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游山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一头野猪,三百一十五斤,算不上很大。  

池家却欢天喜地,仿佛中了大奖。  

“我去城里给农机店送竹编,顺便喊你二叔、小姑他们过来吃饭。”池父抽着旱烟,将手工编织的竹篮、斗笠等工具扛起。  

池家当初选择在半山腰盖房子,就是冲着池父有这一手竹编手艺,方便从山中砍竹子。  

不过这年头竹编卖不上价格。  

想靠竹编发家,难。  

“路上小心点。”正在处理野猪内脏的池母,叮嘱一句。  

池父点点头,交待池桥松:“你等一会,去山脚,把村长跟你二爷爷、三爷爷,都请过来吃晚饭。”  

本地宗族氛围比较重。  

谁家杀猪、宰牛,都会请村长和村里辈分高的长辈。  

“嗯。”池桥松点头。  

“小松是真有出息了。”村长笑呵呵的嗑着瓜子。  

山脚下的村庄是池家村,村长自然姓池,算起来也是池桥松的爷爷辈。  

“一个人就把野猪打死了,小松是练出来了,还是修田你当初有远见,送小松去讲武堂,这不就练出来了。”  

三爷爷啧啧惊叹。  

心里有点后悔,没送自己家孙子进讲武堂。  

虽然都知道学武是个出路,可就像考大学一样,谁敢保证自己家孩子就能学有所成。而且穷文富武,练武对穷人来说,十分残酷。  

没钱买辅药养身,练出来也是一身伤病。  

大夏民国混战的军阀,实际上都是出身高门大户。  

比如朱大帅朱光闪,祖上担任过封建旧朝的礼部尚书还是侍郎,到大夏民国成立后,一直都有族人担任地方官员。  

这才有了朱光闪立旗举义,一战而定三市十九县,开创彭阀的壮举。  

“你家孙子年纪不大,你现在也可以送他去讲武堂,朱大帅一直都在招兵,练出来直接就能参军。”二爷爷挤兑道。  

三爷爷哼了一声:“没那个天赋啊,不如小松。”  

等到晚饭开席,野猪肉端上来,两位老人就顾不得斗心眼了,捡大块的野猪肉往碗里夹。  

“小松,三个月讲武堂练下来,你现在能排第几?”村长问道,对于朱大帅办的讲武堂,很多人还在观望。  

池桥松平静说道:“我在讲武堂,天赋不算好,放假前我的排名应该是倒数吧。”  

“嚯,你排倒数?”  

“是。”  

这话一点不假,他当时属于被劝退的序列,只是有了金手指,才有了如今的力士境下三等佼佼者的实力。  

再回讲武堂,妥妥的第一名。  

毕竟三个月时间,再有天赋的学员,也没法依靠疯牛大力拳,练出明劲,进阶力士境,遑论下三等的战斗力。  

“看来这讲武堂,还真有本事。”村长嘀咕。  

一餐晚饭吃完,村长和二爷爷、三爷爷,都带着心事离开。  

第二天一早,池父就把切割好的野猪肉,拿去了县城里卖,补贴家用。至于池桥松,依然在田舍练拳、教拳。  

昨天扁豆苗被野猪吃掉不少,今天他重新拿来扁豆种,把空地补种上。  

池桥武和温墨山,又被他抓了壮丁。  

不过昨天杀的野猪,让两个小子对池桥松的崇拜值刷满,让种扁豆就老老实实种扁豆,一点抱怨都没有。  

“大哥,今天我们练新招式吗?”  

“不练,还是打基础。”  

他对疯牛大力拳的理解达到顶级,自然明白池桥武、温墨山的年纪太小,练的狠了容易把身体练废。  

得循序渐进。  

“得打到什么时候基础才好啊。”温墨山练着基础招式,架子就慢慢的散乱掉。  

啪嗒,啪嗒,池桥松手捏脚踹,帮他把架子重新端起来:“架子不要散,小屁孩怎么一点耐心都没有。”  

温墨山不敢反抗,只能干嚎:“哎哟,哎哟。”  

池桥武就在一旁嘿嘿直笑。  

嬉闹片刻。  

忽地几声熟悉的哼哧声音传来,池桥松眉头一挑走出田舍。循声望去,一头远比他打死的野猪大得多的巨型野猪,一边嗅着地面,一边向田舍方向走来。  

“哇!”  

池桥武咋呼起来:“好大的野猪!”  

“回去,你们两,进田舍。”池桥松反手就从屋檐下,抽出一把砍刀,这是他为了进山打猎特意准备。  

野猪走近,看到池桥松挡在面前,它有些迟疑的停下脚步。  

如此近距离的对峙,让池桥松看得清清楚楚,这头野猪比昨天的野猪,大了好几倍,肌肉虬结、獠牙突出,连猪鬃毛都根根直立,仿佛披了一层钢针。  

“这体型!”  

“这姿态!”  

“该不会是游山鼓吧?”  

池桥松心里莫名有些紧张,千里翠陇陵年老成精的野猪不少。  

一旦像人类修炼武道一样,突破了自身物种的局限,那就不再是平常野兽,而是拥有灵性的灵兽。  

灵兽野猪,本地都叫它游山鼓,叫声如打鼓一样响彻山野。  

大野猪见到池桥松还不让路,便主动转身走开,想从另一个方向往篱笆墙走去。池桥松自然不会让它来祸害一亩薄田,也跟过去继续挡路。  

可以猜测。  

这头大野猪,就是被一亩薄田所吸引。  

“昂!”  

两次被挡路,大野猪顿时烦躁起来,张嘴就是一声吼,仿佛平空一个霹雳打下,震得池桥松两只耳朵都疼。  

他完完全全肯定,这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