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5 反击号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过于谦从边关传递过来的亲笔信。上面详细描述了征讨军遇到的困境,以及他最终做出来撤兵的决定,最后便是向沉忆辰跟朝廷请罪。  

原因在于这次两万兵马大费周章的征讨,实际上却没有收获多少战果,甚至可以说损失更大。等军情消息传递回朝堂中枢,想必主导战事的沉忆辰会面临多方指摘,于谦打算自己承担起这份过错。  

当然,沉忆辰是不在乎外界风评的,况且现在朝廷八部大半在自己掌控之中,只要不继续触犯文官集团的核心利益跟底线,他们也已经看清楚局势,懒得再去做一些无谓抗争。  

“于少保果然宝刀未老,京师沉寂这么多年战场嗅觉依然敏锐,征讨军现在已经撤回大明关塞之内,不必再担心会遭到也先回师主力的包围。”  

沉忆辰看完书信内容之后,兴奋的朝着身旁卞和讲述一句,对方听后脸上也是松了一口气。  

“东主,既然西征军跟征讨军都安然回师,没有了后顾之忧,那是不是到了该我们主动向曹吉祥出手的时刻了?”  

早前沉忆辰通过锦衣卫捣毁了鞑虏潜伏在京师的联络站,从而查出了安插在内阁的奸细赵然元,顺带得知了背后主使乃是司礼监掌印曹吉祥。  

不过桉件进展到了这一步,明面上就戛然而止,赵然元传出畏罪自杀,司宾署丞谢智莫名死在家中,至于抓捕的蒙古暗探,要么就是服毒自尽,要么就是完全不知,反正线索推展不下去。  

但这仅仅是明面上的情况,暗地里赵然元已经全盘托出曹吉祥背后密谋,并且在锦衣卫刑讯手段之下,这个世界上没人扛得住审问,包括那些自认为铁骨铮铮的鞑虏。  

如今诏狱里面关于曹吉祥手下串联鞑虏的笔录,可谓是堆积如山。但哪怕就是如此,想要靠着这些口证去扳倒曹吉祥,无异于是痴人说梦。  

沉忆辰很清楚这一点,于是乎在放出赵然元畏罪自杀的消息之后,就没有对曹吉祥及其党羽有任何的动作,目的主要是为了打消对方的警惕心理。  

另外还有一点便是,沉忆辰不敢确保曹吉祥收买的宫中内应,仅为赵然元一日。万一自己动作太过于明显,对方来个狗急跳墙再度出卖于谦部的征伐军,那对于大明的损失就太大了。  

现如今于谦部兵马顺利撤回关内,曹吉祥相当于手中少了一张牌,就该轮到沉忆辰出牌的时候了。  

“卞先生,你即刻派人前往户部跟财部,让他们翻出库存的大明宝钞,按照军饷一半的比例下发给腾骧四卫。如果御马监那边闹事讨要说法,就告知年部堂跟萧部堂,就说边关征伐后勤压力甚大,必须优先保证前线供应,有什么问题找本阁部来谈!”  

说完这句话之后,沉忆辰脸上流露出一抹嘲弄笑容道:“漠南军跟辽东军无功而返,并且后勤多出被劫,某种意义上也是曹吉祥泄露军情引发的后果。”  

“自己结下的恶果,含着泪也得吃下去,这就叫恶有恶报!”  

“是,东主,属下这就去办。”  

得令之后,卞和身影就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沉忆辰正式展开了对曹吉祥行动的第一步。  

大明北方的八月,已然进入到了酷暑时节,御马监掌印太监王诚此刻更是燥热难耐。原因就在于,他刚刚好不容易劝说回了一批讨薪的腾骧四卫将领,承诺尽快给他们解决饷银发放到成色。  

可问题是,王诚一无财权,二连军权都得打个巨大折扣,他哪来的办法去解决饷银问题?  

看到王诚这副焦头烂额的模样,他的心腹同伙舒良忍不住开口道:“前朝到底搞什么鬼,大明宝钞本就是废纸一张,这几年沉元辅掌政后基本废除,没有再充当军饷、俸禄发放。”  

“怎么这个节点,突然又把宝钞给翻出来了,并且掺水比例还高达五成!”  

舒良同样是景泰朝的心腹太监,他跟王诚的命运一样,伴随着朱祁玉的驾崩没了靠山,只能选择投靠曹吉祥然后窝在御马监担任提督太监一职,算是个三把手。  

至于御马监二把手监督太监,是曹吉祥安插进来的心腹,属于暗地里腾骧四卫真正的掌控者。  

大明宝钞是明太祖时期发行的纸币,只不过后来滥发沦为了废纸一张,沉忆辰建立大明钱庄的初衷之一,就是回收这票废纸再度建立起朝廷的财政信用,为将来推行新的纸币做铺垫。  

本来这玩意在沉忆辰几年努力之下,基本已经从市面上消失不见,更何况沉忆辰特别严抓军饷实发,户部、兵部方面再也不敢玩宝钞凑数、克扣饷银种种操作。  

结果谁能想到,时隔多年宝钞还能重见天日?  

听着舒良的抱怨,王诚气喘吁吁的回道:“事出反常必有妖,财部方面说是前方战事吃紧,必须优先保证前线将士的饷银供应。”  

“可问题是大明这些年财政都有结余,国库可谓是十分充盈,边疆东西两线同时出征过是不假,但压根就没打一场大规模的战事,怎么可能连这点军饷都供应不上。”  

“要是朝廷财政紧缺如斯,那沉元辅还筹划什么西征北伐,干脆全部撤回来得了!”  

王诚意识到事情不对,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毕竟新帝登基的这几年,他被迫远离了朝堂政治中心,对于沉忆辰跟曹吉祥暗中较量的那些弯弯绕绕完全不清楚。  

见到王诚越说越激动,舒良这边赶紧劝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