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奇怪的情况(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进入冬季的秘境森林,寒雾缭绕。  

韩冬远远望去,自己的帐篷上也积了一层白霜,他朝天空哈了一口气,嘴里冒出白白的热气。  

想不到秘境森林的冬天来得这么快,韩冬裹紧外套,向自己的帐篷走去。  

靠近帐篷三米远的时候,帐篷里面突然窜出一道黑影!  

天色有些暗,它的速度十分的快,毫无心理准备的韩冬根本就没有看清那是什么东西。  

只知道它看上去小小的,全身黑漆漆,异常敏捷,动如奔雷。  

韩冬心中微微惊了一下,他在帐篷周围布置了不少陷阱,大部分动物靠近都会被连着绳子的铃铛声吓跑,也有些动物会被帐篷周围的捕兽夹捕获,最重要的是,韩冬离开前明明将帐篷前边的拉链拉好了!  

一般的动物不可能会使用拉链啊?即便要进入帐篷,肯定也会硬闯,帐篷外观不可能这般完好。  

它到底是来找食物还是避寒的?又到底怎么打开拉链的?  

现在帐篷里会不会还有别的动物?!  

想到这些,韩冬打起精神,从背包里取出电棍和匕首,左手持匕首,右手拿电棍,小心翼翼的靠近帐篷。  

一步、两步、三步,韩冬尽量让自己的脚步声轻盈,走到帐篷边上的时候,韩冬探出头目光小心往帐篷里面看。  

帐篷里边空荡荡的,但韩冬之前放在里边的一把工兵铲不见了。  

韩冬记得很清楚,他走之前会把帐篷里的东西都收好。因为留食物容易吸引动物和昆虫,留睡袋垫子之类的杂物则容易受潮。  

因此韩冬就留了一把工兵铲放在里边,没想到现在竟然会不翼而飞!  

韩冬顿时感觉浑身发凉,按目前的情况来看只有两种可能。  

一,拉链和工兵铲都是灵长类动物所为。  

二,在这座秘境森林里…还有其他人!  

如果是前者,那韩冬还觉得没什么,不过是些猴子之类的动物。  

但如果是后者……如果是后者也能分成两种情况。  

好的情况是,那人是韩冬失踪多年的妈妈。  

坏的情况是,这座森林的土著人已经发现了他的住所!  

韩冬突然想起电视上那些非洲土著,把人绑起来烧死,或献祭,或食用的传闻,顿感不寒而栗。  

无论是哪种情况,韩冬都不能留在这里扎营了。  

不过在拆掉帐篷之前,韩冬决定先仔细观察帐篷周围的痕迹,说不定能发现更多信息。  

他低头小心翼翼的观察着帐篷四周的情况,地上的寒霜似乎是刚附上去的,除了刚才那个小动物奔跑后留下的几排脚印,韩冬并没有任何收获。  

从那个小黑影的脚印来看,很有可能是猫或者灌之类的动物。  

如果是猫的话,会和之前给自己挖出翡翠珠子的黑猫有什么关系吗?  

如果是它,它来这里干什么呢?  

一连串的疑问萦绕韩冬心头,韩冬索性不去多想了,立刻低头将固定帐篷的铆钉拔出来,然后收起帐篷到背包里。  

无论怎样,这个地方今晚已经不适合过夜了。  

韩冬将周围的小机关也都收好,打算再另找个地方扎营。  

待所有东西都收好后,韩冬往山上走去,走了十几步后,韩冬想了想又走回来,在帐篷四周的许多树干上都刻了妈妈的名字。  

“韩茹”,后面刻了个笑脸(`)  

如果真的是妈妈来过,那这些记号起码能告诉她,自己是认识她且善意的。说不定这样她也会在树干上留下回应。  

做完这些,韩冬趁着天还没黑,急匆匆的往山顶走去,他曾在上山路上发现过一个石凹,那里四周都有灌木和藤草掩盖,是个很隐蔽的扎营地。  

石头凹陷处正好给他创造了一个三面安全的环境,想攻击他必须从正面进攻。  

如此一来,即便对手是个强壮异常的野人或猩猩,韩冬手里有猎枪、高伏电棍以及锋利匕首,他有信心击败敌人。  

人赤手空拳时也许战斗力的确很弱,但一旦有了冷兵器在手,战斗力便会成几何倍数增长,不亚于一些猛兽,更何况韩冬手里还有现代化的武器。  

即便如此,韩冬也知道今晚注定是睡不好了,毕竟人类在面临威胁时,精神是很难真正放松下来的。  

上山路上,韩冬一边用登山杖探草丛,一边时不时四周环视。他喘着粗气往山上走,想要尽快抵达目的地,因为天眼看就要黑了。  

倒不是韩冬怕黑,而是天黑会让危险性大大增加。  

一旦韩冬用了手电筒,他的视野便会急剧缩小。因为人的瞳孔构造如此,习惯了局部光源后,便会极大的失去夜视能力。  

而且在漆黑的夜色中使用手电筒,无异于闹市露财,会瞬间吸引所有潜在的注意力。  

韩冬突然想起自己之前看过的一本科幻小说里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  

大意是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一种解释。  

现在想来,那个作者的观点也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