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3 百年大计(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内相说笑了,本公岂是抗命不遵之人。”  

石亨隐忍的回了一句,他这次前来本就是按照赵晋的谋划,打算向曹吉祥低头让利的。现在还得到了对方合作承诺,利用皇权去对付沉忆辰,已经称得上是意外之喜。  

还是那句话,等到共同的敌人沉忆辰被除掉后,我石亨必然手刃眼前阉人,以泄心头之恨!  

“哈哈哈,公爷爽快。”  

收获颇丰让曹吉祥放肆大笑起来,自己终究还是成了那个得利的渔翁。  

另外一边沉忆辰并不知道石亨在幕僚的劝说下,主动向曹吉祥低头让利,两人再度达成了合作关系。相反他正趁着年关将至的空闲时期,抱着已经能牙牙学语的女儿沉清影,把玩着府中各种为了迎接新年的灯笼跟挂饰。  

“夫君,外面寒冷,你可别让孩子着凉了。”  

看着沉忆辰正乐此不疲的把女儿举高高,去触碰挂在房檐下的灯笼系带,站在屋内窗台前的陈青桐,只能出言提醒一句。  

“放心,我沉忆辰的女儿,可是巾帼不让须眉,哪会这么容易着凉。”  

“亏你还是三元及第,巾帼不让须眉是用在这种地方的吗?”  

陈青桐没好气的回了一句,夫君在外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到了屋内碰到女儿就智商骤降,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不过就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吴管家却悄然来到了沉忆辰的院子,朝他拱手道:“沉公子,公爷有事召见。”  

现在沉忆辰担任内阁首辅,同样走到了位极人臣的位置,一般情况下成国公朱勇很少再过问朝中政务。这种年关将至的时候商议,想必是有什么重要事情,于是沉忆辰放下了女儿沉清影,把她交付到了妻子手中。  

然后转头随口向吴管家问道:“公爷是有何要事吗?”  

“小的不知。”  

“那我现在就过去吧。”  

“沉公子,请。”  

就这样沉忆辰跟在了吴管家后面,来到了成国公朱勇的书房。  

“晚辈见过公爷。”  

进屋之后沉忆辰拱手行礼,朱勇却立马站起身来,拿过一封信函递了过来说道:“这是靖远伯王骥从麓川发来的私信,你可以看看。”  

麓川的消息?  

听到这个地名沉忆辰瞬间就认真起来,要知道麓川虽然单纯论实力,确实远不如北方的蒙古汗国,但要论起征讨难度,两者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正统朝期间数次征伐麓川,规模最大的一次动用兵马加上民夫超过了五十万人,以至于连北方边军都调往了南疆平叛,结果却功亏一篑,对方趁着大明土木堡之败卷土重来。  

景泰朝在沉忆辰的坚持之下,用永镇一方的条件促使靖远伯王骥率领十几万南征军离京,再度开启讨伐麓川的战争。  

如今三年多过去,整个大明南方州府征调物资无数,却始终没有迎来一锤定音的胜利曙光。沉忆辰不愿再重蹈正统朝麓川战役的覆辙,不管朝中有多少人反对,他始终坚持除恶务尽这条道理。  

不过用后世的话语来形容,现在的麓川战争更像是一场游击战跟治安战,靖远伯王骥早就击败了土司家族的主力。但对方往深山老林里面一钻,还有些潜入了缅甸阿瓦王朝的地盘,等待着明军退去后东山再起。  

为了追杀这些残兵败将,以及巩固麓川领土进行改土归流,靖远伯王骥只能率领着十几万将士血战到底。  

说实话为了征伐麓川,这些年作为主战派的沉忆辰在朝堂中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许多官员曾上疏皇帝既然击败了麓川主力,就没必要再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远征。  

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北方鞑虏犯边,沉忆辰调集宣大兵马跟辽东班军驰援,让南方麓川征讨再度重回朝廷百官的视线,大明难道又得承受南征北战的双线压力?  

从朱勇手中接过这封信函,沉忆辰仔细阅读了起来。仅仅看了一小段,他就明白了为何靖远伯王骥,会用私信的方式发送麓川情况给成国公商议。  

原因就在于这封信函的内容,要是以奏章的形式发送到兵部或者内阁,将引发极大的争议!  

朱勇等待许久,看到沉忆辰缓缓抬起头来之后,他才开口问道:“私信的内容看完了?”  

“嗯,看完了。”  

“那你觉得靖远伯的想法,有实现的可能吗?”  

面对成国公朱勇的提问,沉忆辰并没有直接回答,沉默片刻后才开口道:“靖远伯王骥提了一个百年大计。”  

没错,王骥这封信函的内容,是征询成国公朱勇的意见,看能否从大明腹地南迁至少二十万户汉民来到麓川,从而一劳永逸的解决麓川边患!  

根据正统朝时期的大明人口统计,经过仁宣盛世的休养生息,总数在八千万左右,其中南方人口多于北方,大概是在五千万人上下。  

二十万户汉民,按照一户三口计算,这就是六十万人移民,超过了南方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一。要知道当年永乐帝征服安南,制定的雄心勃勃移民计划,也不过才百万之众,还是准备用数代帝王接力方式完成。  

对比起来,王骥想要移民二十万户前往麓川的想法,简直就跟痴心妄想差不多。  

“确实是百年大计,靖远伯知道这种奏章按照正常途径上疏,走兵部或者内阁的路线,必然会被直接否决。他写给本公,是想走五军都督府屯田军籍的路线。”  

土木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