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鸿帮来客(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抛开众人的惊讶不提,燕闵的坦白,让义军的高层对突然冒出的鸿帮有了足够的了解,并且能够以此做出判断和应对。  

“鸿帮会既然也想造反,那咱们未必不能利用一下。”  

王傀最先开口,单纯从起事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相比之下,经常为陈子云出谋划策的李智贤,考虑的要多一些,边分析边说道:  

“本来古阳县是由咱们攻打,拿下后就不再需要管山阳,直接裹挟三县流民合围鄱阳即可。  

现在古阳被鸿帮拿去,其中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我义军不需要浪费时间,就可越过古阳、直接攻打郡城。  

坏处就是,鸿帮的人未必愿意跟咱们联合。  

退一步讲,就算他们愿意,但说不定暗地里正打着,要在背后捅我义军一刀、甚至把义军吞并的主意。  

因此,咱们不可不防。”  

“李兄说的不错。”  

夏良弼颇为认同李智贤的分析,紧接道:  

“按燕闵所说,鸿帮毕竟是密谋了近二十年的,底蕴远比咱们深厚。  

能够在不声不响间一夜拿下古阳,就是最直接的明证。  

如果对方愿意联合,联手攻打鄱阳城自然最好。  

可万一对方起了歹念…  

咱们还需早做准备,小心为上。”  

一番讨论的结果,总的来说就是建议双方合作,同时暗暗提防对方。  

这些下属们商议的策略,跟陈子云心中所想差不多。  

不过,鸿帮不早不晚,在义军抵达古阳的当夜就开始行动,这个时机拿捏的可谓是十分巧妙。  

要说里面没有考虑义军存在的因素,陈子云打死也不会相信的。  

既然有精心谋划,那鸿帮的态度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  

多半是跟义军的打算一样,也是利用和提防两者兼有。  

陈子云一边听众人的商议,一边暗暗想到了之前那名使者,觉得鸿帮的人很可能会派人过来联系义军。  

但到底什么时候会来,却是他无法得知的事情了。  

不过,古阳已经被鸿帮吃下,而义军又在外面虎视眈眈,想来鸿帮的人不会坐视,肯定很快就会动起来的吧?  

想什么来什么。  

陈子云的猜测仅在半刻钟后便得到了印证。  

营外巡逻的士兵,一路小跑进来禀报道:  

“古阳那边过来了一队人马,打着鸿帮的旗号,说要见天将军!”  

“来了!”  

王傀等人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显然也想到了鸿帮的来意。  

“诸位,咱们出去迎一下吧。”  

陈子云决定摆出一副热络的态度。  

鸿帮毕竟是秘密筹备了二十年的势力。  

别管义军私下里是怎么打算的,做好表面功夫总归没坏处。  

“这就是连破寻阳、葛阳两县,将鄱阳平叛的郡兵,一夜消灭掉的白袍义军吗?  

看上去,也没想象的那么厉害。”  

“那是自然,普通的反贼而已,哪能比得上咱们鸿帮的核心帮众?”  

“嘘,小声点,别让对方听到,这可不是自家地盘。”  

义军的营地外,被拦下的一队鸿帮人马,小声的议论着,看上去对这支搅动了整个鄱阳郡的义军颇为好奇。  

领头的两个人看似镇定、实际上也在暗暗评价眼前这支义军。  

站在左边的老者,慈眉善目、发须皆白,身上穿的青袍大袖微微飘动,看上去很容易引人好感。  

老者旁边的则是一名、年纪和老者对比稍小的大汉。  

他那一身黝黑的肌肤、壮硕的身体、以及腰间插着的一口大刀,让人一看就知道他武艺高强。  

这两人,是燕复派来跟白袍义军缔盟的负责人。  

当然,所谓缔盟,其实不过是来打探虚实的借口罢了。  

如果义军真的有着、足以媲美鸿帮的实力,那两边自然是要缔盟。  

若义军只是徒有其表,靠侥幸打败鄱阳官兵。  

那说不得,两人回去之后就要刀兵相向了。  

“士卒看上去一般,不清楚是否为他们的主力,光这么看难以评价。  

不过这营盘倒是扎的不错,据马、壕沟、栅栏、营帐,不管是规格还是间距,都跟伪朝军的规格相当。  

看起来,白袍义军里面,果真有能人!”  

右侧的大汉,神色凝重的打量着,小声向身边的老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者点点头,正欲回答,看到义军营地内的动静,不由神色一肃,惊道:  

“来了,好家伙!”  

他惊讶是有原因的。  

不管是被心腹和亲卫护在中间的陈子云,还是周围的一群士兵,人人都穿着一套崭新的盔甲。  

由于铁质的盔甲,是十分宝贵的物资,魏国一向管理得比较严格。  

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人回收到府库,进行保养,甚至有官员会定期清查上报。  

就算有潘广盛这个内应,一直谨慎行事的鸿帮,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打盔甲的主意。  

所以他们这些年,暗地里设法收集的数量也不过五六百套,其余的只能是秘密自产。  

但眼前这些盔甲可是魏国标准军备,可不像鸿帮自产的那些劣质货。  

这些制式的盔甲,对普通的箭矢和刀剑有着极为出色的防护能力。  

眼前的义军倒好,一下子就亮出了看上去不逊于他们的存货。  

远远注意到了艾温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