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秦开之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头曼:“…”  

本单于会中计么?  

没有!  

头曼放心笑着:“不,本单于没有中计,只是将计就计,使我匈奴狼族永远的占据这一片广袤无瀚的肥沃土地。”  

我是狼族第一代单于,势必要将部族带上最辉煌的巅峰,  

这是本单于,最大的心愿。  

为此甘愿冒些风险,  

再说,还有月狼之裔相助,就算是陷阱,也将在我匈奴狼族无情的铁蹄下崩溃。  

区区东胡人,呵呵。  

对于部族的力量,头曼很自信。  

******  

“我说过你们让开吧,不要真逼我动手,不然我出手可是没有个轻重哦!”魏无羡府邸门口,一个约十来岁左右的孩童,张牙舞爪地挥舞着他的小拳头。  

对门口的守卫,表情严肃又认真的说道。  

小脸上似乎在警告,也像是在提醒,他很厉害,不要招惹他。  

门口守卫强憋着笑意,说道:“小,小先生来投公子,本该欢迎,可是你年纪尚幼,怎么能够去抵御胡人披甲杀敌呢,还是快回家吧。”  

小孩脸色一紧,愤怒道:“你不要因为我的年纪小而轻视我,燕国勇士甚多,不是只有乐师高渐离才有驱逐胡人的胆量和气魄,还有我,秦舞阳!”  

“虽今年不过十岁但也愿意与公子一同出塞,共抗胡人。”  

“你快让开,让我进去!再敢阻拦就别怪我不顾公子颜面,将你们这些一个个打倒。”秦舞阳垫着脚,做出进攻的姿势,气鼓鼓地盯着门口的守卫。  

就准备直冲进去,  

身后蓦然响起一道疑惑的声音,清朗而响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  

守卫一视,原来是荆轲,  

不禁拱手行礼解释道:“荆轲先生,这位小先生说是要来投奔公子,去抵抗胡人,心意虽值得称赞,但是…”  

荆轲点头,心里顿时了然。  

转头便笑脸洋溢,对这小孩童和蔼道:“小小年纪却有大人不具备的胆量,但公子早有规定,此去塞外路途艰险,福祸难料,故十五岁以下,四十以上,皆不招收,就不要再为难守卫大哥。”  

“不如等到你再年长几岁,再去也不迟,先回去吧,小先生。”  

荆轲和和气气说道,  

没想到小孩竟然不领情,  

只见他似小大人般,摆摆手,将双手负在背后,语气坚定道:“不行!今天一定要见到公子,这塞外,我是非去不可,不能让天下人笑话,燕国只有高渐离才有这样的胆量。”  

得,还扛上了。  

荆轲不禁塞笑:“年纪小小,也想学高渐离扬名天下么,”  

“当然,我秦舞阳未必逊色于高渐离。”秦舞阳背负着手,神气说道。  

我可是很厉害的。  

“秦舞阳?秦开之孙么?”荆轲忖度道。  

他曾经在酒馆也听过秦舞阳的大名,拥有一些勇力,却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小混世魔王,  

敢快意恩仇,又鲁莽中二,当街殴打权贵,被人告到朝堂,  

因为年纪尚小,又是大将秦开之孙。  

不好责罚,  

让燕王也一阵头疼,最后干脆索性不闻不问,  

随便他怎么闹腾,只要不太过分,  

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燕王都对他无可奈何,更何况其他人呢,  

还真有点不好办,  

荆轲快速思索,对于秦舞阳的信息在脑海里过滤了一遍。  

不觉砸砸嘴巴,有些幸灾乐祸。  

“无羡,麻烦上门看你怎么处理。”  

是同意还是拒绝,这混世小魔王可不是那么好说话,  

折腾起来,恐怕你想过的清静日子就没咯。  

荆轲想着心里偷笑,对秦舞阳道:“走吧,我带你去见公子,但他究竟如何决定,那我就帮不了了。”  

“真的!?”秦舞阳的小脸顿时充满激动和欣喜。  

红扑扑的,显得很可爱。  

让荆轲差点忍不住,用手捏一下。  

一个哆嗦,想起这个小孩可是蓟城有名的小魔王,立马强忍住了。  

秦舞阳兴奋的望着荆轲,丝毫没有想到他的脸,有幸逃过一劫。  

不怕生,反而到处东张西望,一蹦一跳跟着荆轲,进了院内。  

穿过庭院的屋里头,一堆人围着棋盘,观察着杀得难分难解的棋局,点头评论。  

只有一个不太和谐的画面,穿插在众人之间,  

魏无羡坐在火炉旁,身上还裹着一张接起的厚厚兽皮。  

只有时不时出子的时候,才快速伸出一只手将棋子落在棋盘上,  

刚放下,便快速缩了回去。  

顺便又紧了紧身上的兽皮,  

如此反复的动作接二连三,伸出手落子,缩回去裹紧,不给冷空气一丝一毫的机会。  

就是这么无情,  

拒绝大自然的馈赠。  

而对面执棋的名士陈余,每见自家君上一钻一缩的下棋,都不禁嘴角抽搐。  

“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算是攻心之策么?”  

至于其他人也早见怪不怪,  

习惯了自家主公偶尔抽风。  

只有新加入的高渐离在魂游天外,怀疑人生选择。  

“公子,荆…”梅三娘从门外推门进来,直直走到魏无羡身边,低头附在耳边道。  

殊不知她的公子,在推门时风雪吹入,身子不禁抖了一下。  

“让荆兄带他进来吧,”魏无羡愣了一下,随即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