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满载而归(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完全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空间里的渔获相当多,龙虾、螃蟹、海虾、鲍鱼、海参、黑毛鱼、真鲷鱼等等各类海鲜,应有尽有。  

好在这些海鲜都能在里面养上一段时间而不会死翘翘,到时候自己吃,或者处理给周辰家的海鲜酒楼都是没问题的。  

夏宇的关注重点也不在这些海鲜上,他所打捞的这条元代沉船,才是他急需处理。  

首先,各种瓷器,都是需要进行清洁、脱水、修复、加固处理的。  

最为珍贵的元青花更是如此。  

可以说,这样元青花的价格,比同等重的黄金贵得多。  

就拿他最早发现的那只“文姬归汉”元青花图罐来说吧,倘若放在市场上,以现在的市场价,卖到三亿问题应该不大。  

毕竟品相保存得特别完整,没有任何的磕碰,这是被埋在海底泥沙之下的最好结果。  

这样的人物故事元青花,举世罕见。  

据他所知,“文姬归汉”的元青花图罐,现在市面上包括各大博物馆,都没见到一件真品。  

没经过鉴定的不算,因为市面上的元青花数量着实太多,已经不是搞收藏的人手一件可以满足的,很多人都收藏上百件元青花的天。  

而“文姬归汉”这样的元青花图罐,肯定是有人在做的。  

做元青花的“艺术品”,人家也都是特别努力的,在各大元青花标准器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推陈出新,积极创作更多品类的元青花。  

但凡是传统人物故事纹,基本都能找到对应的。  

不管是英雄传奇故事、历史传奇故事,名人传奇故事,孝子传奇故事、佛仙传奇故事等等。  

可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当然,这对他来说,并不是坏事。  

反正夏宇自己是肯定不会去买这些元青花瓷器的。  

这能让他拿出元青花瓷器来的时候,没那么多的担忧。  

毕竟,人家巴不得叫人承认他手里的元青花。  

好像有关部门,也没有去追究他们的责任,问他们手里的元青花究竟哪里来的,然后送去吃免费餐之类的。  

哪怕有人信誓旦旦说是自己手里的上百件元青花,全都是亲自挖出来的…  

估计也都把这类人当成是走火入魔的傻子。  

其实市面上流通的,是有元青花的。  

别的地方不说,单单琼州岛那边,就有渔民从细沙群岛,捞起不少的元青花回来,有瓷片也有比较完整的东西。  

之所以敢这么肯定,是因为差不多十来年前,就有国家水下考古队,在细沙群岛附近,发现了元青花的瓷片。他们也是得到渔民的指引,才找到的。  

而且这些发现元青花瓷片的地方,都有被打捞过的痕迹。  

但国家层面正式承认的民间元青花并没有,不好鉴定真假是一方面,也有怕引起大家效仿的因素。  

总之,原因很多,也难说究竟是好是坏。  

国家水下考古队发现的元青花自是例外,也是公开的资料,大家都能查得到。  

除了海捞元青花,各地出土的元青花数量也不少,而且,遍布世界各地。  

基本就是陆地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和地区,都有出土。  

比如,西北好些地区就有出土不少的元青花,在当地博物馆可以看到不说,一些大型的博物馆,也都会借来展览。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发现的元青花的地区就更多。  

东南亚几个国家都有发现,阿三那也有,中东地区就不说。馆藏元青花数量最多的就是土鸡国和波斯国。  

非洲东海岸的很多地区都有发现元青花,比如肯尼亚,也是发现中国瓷器特别多的地方。  

肯尼亚也是当初郑和船队的目的地之一,还挖掘出郑和的船队,至今也很多人自称是明朝后裔。  

日韩地区,特别扶桑国,出土的元青花数量也相当多,几乎东海航线上的各县市都有出土,他们馆藏的元青花数量更不少。  

夏宇亲自打捞出来的这些元青花瓷器,自然不会有假。  

真东西,他也并不担心不得到市场的认可。  

事实上,他还要仔细斟酌,究竟该拿哪些出去换钱。  

全部都自己收藏也不现实,但绝大部分都自己留着是一定的。  

在这之前,夏宇还是要先把这些青花瓷都处理好。  

清洁、脱水、修复加固等一系列程序,一个也不能少。  

而除了瓷器外,他后面几天,打捞的沉船宝贝也非常多,而且特别重,也消耗了他大量的体力和精力。  

瓷器是放在船舱里,而在沉船的最底部,还有数量众多的石材以及紫檀木。这个他有数清楚,石材有32块,紫檀木有865根。  

这和年代相近的新安沉船上的货物差不多,也说明了,当初的元代和扶桑的贸易中,石材和紫檀木,也是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石材是中国产的。  

但紫檀木,就是从热带地区转运过来的,温带地区并不产紫檀木。  

除了这些石材和紫檀木外,他还把船体本身都统统收进了空间里。收这些大块头又特别重的东西,真是耗神费力。  

他把沉船和上面的宝贝都收了之后,自然没忘记把现场其他地方的泥沙给填了过去,也顺便找找附近散落的宝贝,有发现的,也都一并收了。  

现在回国之后,就剩下精细活。  

把这艘沉船上的好宝贝,都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