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终章(3/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集尾兽也只是绝和带土的计划,你至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可怜虫罢了!”  

经过两个小时的毒鸡汤和事实灌输,长门和小南终于了解到了背后的真相,同时也愿意接受亚索的安排。  

然后亚索直接把长门的轮回眼给拿了下来,同时帮助他恢复健康并装上召唤师峡谷里的蛤蟆眼,看到长门恢复健康,小南开心得不行,随后他俩决定定居迪拜城,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  

随着长门的妥协,亚索决定出手拿下雨之国。  

轮回眼是拿来复活宇智波斑的,可是被亚索拿走了,于是宇智波斑的棺材盖被无情的钉上了钉子,很难掀开。  

雨之国只有带土和绝坐镇根本抵挡不住亚索大军的铁蹄,半天就被吞并,让绝和带土连夜扛着宇智波斑的棺材离开了雨之国。  

拿下雨之国后,亚索再次蛰伏起来,发展军队和经济。  

而这时候剩下的四大国再也坐不住了,召开了四影大会,联合四国之力准备剿灭唐国。  

经过一年的商讨,四国终于达成协议,组成联合忍军准备征讨唐国。  

不过,经过一年多的发展亚索成功扩大了军队。  

陆军五十万,海军十万。  

于是亚索先声夺人,直接宣布对火,风,土,雷四大国宣战!  

强大的国力支撑,亚索丝毫不畏惧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力量。  

唐国六年十月一日。  

第四次忍界大战正式爆发,火之国和风之国联军直接攻打唐国的西部和南部,雷之国和土之国联军攻打唐国的北部。  

一时间,忍界战云密布,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亚索收缩兵力,化攻为守,躲在坚实的碉堡内用热武器不断消耗四大国联军的有生力量。  

战争拼的不仅是兵力和武器,更拼的是国力和经济。  

在亚索的经济和粮食的垄断下,四大国联军迟迟未攻进唐国境内,但是粮食的消耗却惊人的大,每天的消耗都大得吓人。  

风之国由于发展了沙漠蝎经济还能撑得住,火之国在原本亚索的基础上也没有问题,可是土之国和雷之国就难受了,才短短的五个月就出现了断粮的情况,不得不求助风之国和火之国。  

亚索对于眼前的情况,丝毫不慌,就这样耗着,看他们能耗多久,反正唐国在他手上早已经变成了农业和工业大国,前线士兵吃的是牛肉罐头,喝的是恢复体力的功能饮料,根本不带慌的。  

四大国攻又攻不得,退又不敢退,就这样双方耗了五年。  

唐国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经过五年的消耗,土之国和雷之国终于熬不住了,国内的百姓都快吃土了,连前线的士兵都吃上了树皮,再不结束战争,他们就得啃泥巴去了。  

而风之国和火之国也好不到哪里去,已经开始煮上了稀粥,虽然能勉强吃饱,但根本没有太多力气去干其他事情。  

所以,在土之国和雷之国的提议下,四大国开始出现了松动。  

又过了一年多。  

唐国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  

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四大国的经济崩溃,连士兵都没有吃的了,于是四大国不约而同的宣布解体,撤军回国。  

被困了六年的亚索,终于等到了时机,虽然国内经济凋零了不少,但是收拾残局还是能够支撑得了的。  

于是亚索宣布,自唐国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起,所有军队转守为攻,征讨四大国。  

对于被困了六年的军队,此刻就像是出笼的猛虎,恨不得把四大国给活撕。  

海军和陆军联合行动,亚索亲摔大军直扑雷之国。  

虽然雷之国的雷影和两个人柱力比较棘手,但是亚索加上卡卡西,迈特凯,鼬,鸣人,小男爵,宁次等更加厉害。  

短短的一周时间,雷之国便沦陷了,雷影和大名纷纷被斩首。  

亚索绝不会心慈手软,因为这就是战争!  

收拾了雷之国,亚索休整三天兵锋转向土之国,五十大军滚滚在来,土之国根本无可匹敌,宣布投降。  

雷之国和土之国相继沦陷,风之国和火之国慌得不行,只能再次联手。  

然而无论是武器还是气势都远远在两国之上的唐国怎么可能会被抵挡?  

战争的滚轮直接碾到了火之国。  

猿飞日斩,自来也,纲手,团藏,宇智波富岳,止水,猪鹿蝶,日向,阿斯玛,红等等木叶战力这时候一致对外,来到了前线。  

于此同时,风之国的罗砂,千代婆婆,海老藏,马基,我爱罗等最高战力也来到了正面战场。  

这是一场决定性的战斗,也将会决定忍界未来的何去何从。  

面对着这么多熟人,卡卡西,迈特凯,宇智波鼬,鸣人,宁次等人其实并不想战斗的,可是世界的潮流已经到了,他们不得不继续战斗下去。  

这时候的鸣人和宁次已经坐上了师长的位置,实力也达到了超影实力,连卡卡西都不是他俩的对手。  

经过一番叙旧过后,战斗正式开始。  

亚索一边开着无限治疗,一边战斗,让自己和队友拥有处在巅峰状态。  

一开始砂隐和木叶还能跟亚索他们五五开,但时间一长,状态下滑,就根本不是亚索团队的对手。  

三代老头打算用尸鬼封尽封了亚索,但是亚索的无限E让三代老头根本就没有机会抓住亚索。  

战斗非常激烈,持续了半个多月的战斗最终以亚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