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更大惊喜(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她也琢磨着放这边确实不安全,还有就是如何顺利带出集州岛,这方面的问题,夏宇说他自己解决就好,用不着她太过操心。  

只说起如何机将元青花安全出手的问题,白羽娇也越发觉得,“老公回头还是把户籍弄到港城去,这样多少会好些…”  

夏宇点头,他干沉船打捞这事风险很大,之前两人就有商量过这事,搞成港城户口的话,有关部门多少也是会有些顾虑影响的。  

白羽娇也还是说,“我让大爷爷他们帮忙,应该可以很快搞定户籍问题的。”  

国内那边的话,也都还是做成“文物回流”的模式。  

很多人去扶桑国淘些瓷器回国,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市场上最火热的“元青花”,至于这些元青花究竟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可以的话,不管是夏宇还是白羽娇,都更希望这些珍贵的瓷器,能留在国内,卖给国人自然是最好的。  

但前期需要启动资金,要不然,没钱连户籍的事情都办不成。港城以前做投资移民,起码也得上千万的资金才行。  

至于接下来的安排,也都还是和以往一样,白羽娇和夏雪她们一起游玩,夏宇忙他自己的事情。  

被夏宇夸旺夫,白羽娇还挺开心的,谈完正事之后,也充分展示她能旺夫的雄厚资本。  

夏宇倒是没有沉醉温柔乡不可自拔,这艘元代沉船的打捞,时间还是相当紧张的。他也希望早点打捞完毕,避免节外生枝。  

肯定不能让棒国发现,要不然,以他们的德性,知道他干了这么大一票的话,他就休想安全回国去。  

激情互动之后休息几个小时,夏宇又在天不亮的时候,就下海去了。  

他这天也是直奔主题,直接潜泳去沉船所在点。  

有金手指在身就是有这样的好处,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去到想去的地方。  

这艘船的船体上部已经腐朽,下部埋藏在海泥之下,保存较好。  

夏宇连同船体一起,通通收入空间之中。  

在收入空间的时候,也记好船体的位置,以便将来还原。  

他也发现,这艘沉船和之前棒国海域的新安沉船,体型一致。  

再从龙骨的构造和链接方式,以及隔舱壁、舱壁肋骨的构造和装配,都与中国木船建造技术一致,因此,认定这艘船是建造于胡建的福船船型。  

这大船能装载的货物可是相当多的。  

他在清理的时候,又发现了一批铜钱,估摸着至少得有一万枚以上。数量一多就不值钱,都还是先收着。  

瓷器是他关注的重点,不管是龙泉青瓷,还是元青花,都是重要的文物。  

清理这些瓷器的时候,速度就快不起来。  

好处是,他也更清楚的知道,这艘沉船里究竟都有些什么样的瓷器。  

昨天他所打捞到的“文姬归汉”青花图罐只是其中之一,今天他又在同一个船舱里,发现了四个存放在一起的,保存得也都特别完好三国故事纹的青花大图罐。  

描绘的场景分别是,“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以及“甘露寺刘备招亲”。  

三国故事,一直是扶桑人喜欢的题材。  

这让他欣喜万分的同时,又感觉到一阵后怕。  

因为光他现在所发现的这五件人物故事元青花图罐,就能颠覆大家对元青花的认识。  

据说现在世界上,这样的罐子不超过十件,也是“鬼谷子下山”能拍出天价的重要原因,物以稀为贵呀!  

他这手里一下就有五件,他估摸着可能还不止,继续打捞的话,说不定能发现更多这样的大罐。  

但仔细想想,其实也很正常。  

这样一艘商船,冒着巨大的风险去扶桑,带着的也是寺庙订购的瓷器,肯定装得越多越好。  

失事沉没海底的时候,这些瓷器肯定是没办法抢救出去的,人能活着就不容易。要带着逃命的话,顶多也是带轻便的金银珠宝。  

还有,在当时,元青花瓷器的价值,也远没现在这么高。  

而除了价值最高的人物故事元青花外,其他品类的青花瓷器,价值也相当高。  

比如,同样是青花罐,就有和扶桑国内馆藏差不多的,青花海水云龙纹罐,青花缠枝牡丹兽耳大罐,双龙纹兽耳大罐,鱼纹大罐。  

这原本就算扶桑国大量订制的元青花,特别是他们的寺庙,特别有钱。  

夏宇还琢磨着,继续打捞的话,说不定能发现这些订制元青花寺庙的具体名字。  

他熟读历史,自是清楚,之前的新安沉船上,就有找到一些木简墨书铭文,上面就有“东福寺”“钓寂庵”“答琦宫”等扶桑寺社名。  

这两艘船的年代相近,订货的寺庙应该都是这些。  

但新安沉船上没有发现任何的元青花,说明其年代在元青花烧造出来之前。  

夏宇也越发觉得自己撞了大运,完全有天降横财的感觉。  

可以说,光他现在,还没完全打捞完毕的情况下,在这艘沉船的找到的元青花瓷器,就跟现在市面上有确凿证明的元青花数量,甚至都还要多得多…  

相传现存的元青花数量不过三百多件,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数字不准确,民间的元青花数量也相当多。  

这些夏宇管不着,他只知道,他在这艘沉船中发现的元青花,都是真品就对了。  

哪怕这其中大部分的青花瓷,都是生活实用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