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完事儿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奕李孝庭从新站在台上,二人从新鞠躬。  

观众一见俩人又出来了,掌声雷动,在网上看直播的同行都会羡慕,还有的人会嫉妒,还有的人会恨。  

“哎呦,还有送礼物的,你们这礼物都藏哪了?”张奕走到台边伸手接过礼物,送礼物的观众递给了张奕一个长方形的小木盒儿。  

张奕低头一瞧,原来是王学斌,想不到老王藏的还挺深,之前张奕还真没注意到他。  

“这个给李孝庭。”王学斌将其中一个木盒往李孝庭那递,李孝庭赶紧上前接过木盒,直称道谢。  

这个举动还真有一点让李孝庭受宠若惊的意思。  

二人返回台中,张奕将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把精致的扇子。  

张奕将扇子拿出来,打开观瞧。看到这把扇子他是打心里感谢老王啊。  

扇骨是桃丝竹的,很珍贵,做工精细,制作精良,并且扇面的纸也很有讲究,这种纸张奕一时想不起来是哪种材料,不过都桃丝竹的扇骨了,扇面怎么着也不可能是A4。  

李孝庭也打开观瞧,拿出来之后他比张奕更加震惊,想不到咱也有粉丝送礼物了,并且还这么贵重。  

一时间他神奇的脑回路突发奇想,这位大哥会不会想包我们俩?  

如果要包我们俩的话去还是不去?  

他不认识王学斌,但他只求王学斌轻一点…  

二人将扇子打开,观众看了扇子哈哈大笑。  

原来扇面画的非常有趣,扇面上画是用水墨画的两个卡通人物,张奕那把是卡通版张奕,李孝庭那把是卡通版李孝庭,在反面还题了字。  

一把写“声声入云”,一把写“鸾鹄在庭”。  

如果不看反面的卡通图画,这把扇字还真挺好。不过这种诙谐也挺不错的。  

二人将扇子合起来,重新放回木盒里。  

这场节目不是扇子赏析,所以张奕收起扇子后道:“感谢这位大哥送来的扇子。”  

“谢谢。”  

张奕拿起桌子上的扇子对着观众说道:“其实咱们国家扇子也是一种文华传承。”  

“还真是。”  

张奕指着手中的扇子道:“扇子最早出现在黄帝时期,史记中记载,黄帝制作过五明扇。”  

“对。”  

“到了西周,又出现了羽扇,三国时候诸葛亮拿的那把羽扇多有知名度。”  

“对,羽扇纶巾嘛。”  

李孝庭看着张奕,这和之前对活时要说的不一样啊,不过也没关系,他怎么说咱怎么捧呗。  

张奕介绍道:“扇子分好多种,有折扇。”  

“有。”  

“胡同老大爷用的蒲扇。”  

“有。”  

“还有女孩儿扇的圆形扇子。”  

“有。”  

“还有电风扇。”  

“没有!”李孝庭知道他不按词说肯定会使坏,防备着呢。  

“好家伙,差点让你绕进去。”  

张奕假装惊讶,“呀呵,要么说您不能瞧不起那没毛的畜生啊!”  

“怎么说话呢?”李孝庭急道拿起扇子要打。  

张奕连忙认怂,“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观众们乐呵呵地看着台上俩人,这一晚上可把他们笑疯了。  

“扇子在我国古代不同职业的人用法不一样。”  

“这还有区别。”  

“有句老话说嘛,文胸武肚僧道领,书口役袖媒婆肩。”  

“怎么讲?”李孝庭问道。  

张奕给解释了古代不同职业的人对扇子的用法,文人为什么扇胸口,武将为什么扇袖子,和尚老道扇领口,说书的扇嘴,衙役扇袖子,媒婆扇肩膀。  

总的来说张奕这次返场做了个文化卖弄,展示自己,省的有些人会说他没学问。  

张奕把扇子讲得很详细,观众听得连连称赞,网上有个别观众还用张奕的话夸张奕,“别看不起这没毛的畜生,懂得真多!”  

一个人发,之后满屏都是…  

张奕介绍了半天扇子文化,可返场又不能说太多。  

老郭说过,相声演员聪明!这是说相声,不可能只普及文化知识,肯定要加包袱,相声最后的底至少也得是个小包袱。  

张奕在介绍了一阵扇子后借势加了个传统节目。说李孝庭的父亲李老爷子喜欢扇子。  

张奕说道:“就那天,您父亲就找到我了,说得了一把扇子。”  

“我爸爸得了一把扇子?”  

“好东西,湘妃竹的!”  

李孝庭惊讶道:“湘妃竹可是好东西,现在可见不着了。”  

“是啊,刚才咱介绍过,湘妃竹那可是做扇骨的这个。”张奕竖起大拇哥说道。  

“扇面是浑金笺的。”  

“这扇子可值钱。”  

“对,你爸爸找我来了,我们爷俩关系好啊,非要跟我显摆显摆。”  

“老爷子爱显摆。”  

张奕打开扇子假装端详道:“老爷子,这可是好玩意儿,可惜美中不足啊!”  

“怎么呢?”  

“扇面光秃秃一片,缺少灵魂。”  

“那怎么办呢?”  

张奕一副贱兮兮的样子道:“要不我给您画一个吧!”  

李孝庭怀疑道:“您还有这手艺?”  

“有,咱说相声之前是专门给人画扇面的,画的好啊。”  

“是嘛?”  

张奕道:“你爸爸一听,也行,找别人画还得花钱,找我画不用花钱啊,就把扇子交给我了。”  

“真让您画啊!”  

张奕点了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