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战斗开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盖伦阁下,龙禽骑手已经发现了诺克萨斯的军队。他们离老把关不足二十里,而且还在不断靠近。人数约有三万,携带大量攻城器械以及…五头成年龙蜥。”  

听完副官的汇报,盖伦挥了挥手,示意他下去。  

盖伦正拄着巨剑,站立在城头。  

“抬出来。”  

他说。  

那是一尊石像,背生双翅,身后带尾,脸上有棱有角。  

它是如此高大,几乎填满了老把关的城门。  

它脚踩着十六根滚木,被数不清的滑轮和钢索链接。而钢索的那头,则是数不清的公牛和士兵。  

他们喊着号子,好不容易才把它请出了老把关。  

贾若虽然和新兵们一同站在城墙的最侧翼,但他依然一眼就看见了这个大家伙。  

石像落地,溅起滚滚烟尘。  

加里奥!  

贾若心想。  

连它都来了,自己算是不虚此行。  

他用胳膊肘捅了捅身旁的尼克,小声道:“我说,我们只是来长见识的。开战后,一定要先保住自己的小命。”  

尼克翻了个白眼:“拜托,你都唠叨一早上惹。”  

“知道就好…”  

贾若忽然闭上了嘴,他看见教官来了。  

“计划有变,士兵们。盖伦阁下命令我们撤下城墙,在老把关前列为步兵方阵御敌。”  

即便没有军事常识的人也知道,失去了城墙和箭垛的防护,肯定会增加伤亡率。  

“没有办法。”  

教官语气低沉。  

“敌人出动了成年龙蜥,我们必须把它们挡在城墙外————如果它们撞到城墙,后果不堪设想。”  

没有多言,士兵们列为两队,整齐的下了城墙。  

不到半刻,城墙上只剩下了弓弩本事最佳的第二营和第四营。  

老把关其他的六个战营,在关前组成了七个步兵方阵,每个方阵的最前排的士兵都顶起了闪钢银盾。  

为什么会多一个方阵呢?因为盖伦在这里。  

他是无畏先锋的团长,无畏先锋团自然也在这里。  

无畏先锋团,由德玛西亚军中身经百战的精锐组成。  

随便挑出一个,都是响当当的英雄,他们的英勇事迹都印刻在自己的剑上。  

德玛西亚的酒馆和篝火旁,全都传唱着他们的故事。  

就拿盖伦身边的两人来说吧。  

黑发锐眼,蓄胡子的剑士是迪亚多鲁。  

他曾在哀伤之门凭一己之力对抗一整支崔法利人的军团,坚守了一整天。  

他旁边是来自让德勒的赛巴托,他杀掉过一头可怕的深渊巨蛆。  

那条怪物每一百年苏醒一次,肆虐猎食,但现在已经长眠不醒。  

它的巨牙被挂在嘉文国王的王宫大殿,紧挨着新挂上来的魔龙头骨————那是嘉文四世和他神秘同伴对嘉文三世的进献。  

无畏先锋,名副其实。  

只要有他们的战斗,他们就永远是先锋。  

比如现在,其余六个方阵都在他们身后雁翅排开,而他们就是大雁的雁头。  

盖伦,更是站在所有人的前面。  

巨剑已经被他提在了手里。  

盖伦完全有信心,能用这九千人守住老把关————德玛西亚军队以少胜多的例子,比比皆是。  

更别说他们身后还有老把关的城墙,以及禁魔石像加里奥。  

在不动用魔法的较量下,德玛西亚鲜有败绩。  

一声急促的哨鸣从半空传来,是作为斥候的龙骑骑手传来的讯息。  

诺克萨斯人马上就到了。  

在最侧翼的新兵营,颂丙包裹在板甲中,全身上下只露出眼睛。  

他紧了紧手中的剑,又检查了扣在左臂的盾。  

非常完美。它们和自己契合无比,就像无数次练习的那样,绝对不会脱手。  

颂丙的身边,是这个新兵营唯二没穿板甲的人。  

尼克和贾若,他们依旧是皮甲,说是怕影响他们出剑的速度。  

可真正的原因是,掺了禁魔石而锻造出来的银钢铠甲,会让他们俩很不舒服。  

“别紧张,颂丙。打完仗我一定请你出去吃一顿大餐。”  

贾若拍了拍颂丙的肩。  

其实他自己也有些紧张,他极力不去回忆上次杀人场景————维京海盗那次,遍地残肢断臂的场景,还在贾若脑子里。  

虽然不害怕,但他也不喜欢。  

轰隆隆贾若感受到地面传来的轻颤。  

东方的天边出现了赤色的洪流。是人,很多的人。  

扑棱,扑棱。  

刚刚归来的龙禽骑手再度出起飞,不过这一次,他们带去了德玛西亚的第一批礼物。  

七只德玛西亚银翼列成一排,骑手们从身后的背囊中取下一支支短矛,无需投掷,它们携带的重力势能就足够了。  

噗噗噗不断有诺克萨斯士兵被裹挟着巨力的短矛钉在了地上。  

但七位龙禽骑手还是太少了,这只是杯水车薪。  

赤色洪流中仅仅激起了几朵浪花,就恢复了秩序。  

龙禽骑手们把目光转向了那五头庞然大物。  

然而就在他们再次列队俯冲时,却遭到了魔法的轰击。  

小队长不得不命令拉升高度,避免伤亡。  

多放几发吧,等下你们就哑火了。龙禽骑手的小队长想。  

拉升高度后,短矛威力更盛,但失了准头。  

虽然又杀死了一批诺克萨斯士兵,但只有几支插在了龙蜥的背上。这无伤大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