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路见不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只见长廊里围着十来个人,一个女生和另外三个女生在争吵着,其余人则是在做一个合格的吃瓜群众。  

从遥远的上古时代到现代,华夏人似乎都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十分热衷于看热闹。  

如果用时髦点的话来说,就是吃瓜群众。  

宁羽几人也来到了长廊,静候事态发展。  

只见一个温婉少女身着宋裤,眼带泪花,却死死地盯着对面的三个女生,眼含怒火。  

如果说眼神可以杀人的话,对面三个已经粉身碎骨了。  

反观宋裤少女对面的三个女学生,面带不屑,化着淡妆,衣着精致,完全没有把宋裤少女放在心上。  

赤城一中对于学生管理较严格,绝大部分女生都穿着校服素颜示人。  

这三人穿着打扮,再加上不差的底子,在学生里面也算比较引人注目。  

对于青春期荷尔蒙分泌过多的少年来说,这就是他们心心念念的女神。  

众人看着宋裤少女和对面争吵,李琨见有个穿的似乎是汉服,不由得向宁羽示意。  

宁羽却摆了摆手,让李琨稍安勿躁,暂时却没有插手的想法。  

虽然少女穿着汉服,也是一个汉服爱好者,不过宁羽还不知道事情的起因经过。  

帮理不帮亲可不是宁羽的作风,没有弄清楚事情经过前,宁羽不打算插手。  

现在有很多汉服爱好者,在没有弄清楚争端的起因经过,就拉偏架。  

有的时候明明是自己这边的人有错,却视而不见,反而责怪别人。  

汉服的名声越来越差,有一部分就是因为这个缘故。  

这也算是华夏人的一个劣根吧。  

除了汉服群体,在许多圈子里面,也存在着帮亲不帮理的现象。  

宋裤少女气质儒雅,说话细声细语,一看就知道平时是一个乖乖女,很少经历过这种场面。  

对面的三个人轻轻松松就怼的她说不出话来,只见她气的满脸通红,眼泪都快流下来了。  

宁羽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各位,都是一个学校的。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在场的人转头望向宁羽,人生百态在这十余人的脸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宋裤少女对于宁羽的解围十分感激,对面三个少女却面带厌恶,望向宁羽的眼睛里包含怒意。  

围观的人群见有人介入,不由得更加兴奋了。  

“关你什么事,还是说你看她长得不错,想来个英雄救美?”  

这阴阳怪气的话在场的人都听见了,宁羽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围观的人却笑了起来,不过也有几人怕麻烦上身,赶紧离开了。  

宋裤少女也是神色微变。  

苟伟却是个急性子,张了张嘴就打算和对方大战三百个回合。  

“如果你想继续吵下去,想让校教导处也知道,那么我奉陪。  

毕竟,学校可是不允许化妆的。”  

宁羽并不想理这几个人,淡淡的说完之后,示意宋裤少女和他一起离开。  

“怎么?穿了奇装异服不敢见老师吗?那就不要穿啊,反正我们不怕见老师。”  

“就是就是。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穿这种衣服。  

大晚上的千万别出来哦,我怕你吓着人。”  

宁羽闻言猛得转过身来,瞪大了双眼望着几人,那眼里饱含着愤怒,还有一股恨铁不成钢的悲哀。  

她们的争吵宁羽没有贸然介入,因为他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后来出言帮助宋裤少女解围,也是觉得几人做的太过分了。  

所以才出言解围,仅此而已。  

但是现在这几句话是真的把宁羽惹怒了。  

汉服从来就不是奇装异服!  

这并不是宁羽搞双标,而是不能接受别人对汉服的侮辱。  

你可以说自己的想法,但是不能侮辱。  

正所谓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如果说系统面板有怒气值这个属性,那么宁羽的怒气栏早就已经爆表了。  

几人被宁羽的眼神镇住了,张了张嘴,没有开口。  

“她穿的不是奇装异服,是宋裤,是汉服的一种。  

汉服,是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民族文化。  

你可以不穿,但是别人穿的时候,请不要随意评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他们敢于去传承汉文化。这是一种壮举。  

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脊梁。  

那么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不,甚至连咸鱼都不如。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洋洋得意。”  

宁羽一字一句的说着,在场的人似乎也被宁羽的所作所为镇住了。  

有人忍不住叫了声好,给宁羽鼓掌,随后,一大片的掌声响了起来。  

系统似乎也很给面子,提示声也和掌声一起在耳边响起,不过宁羽并没有急着查看。  

在网上,这句话一直都很火。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无数人用他来调侃各种情况。  

现在场面就很安静,不过宁羽却没有一丝丝的害怕。  

那三个女生听着耳边的掌声,也不知道怎么反驳。  

正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起来,那三个女生借机放了几句狠话,然后急忙向着教室跑去。  

人群也散了,宋裤少女连连向宁羽道谢。  

宁羽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  

原来她叫张幼楚,也是刚刚接触汉服。  

这是她第一次穿汉服,打算和同学们分享汉服之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