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背叛下场(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豫片刻后,终究还是低声附和道:“我也认为暂且不宜北伐,沉宫保还请三思。”  

王一宁太监引荐的如何方式,让他始终低了正常阁臣一等,加之随着景泰帝朱祁玉驾崩,原本的内官盟友树倒猢狲散,没有了宫中靠山。  

大多数内阁议事,王一宁都会选择闭口不谈,更不会站在沉忆辰的对立面,以免惹祸上身。这一次着实北伐鞑虏风险太大,加之又有三位阁臣明确反对,他才罕见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见到这种场面出现,沉忆辰一时无言以对。他知道挥师北伐这种事情需要考量地方太多,同时会在朝中存在很大的阻碍,就连内阁恐怕都不会达成一致意见。  

但是这种天赐良机,沉忆辰没想到会出现内阁全员反对的场景,只能说土木堡之变成为明朝大臣心中一道烙印,让他们铭记了准备不足出征会引发怎样的严重后果。  

大明绝对不能贸然出击,并且还开启双线作战!  

内阁议事没有通过,沉忆辰虽然可以凭借首辅身份,强行票拟盖上文渊阁印上奏皇帝,但想必后续同样很难过朝臣跟司礼监批红那关。  

当然,沉忆辰还能借助帝王师的头衔,鼓动明良帝朱见清下达圣谕挥师北伐。可蒙古汗国不是什么阿猫阿狗,它是大明的百年世敌,还曾建立过一个超级帝国。  

没有满朝文武的配合,以及调动大明全部资源西征,除非是天圣汗也先死在这场叛乱中,整个蒙古汗国群龙无首才会有投机取巧的成功几率,否则挥师北伐失利可能性很大!  

这点沉忆辰心中是清楚的,只不过权势很容易使人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年明英宗朱祁镇恐怕就是这种心态,才会随意领着二十万京营浩浩荡荡就出征,听不进去任何反对意见。  

想明白这点,沉忆辰强忍住内心的季动,点了点头道:“既然诸位中堂皆认为北伐不可行,那此事就暂时静观其变。”  

“不过吾等也不能袖手旁观,等待开春运河冰封解除之后,征调南方米粮补充京师跟通州大仓,另外愿意继续入伍的南征军士兵暂停返回驻地,随军北上京师待命!”  

京师乃至于北方地区这几年粮仓储备,整体上是丰盈的状态,但不管是北伐还是西征,都需要大量粮草做储备,就得提前从南方开始运粮。  

另外随着五军营跟宣大边军部分兵马西征,京师的方向兵力会出现短缺,南征军的将士身经百战处于巅峰状态,让他们来到北方待命是应对变故的最好选择。  

听到沉忆辰这种安排,几位内阁大臣没有异议,相反还松了一口气。他们更担忧沉忆辰听不进去意见,乾纲独断选择强硬出兵,那才是一种危机。  

内阁议事结束之后,沉忆辰第一时间就召来了赵鸿杰,让他尽可能多派出锦衣卫跟夜不收,去查探元上都到底发生了什么,天圣汗也先的情况如何。  

历史上面也先是死于这场臣属跟族人双重反叛,但这一次沉忆辰冥冥之中有种预感,这位草原百年不世出的枭雄人物,在有自己这个威胁的存在前提下,不会昏庸到彻底丧失危机感。  

草原上这场内战的最终胜利者,很有可能是天生汗也先!  

就如同沉忆辰推断的那样,元大都这片历经战火的废墟,再度密密麻麻的横尸遍野,白雪已经被染成了刺眼的鲜红色。  

天圣汗也先满脸血污的横刀立马,他的面前摆放着三颗头颅,分别是阿剌知院,喀喇沁首领孛来,以及胞弟伯颜帖木儿。  

这三颗头颅的旁边,还跪倒匍匐着一个男人,他的身后更是跪伏着一望无际的士兵。  

这个男人就是建州女真首领爱新觉罗·董山,此刻他无边的恐惧让他浑身止不住的瑟瑟发抖,董山从未想过这几年昏庸无道的天圣汗也先,依旧还保持着当年的血性跟勇武,硬生生靠着怯薛军跟绰罗斯部族人,完成了绝地翻盘反杀!  

“董山,你知道违背蒙古九白大礼的誓言,会遭受怎样的惩罚吗?”  

也先望着跪倒在自己面前的董山,语气冷若寒霜的质问了一句。  

“大汗饶命,我无意违背九白誓言,是阿剌知院他拿女真族人性命威逼,才不得不听命于他!”  

哪怕气温严寒无比,董山头上的冷汗依旧不止的流淌下来,确实他设伏也先是阿剌知院的主意,不过这跟威逼没有什么关系。  

相反,董山的野心并不小,否则他也不会选择背叛大明去归顺朝鲜。阿剌知院的邀约,给了建州女真三卫讨价还价的本钱,避免彻底沦为蒙古人的附庸。  

至于这种反复背叛三姓家奴的行为,对于董山来说没有丝毫的道德负罪感,蛮夷不讲究这套。  

“是吗?那你的族人现在身在何处?”  

面对也先的这句询问,董山迟疑了。  

要知道草原诸部混战,讲究的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弱肉强食,没有丝毫的情义可言。  

现在这种情形之下,也先询问起建州女真三卫族人的下落,董山很怀疑对方想要灭族来发泄心中愤怒。  

建州女真三卫是董山的根本,如果要是没了哪怕自己活下来也没有丝毫意义。相反只要能潜藏起来度过这段风口,自己的孩儿未尝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大不了就再度臣服于明国!  

想到这些,董山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坚决,他咬牙道:“大汗,此事纯属我个人鬼迷心窍,与女真族人毫无关系,要杀要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