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开演(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京剧,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形式,带有十分强烈的民族色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国粹”!  

这年头京剧和相声一样不景气,相声不管有没有人听,好赖各大晚会上还能见着。而京剧的观众却越来越少。  

张奕爱相声吗?  

他是个喜欢潮流音乐,喜欢女孩儿的当代恶臭年轻人。  

可好歹张奕也是个在平行世界待过的人,在平行世界里,相声就是他的全部,就算回归现实,可相声已经是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京剧,一个从小就让张奕讨厌的艺术。  

小时候别的孩子都在玩,他得跟着吴女士去京剧团待着,吴女士怕他淘气,就让同事教他一段唱词让他练。  

在那个年纪里,京剧就是他的噩梦,甚至让他觉得学校才是天堂。  

就这样,不专业的他会专业的唱腔,从小生旦净丑都能来几句。  

长大后学的是音乐,可京剧的底子是他忘不了的。  

既然选择了传统艺术,那就为传统艺术做点什么吧。  

京剧最早诞生时是清朝乾隆年间。据记载,有一年乾隆皇帝过生日,四大徽班进京城祝寿,最后留在京城,才形成京剧这个行业。  

戏剧发源更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一直到宋朝才算彻底成型。  

唐玄宗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喜欢戏曲,舞蹈等表演形式。喜欢在后花园的梨园里听戏唱戏,所以戏曲行又叫梨园行。  

场景摆好,首先是一座城池,城池上坐着诸葛亮,手持羽毛扇,面前还摆着一张琴,身边还站着两个侍女。  

城下是一群凶恶的大汉手持武器摆好队形,让人一见生寒。  

张奕演的是诸葛亮,摇着扇子,眯着眼睛,目光看向前方。  

张奕开口唱道:“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  

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唐三藏一行四人。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他们四人要往西行。  

一来是马谡无谋少才能,二来是这将帅不和失街亭。  

唐三藏三个徒弟本领大,尤其是那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西皮,有喜欢的可以唱一下)  

张奕唱完,老王站在一旁笑道:“听听,多有意思。”  

吴女士诧异地看着老王,“这特么唱的什么玩意?”  

“诶~要的就是创新嘛。”老王反驳道。  

不只是吴女士懵了,台下的观众也都没搞懂啥意思。  

马谡失街亭跟特么孙悟空有什么关系,要真有孙悟空啥事儿,那三国都别活了,一棒子全弄死了。  

不过观众虽然懵,但对于这种唱词听着非常新鲜,特别有意思。  

虽然张奕之前说过这出戏包括了四大名著,但是真等正经张奕唱出来还是非常惊讶的。  

张奕表演的诸葛亮刚刚唱罢,只见上台口走来四个人。  

徐珍演的唐三藏,就刚刚演许仙的那位,下台后赶紧换衣服,这个角色是他好不容易求来的。  

好在词简单,容易记,练了二十多分钟就记住了。  

于洋演的孙悟空,本身就是京剧武生,猴戏也演过不少。  

还有两位演员甲乙演的猪八戒和沙悟净。  

于洋是翻着跟斗上台的,一口气几十个跟斗,引得观众连连喝彩。  

最后一个空翻落下,更是让观众拍手称绝。  

徐珍他们三个跟在后面走,走到城下,一群大汉将他们拦下,一个个面露凶相。  

于洋作势从掏了掏耳朵,在嘴边一吹,一根金晃晃的棒子凭空而现。  

其实就是抖音上卖的那种魔术道具,放在这里颇有效果,观众惊讶得齐呼:“哇~”  

京剧演员韩东演的宋江,走上前拦住四人问道:“你们是哪从何处来的贼人?”  

徐珍缓步上前,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贫僧是从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求经去的,路过此处妖气冲天,这城中恐怕有妖精啊!”  

“呔!”团里的老艺术家徐宏扮演的李逵,手持双斧怒道:“这城中哪有妖怪,分明是你这淫僧胡说罢了,待俺给你一斧!”  

李逵要打,孙悟空肯定不能让唐僧受伤啊,拿起金箍棒耍了个棍花。  

这种道具其实就是一层铁皮,被于洋一耍就弯,也就开始变出来时要用到它,正经表演还是要用齐眉棍。  

于洋把金箍棒往前一扔,被徐宏躲了过去,金箍棒被扔到城墙后面。  

城墙下的人哈哈大笑,只见于洋手指一勾,金箍棒从城墙后面飞了出来,正落在于洋手上。  

这其实就是有人在他给他扔棍子,都是设计好的。  

梁山好汉和齐天大圣战作一团,让观众好好欣赏了一场武戏。  

于洋是十几年的武生了,各种动作早已铭记于心。  

于洋的动作轻快,精准,观众们连连称赞。  

“梁山好汉”被“孙悟空”打的招架不住,只好退后。  

城楼上的张奕叹了口气,对唐僧道:“你这和尚,莫非当真要进这城中么?”  

“正是!”  

张奕摆摆手,“你说我这城中满是妖精,你可都见过么~”  

“那是自然!”  

“当真见过?”  

“当真见过!”  

“果然?”  

“果然!”  

张奕叹道:“哎呀呀,我这城中全是些女眷贵妇,那里有甚么妖精嘛!”  

徐珍道:“我这大徒弟有火眼金睛,是不是妖精一看便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