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 大明国策(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另外征收王府庄田税收,自亲王始降等袭爵!”  

如果说沉忆辰前面抨击祖制,已经让文武百官感到震惊无比,那么当后面各种限制手段出来之后,宛如一道惊雷炸在了文华殿内。  

上至皇帝,下至群臣,全部都呆呆的望着沉忆辰,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沉忆辰这是疯了吗,到底是为了讨要四十多万两军功银,还是为了掘朱家宗亲的根基?  

“沉中堂深谋远虑,已看到宗藩之弊根源,为大明解百年之忧,臣附议!”  

哪怕明知这封奏章上疏之后,会引发极大的争议,乃至于引来杀身之祸。商辂依旧在沉忆辰说完之后,毫不犹豫的从队伍中站了出来,昂首向景泰帝朱祁玉表达了自己支持态度。  

自从那日看到沉忆辰的奏章,凭借着一股书生意气署名后,这接近一个月时间下来,商辂几乎每时每刻脑海中都在思索着,宗藩给天下跟百姓带来的“危害”。  

想的越多,他就愈发的佩服沉忆辰的深谋远虑,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仅需要更替数代,万里江山的良田将半数沦为王府私田,朝廷的税收将呈直线下降。  

如果再算上士大夫免税跟挂靠的田产,他简直不敢相信再发生一次外敌入侵,朝廷别说什么军功银跟加饷,恐怕连最基本的军饷都发放不出来。  

趁宗藩还未沦为大明一害之前,提前加以限制跟约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宗藩弊论》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段段入心,可为大明国策!  

商辂的附议,仿佛是惊醒了朝堂众人,各种议论声音在文华殿内轰然炸开。  

“沉阁老他是疯了吗,这种直指宗室的话语也敢说出来,不怕按照《皇明祖训》论斩?”  

“削藩这种事情可不能碰的啊,说不定就成了玩火自焚。”  

“为了几十万两银子,沉忆辰至于整个宗藩弊论吗,他有几个脑袋去得罪大明宗亲?”  

“此疏一出,恐怕陛下都保不住他。”  

可能是此事太过于重大,殿内百官几乎是不加遮掩的议论,完全无视了在场的监察御史。这些话语同样传到了沉忆辰的耳中,他对于这些冷嘲热讽的言语,不过是一笑了之。  

长久以来,沉忆辰的热血、狂妄、豪迈、愤怒等等情绪,更多是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中宣泄着。朝廷中枢文武百官的视角中,他更像是一个少年老成的圆滑官员,从最初阿谀王振开始,再到抱住明英宗朱祁镇的大腿,最后又果断跳反拥立新君。  

这一步步走来,此子把权谋利益给彰显到极致,以至于为了上位担下弑君恶名都在所不惜。  

如果不是出镇边关带来的赫赫战功,恐怕沉忆辰早就已经声名狼藉,个人形象在官场跟百姓将士口中,朝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  

但是这一次,沉忆辰没有提三尺之剑,仅靠着文人之笔,同样展现出了惊天动地的威力。并且这一次不夹杂着丝毫个人利益,完全是站在江山社稷的角度上,有着一股破釜沉舟的气势抨击宗藩之论。  

读圣贤书成为大明魁首,要做的永远不是当一名腐儒,抱着那些礼法教条不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才是一名读书人,真正应该用毕生所学做的事情!  

沉忆辰来到这个世界后,很多时候选择顺从历史大势,没有掀起什么波澜壮阔的变化。原因在于他心中很清楚,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想要改变历史潮流必须站在权力的巅峰,否则就是找死。  

权如宋之王安石变法,明之张居正改革,就算站在了宰辅的位置上去变革,依旧是举步维艰。  

自己一个区区小官,去妄言改变世界,与笑话何异?  

可如今他终于可以踏出自己的第一步,哪怕依旧免不了朝堂百官的讥讽,但沉忆辰至少可以做到泰然自若,除了皇帝外没有几个人敢再当面呵斥,这就权力带来的改变!  

就在满堂喧嚣之际,又有一名绯袍大员站了出来,用着正气浩然的语气说道:“大明近来年天灾战乱不断,宗室弊端愈发严峻,百姓苛税之下可谓是苦不堪言。”  

“沉中堂此疏直击要害,惶惶之言振聋发聩,还望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以天下万民为重,革宗室之弊,佑万世之昌!”  

能在与沉忆辰完全没有事先商量跟沟通的前提下,仅凭借一腔公心大义愿意站出来支持《宗藩弊论》的,满朝文武只有一人能做到,他就是于谦!  

于谦出镇地方接近二十年,而且还是山西、河南这等宗室分封要地,论起藩王对于百姓之害,朝野中没有几个人比他更加清楚。  

说实话于谦早已意识到问题,但受限于时代的局限性,他做不到如同沉忆辰这样,追根朔源的阐述宗室弊端,并且找寻到解决方法。  

《宗藩弊论》一出,让于谦简直“惊为天文”,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救国救民之路。易储这种仅限于皇家权势传承之事,于谦可以选择沉默以对,但他却必须为天下发声,为苍生立命!  

“孟子有云,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沉阁老却愿意为了天下改革宗藩之弊,不惜得罪于皇亲国戚,此大义悍勇令下官敬佩不已,更是彰显揶揄小人之懦弱!”  

“臣愿随沉中堂谏言,不悔矣!”  

又是一名官员从队列中站了出来,他正是担任通政司右通政的萧彝。  

长久以来沉忆辰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