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回玉海(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阿宇不用这么客气,每次都带这么多东西过来。”  

夏宇只笑着回答道,“奶奶说这话就见外了,又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都是自己家里的。我要敢不带的话,外婆舅妈、老爸老妈他们都不会放过我的。”  

白羽娇也笑着说,“外婆舅妈她们真的太热情,不收都不行。叔叔阿姨更是如此,奶奶这几天都不用去市场买菜了。”  

“你们两孩子!”奶奶嘴上客气,脸上的笑容却是异常开心,“怎么没看见小雪,没跟你们一起过来吗?”  

“她们直接回家了,明天就要开学,先回去收拾整理东西。”夏宇回答道。  

奶奶就说该叫她们到家里来坐坐的。  

白羽娇笑着说是以后有机会,夏雪还有两年的大学时光。  

夏宇这会自是跑不掉的,奶奶叫了他留这边一起吃晚饭。  

白高睿不操心厨房这些的事情,但也是享受高品质生活,喜欢美食的。  

他跟两小年轻也特聊得来,等奶奶这边和他们各种寒暄关切完毕之后,也叫他们一起喝茶聊天,顺便欣赏一下他的藏品。  

美其名曰,路上辛苦了,坐下好好休息一会。  

这次夏宇除了海鲜、蔬菜、土鸡蛋以及海鲜干货外,并没有带其他的东西过来。  

他之前都搞瓷器还有金锭过来的。  

白高睿也根本不奇怪,几个人有“共同事业”,消息沟通也一直很及时。  

主要是白羽娇在其中穿针引线。  

在他们出发去集州岛之前,带出去给大爷爷白高泽帮忙,过海关,往御祥斋发的两大箱“海外回流”的瓷器,御祥斋早就已经收到。  

这并不算什么难事,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到这么多的好东西。然后,又怎么运到港城去。  

这样“回流”的瓷器,虽然还是很难上拍卖行。  

拍卖行查文物的传承比较严,但已经算是有了合法的身份,有海关的印章,当然,也缴纳了关税。  

这关税还挺高的,估价百分十三的增值税。  

要不是夏宇这算是无本生意,搞这样的“回流”,简直就是血亏的节奏,要是在国内还卖不出去的话,更是会直接炸裂。  

实力不济的古董商,这样的搞的话,资金链断裂分分钟的事情。  

这次也算是先试试水,做做尝试。  

据说已经有人提议,降低进口文物的关税。  

对比在港城,入关文物是不需要缴纳关税的。  

所以很多国内的拍卖行,都把重心放在了港城。  

这会几个人也在探讨,这样的海外回流,做起来到底值不值得。  

但毫无疑问,这也是唯一的,合法进入国内的渠道。  

白高睿他们御祥斋,出手这样“回流”的瓷器时,就不用担心那么多。  

夏宇当然觉得这是值得的,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其实算是最好的了!  

他自己不觉得亏的话,白羽娇和白高睿自然也没什么好说的,支持他的决定就是。  

他在集州岛搞到的元青花,也会采取类似的操作手法。  

先转道港城停留一段时间之后,然后再带回内地。  

几个人交流了好一阵子,白高睿也给两年轻人单独相处的空间。  

白羽娇带着他回到自己房间后,也有跟他说起,她和爷爷明天去港城的事情,也问他,“老公要不要和我们一起去港城?”  

夏宇马上就明白她的意思,也只说,“我这两天要在玉海办点事情,先把去安南的签证搞好。老婆你们自己过去就好,但千万要注意安全。”  

“知道的啦!”白羽娇点头,“要有什么消息的话,我会第一时间通知老公的。”  

至于夏宇去安南的事情,原本是会更早的。  

但由于白羽娇想跟他一起出国去玩,加上夏雪和陈文秀她们也想去旅游。  

这才暂时搁置下来,转而去了集州岛。  

不过前趟去集州岛的收获,也是远远超出夏宇的预料,不管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还是其他什么因素。  

白羽娇她们都是促成他发现元代沉船,以及船上珍贵元青花的大功臣。  

夏宇说她旺夫还真还不算调侃,她自己也很满意这样的设定。本来这边的人就听迷信这些的,港奥那边更是如此。在港城做古董生意的白高泽就是如此,似乎老一辈的都很信这些。  

两人这些天都在一起,马上就要短暂分开,白羽娇还挺舍不得。  

夏宇倒是还好,但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就是送命的节奏。  

白瀚海夫妻回来吃晚饭,已经是晚上六点半。  

夏宇陪着她家人一起吃了晚饭,又陪着他们聊了一会天之后,就告辞离开。  

白羽娇这次又在渔村呆了一个星期,每天都有跟家里人联系,主要是母亲和奶奶。  

她们也都知道,这姑娘在那边玩得特别开心,吃的也都是最新鲜美味的海鲜,完全不想回玉海来。  

要不是这次夏雪她们开学早,估计她会一直在渔村呆下去。  

回到玉海后,她也没打算在家里多呆,明天一大早,就和白高睿去港城。  

白瀚海夫妻俩也完全吐槽不能,奶奶倒是挺看得开的,“小娇现在还没嫁人,等结婚了,一个月能回家看我们一次就不错了!”  

白羽娇笑着道,“瞧奶奶说得,我离结婚还早着呢!再说,就算以后结婚了,也会经常回家的,只要爷爷奶奶不嫌弃我。”  

“瞧你这孩子说得!我们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