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解释麻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燕丹没想到在他眼皮底下,也是好不热闹,  

“名家也来了,怎么好像没看到。”  

魏无羡疑惑,逐各再仔细看了一遍,田光、陈胜、田猛、绯烟、湘夫人,还有以面具遮脸的少女,  

难道名家来的是…  

不会吧,  

真的是那一位?!  

定晴一看果然比其他少女,要肥硕些,  

不经意间恰好撞上,对方的眼神。  

肥硕少女捂着面具,害羞扭动姿态曼妙,故作矫揉:“哎呀呀,公子这么直勾勾的盯着人家,人家会害羞的,就算公子长得气宇轩昂,仍情不自禁被人家吸引,也不要这般无礼嘛!”  

“公子好讨厌!”肥硕少女媚态百出,最后兰花一指,面具遮挡撇过头,貌似羞涩。  

这姿态,这动作,这体形,实锤了,  

除了名家公孙玲珑,天底下不会再有第二人,  

魏无羡顿时后背惊出冷汗,打了一个激凌,胆颤心惊。  

“人家可早对公子敬仰万分,可一直没有机会,今日有缘才得以相聚,看来我与公子之间的缘分非浅,公子你说对不对?”公孙玲珑娇笑道,笑时身体一颤一颤,一举一动充满某种魅惑。  

魏无羡拼命揉太阳穴,脑壳疼!  

“这不是子房命中注定的劫数么,怎么到我这来了。”  

少年轻呼一口气,“这位胖大…”  

“嗯!?”公孙玲珑的鼻音猛然加重。  

魏无羡假装咳嗽,拼命挣扎:“咳姑娘,无羡刚才看有一阵风刮过,这才转头从北望到南,并非有意去看姑娘,况且立志誓扫胡人还边境太平,壮志未酬何以家为,在下对男女之事,没有半分想法,英雄儿女情自古两难全,无羡绝非良配。”  

“倒没想到公子竟有此壮志,失敬失敬。”阴阳家东君焱妃素齿朱唇轻笑,  

“我看公子大可不必如此,有道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怎么能因志向错过人生大事呢,不妥不妥。”荆轲一边忙着低头倒酒,一边插话说道,  

魏无羡:“…”  

荆兄你这是酒喝多,还是以为我的剑不快了,  

信不信将剑从你喉咙捅进,再至五谷轮回处拔出,  

让你从此断绝酒瘾,  

魏无羡心里怒骂,板着脸仰天长叹:“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不创功业,这位兄台勿要再提这等堕落志气之语,魏无羡甘为大丈夫,不做女儿态。”  

一言一行中,豪情划破长空。  

“咳咳咳…”一阵咳嗽声打断谈话,无法再继续下去,  

六指黑侠委婉提醒:“诸位可别忘了来者是客,对东道主还是要秉持尊重,更何况乎一国储君。”  

对于太子丹,六指黑侠也是比较看好的,在整个天下,他只看好三人,第一是魏无羡、第二是秦王政,墨家在咸阳也有分部,第三人便是太子丹。  

认为结束天下纷乱,唯有这三人。  

曾经他最看好,秦王嬴政,  

而现在是…  

————  

“无他,惟侠与义二字。”燕丹慢慢吐出,图穷匕见,开黄金台招贤养士志在报强嬴,  

区区一国公子,尚且为抒壮志敢如此,  

我燕丹岂会输于他人,  

今生若不报秦,孤绝不罢休。  

表面对诸子百家微笑,手指紧紧地掐入肉里,没有一丝疼痛。  

心已坚硬如铁。  

“侠与义么,”伏念低声说道。  

田光低头沉思,  

墨家钜子六指黑侠也在细念品味。  

“侠义侠义,原本同一意思,却拆开做两字解读,侠和义的区别,倒是有趣。”  

公孙玲珑却笑答:“侠就是义,有义才称为侠,侠是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义不过心中公正合宜的道理,合乎内心就去行侠仗义,与内心侠道截然相反就拒绝去做,侠能产生义,义也能诞生侠。侠义本一体,诸位何须再多论。”  

公孙玲珑一席话,尽显名家诡辩之才。  

“没想到,这公孙玲珑年纪轻轻已深诣名家辩论之理,后生可畏。”农家侠魁田光暗暗感喟,  

不过,好在我农家也有后起之秀,陈胜、田猛皆可独当一面。  

田光想到这里,不由欣慰。  

“公孙先生,不愧为公孙龙之后,一番见解让人大开眼界。还有哪一位先生,对此另有见解,不妨出来解惑。”高台上的太子丹,见公孙玲珑的诡辩快要冷场,便连忙插言将话题圆回来。  

公孙玲珑使燕丹心里不觉有些恼怒。  

“奉天行道,善德仁勇,称之为侠,  

守德仗义,礼智忠信,方可为义。”  

小圣贤庄的伏念道出了他对侠义的理解。  

让其他人不禁点头,  

没错,  

就是儒家的那股子味道,  

仁、义、礼、智、信,反正逃不了,  

六指黑侠嘴角微微地扯动,  

燕丹抚掌笑道:“伏念先生不愧被看好为儒家,未来的掌舵人,言行中蕴含孔孟之理,意义非凡。”  

转头一扫,见魏无羡旁若无人,独自享美味佳肴,对刚才谈论的话题好似兴趣索然,  

太子丹不由脸色一沉,随即又变脸,含笑说道:“无羡公子怎么入席后,竟一言不发,难道是我燕丹有礼遇不到之处,是了是了,公子远道而来,是燕国上宾,燕丹忙碌招呼百家,才忘记向公子敬酒,的确有失礼。”  

燕丹举起酒樽,一饮而尽放下酒樽后:“公子可感到丹的诚意,燕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