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刘虞去青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玄德公!”刘和哭拜在刘备面前,“请玄德公相救我父,我当结草以报。”  

“快快请起,不必行此大礼。”刘备问道,“伯安公有何难?”  

“先前我父为与玄德公合兵迎圣驾,故尽起幽州之兵,不想半途而废。正巧此时公孙瓒骄纵,擅劫边关外族财货,我父未免公孙瓒势大,故而起兵攻之。不想为公孙瓒所败,现被公孙瓒擒获。不久必被公孙瓒所害,还望玄德公救之。”  

“玄德与公孙伯圭有旧,今若出言相救,恐伤旧情。”简雍说道。  

“主公,伯安公海内之望,公孙伯圭若杀伯安公,是失远近人心也。主公得救伯安公,亦为公孙伯圭着想。”孙乾委婉的说道。  

“我于伯圭兄有旧,然伯安公治备家乡卓有成效,百姓安居乐业,伯安公忠心王室,居功至伟,况伯安公与备同…”刘备顿了顿之后,说道,“我已有决断,此事还需公祐往幽州一行。”  

“是!”  

幽州蓟县“公祐远来辛苦。”公孙瓒说道,“我弟玄德遣公祐前来,有何要事?”  

“我主闻明公得幽州特来相贺,并遣乾送上贺礼。”孙乾说完递上礼单,关靖拿着递给公孙瓒。  

礼单只有少数东西,但是价值不菲。  

礼单:金百万钱、大米百万石、良马万匹。  

公孙瓒说道:“我弟如此礼重,我怎可生受?”  

“我主尚有一请求,请明公决断。”  

“但讲无妨。”公孙瓒拍胸脯道,“我弟所求,瓒必倾尽所有。”  

“故幽州牧之子于我主帐下做客,闻听乃父为明公所执,焦急万分,故而哭求我主。我主不忍,更兼刘幽州与我主同宗,故遣乾至此,望明公开恩,使其父子团聚,全其孝道。”  

“这…”公孙瓒脸色不太好看,说道,“公祐且回馆驿歇息,此事尚需商议。”  

“我主令我再三拜会明公,望明公早做决断。”  

孙乾走后,公孙瓒向关靖说道:“若放刘虞,此前奔走他处的刘虞旧部必聚其左右,幽州不得安宁;若不放,又恐伤了玄德情谊。实是难为!”  

“主公,刘玄德与主公有救命之恩,且有同窗之谊,况子干公亦在青州。如不得子干公同意,刘玄德必不会如此行事。望主公三思。”  

刘备让孙乾到幽州去的时候,当时也想让卢植给公孙瓒写个信,可卢植正巧生病。就因为这,连刘备的婚期都延后了,刘备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卢植养病。  

“玄德之恩不得不还,但又恐刘虞旧部为祸,如之奈何?”  

关靖知道公孙瓒想要杀了刘虞,但刘虞在幽州的名声太好了,杀了他会失去幽州本土的士人支持。关靖一直以来就想劝公孙瓒放了刘虞,只是一直没有机会。这次刘备派人来求情,正好让关靖看到机会。  

“主公可传言各地,就说:欲放刘虞前往青州,召其忠心之人护卫。刘虞旧部必汇聚蓟县,届时主公将彼等皆送至青州,彼等便为无根之木,我幽州可无后顾之忧。”关靖说道,“靖闻子干公病重,主公可遣使探望。方今袁绍势大,主公亦可与刘玄德结盟,共抗袁绍。”  

“汝所言甚善。”  

公孙瓒依计开始向幽州各地散播消息,逃往外地的鲜于辅得知消息,刚开始还以为这是公孙瓒想引诱他们前往蓟县,再杀了他们。  

这时,鲜于辅刚认识的阎柔说道:“伯安公仁义无双,远近之民皆受其恩,我愿前往蓟县,一探究竟。公孙瓒不识我,必无危险。”  

“如此,有劳了。”  

阎柔很快赶到蓟县,他不但看到了公孙瓒的公文布告,还见到了和孙乾站在一起的刘虞。阎柔明白公孙瓒为什么放刘虞了,他没有迟疑,马上赶回,告诉鲜于辅等人。  

鲜于辅等人得知消息,带着仅剩的各自的亲卫共数千人来到蓟县。鲜于辅等人见到刘虞,向刘虞哭拜请罪。  

“非你等之罪,实我之过也。”  

公孙瓒在一边说道:“我在此地好生招待刘使君,诸位何故如此?”  

“你!”鲜于银气愤非常。  

鲜于辅拦住了鲜于银,他明白现在最重要的是刘虞的安全,而不是和公孙瓒斗气。  

鲜于辅说道:“我等来此护卫主公,还望公孙公如约而行。”  

“我既有前言,自然不会失信于人。”  

公孙瓒如约放了刘虞,当然也不会没有一点防备,他让田楷率白马义从(扩充了)名为护送,实为押送,将刘虞等人礼送出境。  

袁绍这边,当他听说公孙瓒率兵护送刘虞经过冀州的时候,想要出兵拦截,将刘虞控制在自己手上,好让自己对幽州有出兵的名义。  

田丰说道:“主公,刘虞在幽州颇有名望,若我等出兵,但有不慎,使其死于乱军之中,则主公失幽州之心也。”  

沮授也说道:“公孙瓒使刘虞往青州,乃刘备因刘和之故所为。若主公阻挠,不但与刘备为敌,且有不孝之名,窃为主公不取也。”  

审配说道:“主公,出兵不可取,但也不可不防。为防彼辈行假途灭虢之计,可使儁乂将军率军前往护送。”  

“诸公所言甚善。”  

刘虞一行人从易县绕道渤海郡,等到南皮县(渤海郡治所)的时候,南面有一军迎面而来。  

众人看清旗帜,放松了下来。  

“末将牵招(守孝期已过),奉主公之令,前往恭迎伯安公。”  

“此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