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追查内鬼(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并且胆子大到无法无天的地步。还得天顺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后,借故处死了权臣石亨跟石彪两叔侄,让他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现在的曹吉祥,哪怕有这个实力,应该也没这个胆量谋杀锦衣卫。  

于是沉忆辰问了另外一个猜疑:“外人,你是指谁?”  

“蒙古人。”  

“蒙古人?”  

听到这三个字,带来沉忆辰的震惊,比朱佶跟曹吉祥勾结还要大。  

再怎么说朱佶都是成国公朱勇的儿子,大明勋戚子弟。  

朱勇跟蒙古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双方有着血海深仇,结果儿子却暗中勾结,听起来就颇为讽刺。  

“没错,刀伤跟像是蒙古弯刀造成的,手法同样类似。再加上锦衣卫很多都内穿锁子甲,却被对方给轻易的砍断,我怀疑是来自西蕃的镔铁刀。”  

镔铁是明朝对于乌兹钢的称呼,现代更习惯于称之为大马士革钢。  

大元帝国西征的时候,从阿拉伯跟波斯等地弄到了这么一批钢刀,传说锋利异常能吹毛断发。  

不过随着大元帝国的崩塌,明国除了西域藩邦朝贡过外,已经很多年没在蒙古大军中看到有装备,大多数贵族首领的收藏品。  

这种镔铁刀的出现,意味着朱佶联络的外人,地位也定然不会低到哪里去。  

“向北,朱佶现在已经被公爷安置在军中,如果他真的通敌叛国,那后果会非常严重。甚至你从海路绕道辽东的消息,可能会被也先给提前得知。”  

赵鸿杰语气中充满了担忧,身为成国公之子,哪怕现在已经被问罪夺爵,子孙享受到的优待依然丰厚。至少朱佶入伍从军,不可能从底层的大头兵做起,起步就是中层军官,甚至能进入主帅大营参议核心军务。  

沉忆辰就算有总督辽东军务的权力,实际上加起来的兵马至多不过八万余人。也先撤退到蒙古大军,不算可能会出现的女真跟兀良哈,人数都高达十四万之多。  

双方兵力差距悬殊,再被暴露战略意图的话,局势就想当危急。  

“能找到朱佶通敌的证据吗?”  

沉忆辰反问了一句,朱佶的身份太过于特殊,并且事关成国公府的脸面。  

没有十足的证据跟绝对的把握,根本就无法动他。  

别说涉及到大明勋戚,就好比大同镇守太监郭敬,九边武将皆知他倒卖军械与瓦刺部有勾结,却拿他毫无办法。  

相反靠着倒卖军械的获利,加上“双重间谍”带来的一些情报,反倒赢得了朝廷的赞赏,眼看就得入宫担任十二监掌印,清算他的罪行遥遥无期。  

太监都动不了,无凭无据拿什么去动勋戚子弟?  

同时沉忆辰心中还有一种预感,那就是朱仪在证据确凿之前,一定会保下朱佶。  

原因无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信仰,是刻在朱仪骨子里面的东西。  

朱佶,同样是成国公的血脉,荣辱与共!  

“我会想办法找到证据,向北你这次出征辽东切记要注意安危。”  

“嗯,我明白。”  

就在沉忆辰跟赵鸿杰对话的时候,李达站在远处喊了一句:“来日方长有的是时间聚聚,向北我们大军该出发杀鞑虏了!”  

“李达始终没变过,还是一贯的大大咧咧。“  

赵鸿杰语气中带着些许羡慕的说了一句,有些时候身处官场之中,还能保持着最初的豪爽肆意,何尝不是一种幸事。  

“那我就先走了,你在京师同样注意安全。”  

“放心吧,我好歹是锦衣卫指挥佥事,朱佶没那个本事对我下手。”  

“来日我请你喝酒。”  

“不,是给我设宴庆功酒!”  

带着祝愿跟情谊,沉忆辰登上了宝船,整支舰队扬帆起航朝着辽东方向进发。  

另外一边蒙古大营中,就如同杨鸿杰担忧的那样,太师也先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得知了沉忆辰率领大军从海路驰援辽东的消息。  

对于这份情报,也先没有感到丝毫的棘手,相反他内心中燃起了一股许久未曾出现的战意。  

沉忆辰是个合格的对手,他的战略嗅觉远超明廷那一帮文武大臣,居然判断出来了自己接下来的目标是攻打辽东。  

不过那又如何,这个世界强者为尊,沉忆辰率领着三万多兵马联合辽东军,就能抵挡蒙古铁骑吗?  

辽东不是京师,没有高墙深池的掩护,野战蒙古人不惧怕任何的对手!  

“阿剌知院,你即刻派人用最快速度前往辽东,命令女真跟兀良哈朝辽东军发动进攻,逼迫对方进行主力对决。”  

听到也先的命令,阿剌知院感到有些不解,于是反问道:“太师,女真跟兀良哈诸部一向实力较弱,让他们先行进攻辽东军,恐怕不是对手。”  

“万一损兵折将,会极大损伤我方气势。”  

阿剌知院担忧不无道理,蒙古大军的转战辽东,说好听点是战略转进,说难听点用“逃跑”也没问题,士气不可避免的有些低迷。  

如果还未赶到辽东,就得知联军战败的消息,会进一步加剧军中士气损伤。  

最稳妥的办法,还是让女真跟兀良哈诸部成为仆从军,在蒙古本部的率领之下进行作战。  

“我不需要他们打赢,只需要制造出辽东决战的紧张氛围,逼迫沉忆辰就近登陆驰援。”  

“我的目标是明国状元率领的驰援军!”  

辽东漫长的海岸线,别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