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探清水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探清水河,平行世界里张奕最早听师父在台上唱过。虽然他们这帮师兄弟也总学师父唱的小曲小调,但那会儿张奕还真没太在意这个。  

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小辫儿火了,随之而来探清水河也火了。  

火的原因很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  

张奕自己认为,应该是小辫儿在剧场里演的那场探清水河相声剧的原因,再加上本身小辫儿的粉丝里女性居多,她们大肆宣传,然后将这首探清水河带火的。  

小辫儿火的原因还有一个,南京站做飞人的那件事儿给了不少曝光度,再加上他特别刻苦,身体还没好利索就上台演出,感动了不少人。  

张奕站在台上讲道:“清末民初,京城蓝靛厂火器营那发生了这么一档子事儿。  

火器营最早在京城那是干什么的,您从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做火器的。过去火器营是旗人居住区,八旗兵嘛。  

就在火器营那,有一家人家,家主姓松,人称松老三。  

有人说不是姓宋吗?其实您细琢磨,民初那会儿满族人将满姓改为汉姓,比如爱新觉罗改姓金,叶赫那拉改姓叶。松老三的松也是满族姓里改的,只不过唱出来时,发音是宋的发音,二人转也一直那样唱,所以好多人以为念宋,其实是松,松树的松。”  

张奕说的比较细,是把这段故事编成了评书来说的。  

其实主要故事内容就是松老三两口子靠种大烟开烟馆为生。  

老两口子没儿子,就生了一个闺女,取名大莲。  

大莲长到十五六岁的时候,可谓是亭亭玉立,用北京话就是又勾勾又丢丢。  

说媒的人踏破了门槛,但是松老三两口子看不上那些平民小户,一心想把姑娘嫁给大户人家,自己也好攀个高枝。  

大莲十六岁,遇到本村十大杰出青年佟小六。小六长得很帅,只比作者差那么一点点吧。随后他们两个就偷偷地相爱了。  

十六七的年纪,对爱情和那方面都懵懵懂懂,一天夜里小六忍不住爬墙翻进大莲家幽会。  

这一下可惹了大祸了,这是辱没祖宗、败坏门庭。大莲的父亲老松同志就不了意了。  

骂道:你敢早恋!  

就用皮鞭子把大莲打得皮开肉绽,大莲也是个狠人。一狠心就跳进了门口的清水河里。  

故事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张奕讲得比较细,他想如果清水河要是自己唱不火就给他编成单口相声。  

张奕讲得绘声绘色,催人泪下。故事讲完,不少观众都被这一对苦命鸳鸯感动得不要不要的。  

看着观众有的偷偷抹泪,有的叹气悲怜,张奕见观众席里有几个个十五六对的小孩,张奕指着他们道:“看到了没,这就是早恋的下场啊!”  

本来还沉浸在故事里的观众们被逗得破涕而笑。  

张奕拿起扇子对李孝庭道:“庭哥,来着呗。”  

李孝庭坐在椅子上,“当当当啷当当当当。”  

张奕捋了捋大褂,一副翩翩公子的样子,开口唱道:“桃叶那尖上尖,柳叶就遮满了天。在其位的这个明阿公,细听我来言那,此事诶,出在了京西蓝靛厂,蓝靛厂火器营,有一个松老三~”  

京城小曲的发声较细,调门较高,刚一开口就让不少人一阵,头皮发麻。  

张奕接着唱道:“提起了松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有儿,所生个女儿婵娟呐。小妞哎,年长这一十六啊,起了个乳名儿,荷花万字叫大莲~  

姑娘叫大莲,俊俏好容颜,似鲜花无人采,琵琶断弦无人弹呐。奴好比貂蝉这思吕布,又好比阎婆惜坐楼想张三~  

太阳落下山,秋虫儿闹声喧,日思夜想的六哥哥,来到了我的面前呐。约下了今晚那三更来相会~大莲我羞答答低头无话言~  

一更鼓而天,姑娘她泪涟涟,最可叹的那个二爹娘,爱抽鸦片烟呐。耽误了小奴我的婚姻事啊,青春要是过去了,无处找少年~  

二更鼓儿发,小六把墙来爬。惊动了上房屋痴了心的女娇娃,急慌忙打开了门双扇呐。一把手我是拉住了,心爱的小冤家啊~  

三更鼓儿喧,月亮它照在中天呐,好一对儿多情的人,对作把话言呐。鸳鸯呐戏水我说说心里话呀,一把手抱住了冤家我的心肝~  

五更天大明,爹娘他知道细情,无廉耻的这个丫头哎,败坏了我的门庭呐。今日里,一定要将你打呀,皮鞭子蘸凉水,是定打不容情~  

大莲无话说,被逼就跳了河,惊动了六哥哥,来探清水河呀亲人呐,你死都是为了我,大莲妹妹你慢点走,等等六哥哥~  

秋雨下连绵,霜降那清水河,好一对多情的人,双双就跳下了河,痴情的女子,这多情的汉呐,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编成了小曲来探清水河~~~~”  

一曲唱罢,不论前台还是后台,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张奕唱出的那种悲凉,怜悯,不忍。  

李孝庭的弦声也落,站起身来,和张奕深鞠一躬,转身下台。  

观众们看着二位演员下台的背影,好像以前专门唱曲儿的艺人。  

一人唱,一人弹。  

走过江湖烦杂事,唱尽自古人间情!  

这场的观众没有以往的欢笑,没有以往的“咦”声。有的,是最纯粹的掌声。  

在周冬雪的注视下,张奕一步步地向自己走来,她已经被张奕的歌声所吸引,化身小迷妹,眼睛里满是星星。  

这个男人好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