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 通敌叛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关发生了何事,能让皇帝脸色都阴晴不定?  

看完之后,朱祁玉放下了手中的奏章,面对奉天殿内外群臣的好奇心态,他缓缓开口说道:「大同急报鞑虏从义州犯边,好消息是总兵郭登提前布下埋伏,瓦刺部一战损失战兵六千余人,而我大明虎贲伤亡仅仅数百!」  

「恭贺陛下,喜得大捷!」  

数十比一的战绩,放在冷兵器时代几乎相当于一边倒的屠杀,除开京师守卫战这种绞肉场,明军已经许久没有对鞑虏单方面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哪怕正统九年成国公朱勇出塞讨伐兀良哈三卫,实际战果也不过一两千颗人头。如果大同总兵郭登的军报没有造假,那这绝对称得上是一场大捷!  

「大明虎贲扬我国威,恭贺陛下!」  

「乱臣贼子有来无回,此乃景泰新气象!」  

「开年捷报,乃大喜之兆!」  

各种奉承恭维接踵而来,只是沉忆辰跟朱仪脸上的表情,却没有多少喜色,相反还充斥着一种凝重。  

义州卫是朱佶驻守的城池,鞑虏选择从这里进攻,绝对不是什么偶然事件,几乎可以坐实背后藏着里应外合的勾当。不过问题在于,沉忆辰仅仅早期写过一封书信提醒大同总兵郭登,要多多提防朱佶,其他并未过多明说。  

单单凭借这一封书信,郭登就能料事如神,提前在义州做好准备,等着鞑虏自投罗网吗?  

沉忆辰不相信郭登有这样的预判,同时他又无法解释其中缘由,看来只有等执行弑君命令的苍火头等人返回京师,才能得知背后真相。  

毕竟紧急军情,驿站换马的速度,苍火头等人是无法媲美的。  

朱仪的脸上凝重就更为简单,他担心在毫无准备的前提下,要是曝光出来朱佶通敌叛国,那父亲大人能否接受的了?  

一生戎马,把家族骄傲跟传承视为生命的成国公朱勇,最终培养出一个家国叛徒,毫无疑问这比鹞儿岭一战还要耻辱。  

如果说战败是一世英名毁于一旦,朱佶的叛国将导致晚节不保!  

「诸位卿家除了恭贺,难道就不好奇郭登,为何能未仆先知吗?」  

面对殿下群臣的恭贺,朱祁玉脸上并没有想象中的喜悦,反而朝着众人问了一句。  

刹那间原本「喜气洋洋」的奉天殿,立马变得沉默异常,论群臣想象力再如何丰富,他们都不可能想象到朱佶通敌叛国,怕说错话自然就不敢做声。  

「既然你们不知,那朕就来告诉你们好了。」  

「朱勇之子,大同府都指挥佥事朱佶,里通外敌犯边,属实乃大明之耻!」  

说罢,景泰帝朱祁玉重重一巴掌拍在了御桉上面,曾经大明国公之子通敌叛国,传出去将是一桩天大的丑闻。  

得知了这个消息,满朝文武可谓是一片哗然,确实这个消息太过于劲爆,谁能想到曾经位极人臣的成国公,培养出一个内女干儿子。  

或者思维再延伸一点,他另外两个儿子,乃至于朱勇本人,会不会也有问题?  

这下朝堂之中,很多人开始用着怀疑的眼神,打量着沉忆辰跟朱仪两人。  

感受到众人目光,目前成国公府实际当家人的朱仪,毅然决然的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如果能查明朱佶确有通敌叛国之举,还请按律严惩。」  

「身为长兄,臣愿一并受过!」  

朱仪的话语回荡在奉天殿内,相比较旁人此刻沉忆辰心中收到的冲击更大。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沉忆辰对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八个字深恶痛绝,认为是成国公朱勇强加给后辈的枷锁,无非就是想着为那辉煌的成国公府添砖加瓦。  

这一刻,他在朱仪身上,看到了荣辱与共的担当,就算朱佶是个叛贼是个人渣,却始终无法抹掉他身上成国公的血脉。  

朱勇问罪夺爵在家是个庶人,现在的朱仪就必须扛起成国公府这块招牌,无论好的怀的,通通都得接纳,这便是他身为嫡长子的宿命。  

面对朱仪的请罪,景泰帝朱祁玉看不出什么情绪波动,仅仅是澹澹回了一句:「朱佶现在就在外面候着,朕看在前成国公朱勇的面子上,给他一个辩解的机会。」  

「大明勋戚与国同休,不要让朕寒心。」  

朱祁玉的这句话,无疑是个警告跟暗示,只是听在沉忆辰的耳中,他想到的却是更多东西。  

景泰一朝七年时间里面,朱祁玉勤奋理政、任用贤臣,兢兢业业,绝对称得上是合格线之上的君王。如果能再进一步,顺势扭转土木堡之后大明颓势的话,救时之君跃升为中兴之主,也不是不配。  

但问题是他当政期间,对于谦大权独掌能保持尊重跟克制,对武清伯石亨的权欲滔天能做到容人之度。却不知道为何,历史上对于老牌勋戚始终保持着不加遮掩打压,比如始终不允许朱仪袭爵,并且连去鹞儿岭祭拜都不行。  

另外英国公张辅虽然开恩袭爵,却让幼子继任,从而导致英国公一脉实际上也不满。  

还有襄城伯李珍没有子嗣袭爵,却越过了其尚健在的二弟李琏,让三弟李瑾去继承为第四代襄城伯,又闹得沸沸扬扬。  

至于修武伯沉荣不让嫡子袭爵,泰宁侯陈瀛让旁支袭爵等等操作就不说了。反正只要是元老勋戚,景泰帝朱祁玉就跟有仇似的削弱打压,甚至导致了朝中勋戚势力失衡,文官逐渐一家独大。  

当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