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计划进行时(上)(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原来,崔洪亮乃为崔家现任族长年轻时,与一名青楼名妓所生,在他父亲上位后这才改回了崔姓。  

一朝得眷,从小受尽旁人指指点点、甚至明目张胆说他是孽种的崔洪亮,逐渐开始暴露出了自命不凡、目空四海的本性。  

其后更是在豫章城里倚势凌人、欺压良善。  

对于人人都说崔洪亮是一名,不务正业的膏粱子这件事。  

崔洪亮父亲不仅没有严惩,反而放任不管,导致他愈发的变本加厉。  

而且,此人名字虽听起来有几分正气,实则是个鼠肚鸡肠、刚愎自用的人。  

听完这名鸿帮堂主对崔洪亮的阐述与评价。  

陈子云觉得,豫章派出了整整八千江州军、赵家的安南将军都亲自出马这事先不说。  

眼下连崔家族长之子都来了。  

崔家作为一个能与赵家平分秋色、在魏国又树大根深的存在,他们行事应该会考虑得很周到。  

就是不知道,此事是否有崔家在背后大力支持?  

又或者,只是崔家认为此次平叛十拿九稳,单纯让崔洪亮过来镀镀金?  

不过,无论这位随军平叛的膏粱子是否来镀金的。  

反正现在是敌明我暗,这人对义军的计划横竖都是锦上添花的存在。  

鄱阳消耗战的第四天!  

义军与鸿帮经过这几天连绵不绝的强行攻城,终于开始放缓了势头。  

虽说两方从表面看上去,仍在不停地组织人手,战鼓也依旧擂个不停,但实际上这只是在虚张声势罢了。  

一整日下来,流民组成的“敢死营”,真正对鄱阳城发起的进攻,也不过才三次。  

对于城外贼军发生的变化,鄱阳的守城军自然察觉到了。  

经过一日三惊后,鄱阳官府上下很快给出了自己,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兵法有云: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仅是被推到都尉位置上的高如进。  

鄱阳绝大多数的官员都认为,城外的贼军之所以攻势变弱,就是因为在前三天的进攻中,已经用掉了连克寻阳、葛阳等几县的那口气。  

所有得到这个答案的守城军们,都纷纷松了口气。  

几日下来,面对流民大军不计代价的消耗,守城军的体力也降到了最低谷,这是非常危险的。  

如今能安稳的休息两日,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  

至于趁势出城反击?  

就算对前景再乐观的官军,面对鄱阳城外二三十万的贼人,也不会有一骑当千这种想法。  

若是鄱阳城的郡兵先前没有折损近半,他们说不定还敢找机会试上一试。  

可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被派上四面城墙轮值防守,连鄱阳城内维持秩序的巡逻队都用上了!  

若非崔景佳安排的一些团练、以及城内家族的护院在防着,鄱阳城内说不定早就被别有用心的人弄的一团乱了。  

更何况,一连打了几日,官军人人体力枯竭,连守城军都死伤了几十人。  

现在守城已经开始吃力起来,敢出去野战作战,无疑是嫌命长。  

不仅如此,鄱阳还有很多官员认为,贼人之所以减缓了攻势,实乃是误导官军,引诱官军主动出城作战。  

基于如此这般的各种判断,鄱阳的官军才老老实实缩在城头上。打定了固守待援的策略,一副死等江州军的样子。  

反正他们只要守住鄱阳城,就是有功无过,犯不着冒着死亡的危险出城。  

其实这也不能说这些想法不对,而且固守待援这个应对策略也是非常稳妥的。  

可困在鄱阳城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义军,正处于力量最为薄弱的时刻。  

从鄱阳的城头上往下看,流民大军仍旧无边无际、遮天蔽日的围在城外,不知道有多少万人。  

但陈子云已经在刚到寅时初刻的时候,趁着夜色掩护,将先锋营的七个大队,以及陷阵营全营七百余人密秘调走了。  

至于鸿帮那边,除了一千多名核心帮众外,还多带了两千名普通帮众。  

不过就算如此,义军除了新兵营外,依旧剩有上千名可堪一战的人。  

鸿帮更不必说了,他们普通帮众比义军新兵营的战力、忠心都要强上一筹。  

双方这两支总数近五千的精锐队伍走后。  

义军这边有王傀、王远坐镇;  

鸿帮那边也有葛东来主持。  

有这几名能力出色的人镇守,就算城内的官军休整后主动出城突袭,也无法得逞。  

这只能怪陈子云在寻阳把鄱阳平叛的官兵坑的太惨了。  

若是鄱阳城那支一千郡兵、两百骑兵的平叛队伍没有被全歼,陈子云是断断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  

古角河,邗沟渠处。  

古角河全长六百余里、是魏国境内数一数二的大河——渭河——在豫、荆、江、扬四州交汇处的中心点,由北往南分出的一条支流。  

此刻,一支总数约有两百骑的马队从远处呼啸而来。  

若是仔细观看的话,就会发现这两百骑全副武装的队伍,隐隐分成两派。  

看似连说带笑的双方,明显又泾渭分明。  

这些人,正是从鄱阳城下失踪的那批、义军与鸿帮的高层。  

其中就包括陈子云和燕复这两名反贼首领!  

除了这些一手掀起了鄱阳郡滔天波澜的人外。  

几天前跟随双方马队一起离开大营的那批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