像一丝曙光,吸引着众人纷纷追随着他的脚步。  

在这样的信念下,大军跟着头前开路的工匠营士兵,开始吃力的朝潼郡方向前进。由于这一路辎重粮草消耗了很多,再加上训练和营养都跟得上,尽管路况依旧很艰难,但士兵们却有了一种轻松了些许的感觉。  

短短的两天时间,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腰,大军一口气走了十八里。  

相比于进山的时候,平均每天前进九里,已经是很快的了。  

若不是最后一天的下午,看到天色阴沉,似乎要下雨,陈子云命令提前扎营,大军说不定还能再往前赶一段路。  

然而,陈子云担忧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尽管当天扎营的时候,一直到天黑,天气都始终只是阴着。但凌晨时分,惊蛰过后的第二场小雨、仍是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带着冰冷的寒意,让众人不由缩了缩身子。  

好在,粮食、辎重等物资,都已经提前盖好,倒不怕会被雨水打湿,但行军却被迫打断了。  

雨虽不大,然山里的寒气却极重。  

这种情况下如果要强行冒雨西进,无疑是不明智的行为。  

大军整训了两三个月,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结果才刚启程两天,就遇上这种雨,实在是有点出师不利。  

一直到了三月五日,小雨断断续续,持续了两天时间,完全没有停的意思。  

树林中的干柴,基本都已经被雨淋湿,难以引燃。白袍军没法生火做饭,只能吃冷食。好在干粮和清水之类都有存货,倒也不愁没得吃,就是冷冰冰的,士兵们吃得很不舒服,而且这天气又湿又寒,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遭罪。  

终于,在第三天清晨的时候。  

已经成为先锋营小队长的窦八郎起得最早,当他小心翼翼的掀开帐帘、探出头查看外面情况、见天色仍旧有些阴沉、但已经能看到了朦朦胧胧的蔚时,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欢呼。  

这场连续下了几天的霖雨,终于是要停了。  

窦八郎的欢呼声,惊醒了更多的士兵。  

看到天气好转,已经受够了的士兵们,纷纷跟着低声欢呼了起来。  

他们宁可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走一天,也不愿意再忍受先前那种又冷又湿的天气了。  

看到天色放晴,急切着要西进的陈子云也没有犹豫,立即宣布大军拔营,继续前进。  

又是几天的艰难跋涉,很多感觉敏锐的士兵都注意到,自从离开深山中的那块宝地后,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暖了不少。显然,白袍军已经逐渐离开了大巴山脉的核心区域,越来越靠近益州了。  

陈子云看了看地图,估算最多还有两日的路程,白袍军就要来到大巴山脉的外围区域了。虽然这无疑又是一段艰难的路程,但他仍旧吩咐大军加快速度。  

现在已是三月八日,离他和宋祖良约定的时间已经快要到了。  

不过,只要度过最后的二十里,白袍军将会真正的抵达益州,来到潼郡!  

随着陈子云吩咐将这个消息传下去,士兵们顿时振奋了起来。  

与此同时,五柳镇。  

一场暴雨正在疯狂地下着,镇口的五棵老柳树被大风吹得晃动起来,树枝也被不停的折断。  

天空上明亮的闪电,划破阴霾的天际,像银蛇一般在空中穿梭着,一次又一次地照亮了整个镇子。轰隆隆的雷声震耳欲聋,仿佛可以把任何东西震碎一般,让躲在家里的镇民们,立时将布满老茧的双手,捂在了自家孩童的耳朵上。  

朱春家中。  

“李大人,依草民看来,这场老霖雨不下个几天,决计停不了。所以您老人家就安心住着,等天一放晴,草民亲自送您到天雄关,您看成不?”  

朱春看了看屋外,又看了看屋里的老者,以及他的老仆人,依旧是一副谄媚的样子。他此刻心里的情绪和脸上的笑意没什么不同,甚至在暗暗感谢着这场猛烈的霖雨。让自己得以和眼前这位大人物拉进拉进距离,只要对方替自己说上几句话,进县衙里混个一官半职的,那都不叫事。  

“也好,只是叨扰你了。”  

“诶!李大人说哪里话来,草民得以侍奉您老人家,那是十世修来的福份!”  

这样说着,朱春一拍脑袋,道:“瞧我这记性,光顾着说话,您老人家吩咐的事差点给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