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章:悟道石(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禹枫走了,但契科儿却来了,陈阳让齐英去与契科儿谈判。  

由于两个主子已经达成一致意见,所以谈判非常顺利,诸天万划出东城区为幽灵一族的禁区,夜里开放,幽灵一族不得进入。  

同时一个个造物境的幽灵连夜来到城主府效命,不过他们天亮之后还得离开。  

幽灵一族之所以一直没有入侵生灵世界,也是因为他们无法在白天生存,所以他们对入侵生灵世界是持不同意见的。  

还有就是,三天后,陈阳要在入口入接收一千个羽化幽灵等等等等。  

总之,齐英这个负责谈判的签订协议之后,都显得极度不可思议!  

铁修罗在位之时,可从来没有这么多的想法,他和幽灵一族不供戴天一样,根本就没有合作过或者联络过!  

但是现在,这陈阳才上任几天啊,竟然和幽灵合作联手了!  

幽灵也做出如此之大的让步。  

前所未所,史无前例。  

天亮之后,陈阳继续开了南北二城,他不想浪费自己的精力,两个城门开启足够了,城门也够大,多排一会儿队就有了。  

“齐英,你负责东城区的改造与招商事宜,东城区要打造成夜里的闹市,所以吃喝玩乐住一样不能少,且赋税不能低。”  

“还有,属于诸天城的产业,全部改造成客栈,尽量将客栈盖得更高一些,这样入住的人也会更多。”  

“嗯,不急着开业,一些设施到位后再开业就行了。”  

“诸天城死气沉沉的,总要注入一些活力不是吗?”  

“城主大人圣明啊!”齐英这时候赞道:“东城区夜里一开放,我诸天城的商业必会再上新台阶,今年的赋税也会翻倍。”  

“嗯,前期可能会有人观望,你趁着观望时,让三帅八将他们也都入手东城区产业,能给你们谋一些福利,也算是本城主的一点心意。”  

“是,多谢城主大人!”  

三帅八将在诸天城自然有产业,不过现在陈阳明着告诉他们可以提前一步入手东城区,这肯定会让他们成为商业大头的。  

这是大好事。  

齐英领命离去,陈阳把大殿门关上,开始修练!  

他的确得修练了,境界太低,斩杀永生境很困难。  

而现在,那秦羽的悟道石和禹枫的悟道石都在他手,所以参悟一下还是可以的。  

所谓悟道石,就是一个人修练一生的经验,都刻录到了石之中,神念进入之后,就会感知这个强者修行的心得和修行历程。  

陈阳先是拿出了禹枫的悟道石,进入后就看到了一个七八岁的少年正在修练,那少年修练之地是一处豪华的大院子,有专业人员指点,讲术幽灵一族的修行之法!  

陈阳默默观看,也默默倾听,少年一天一天长大,也一天一天变强。  

他的修行之路并不顺畅,从小到大经常被刺杀,最惨的一次是他的宫殿中着了一场大火,他母亲为了救他而葬身火海。  

那一次如果没有他母亲,他就已经死了!  

然后在成长之路上还有数次被暗杀的经历。  

不用猜,都是他的兄弟们干的。  

他的父亲也的确不喜欢他,他是诸多皇子中最不得势的那个,没有大臣支持他,也没有忠心的部下!  

他曾一度颓废,也曾一度彷徨。  

他开始蛰伏,不争权,不夺利,甚至谈出了皇城圈子。  

他也是诸多皇子中唯一一个没有被封王的皇子!  

没错,就算他是永生境,但他到现在都不是王爷,而是皇子殿下,倒是有公爵的爵位。  

他的父亲天生就不喜欢他的,因为他的母亲曾经试图暗杀过他父亲,所以致使他父亲从来没有正眼看过他!  

直到他成了造物境,他父亲对他的态度才稍有好转。  

但也仅仅是好转。  

而他能成就造物境,也没有什么奇遇之类的,全凭自己对大道的感悟,对命运的感悟!  

造物境,需感悟命运,感悟大道,这个感悟要完全靠自己才行,并不是靠宝物或天材地宝,或者别人教。  

而是完完全全要靠自己对大道的了解。  

何谓造物?造物首先要拥有五行阴阳法则,然后还要有命运法则,规则之力等等等等。  

因为世间任何一件物品其属性,无非就是金木水火土,就好像是化学结构一样。  

当你拥有了五行阴阳法则,又有了一丝命运之力,你就可以凭空造物。  

自然,凭空能造出东西,也并不是造物境。  

造物,是一种境界,如果说羽化是灵魂意识的升华,那么造物就是‘道的升华’。  

陈阳似懂非懂,毕竟每个人对道的感悟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成就造物的必需要优件有三个:一,五行阴阳。二命运之力。三,感悟大道!  

缺一不可!  

陈阳仔细看完禹枫成就造物的过程后,就继续往下看!  

禹枫成就造物之后,成就永生境也很奇葩,因为他误入了他父亲的永生之门!  

没错,想成永生,那就得进入永生之门才行!  

而永生之门,虚无缥缈,有人成就永生,需要进入别人的永生之门,但也有人能自己感悟或塑造出永生之门!  

进入别人的永生之门,那就是小宇宙之主。  

而小宇宙之主之间也还有分别,比如说禹枫,他虽然进了永生之门,但也仅仅得到永生之力,成就永生境罢了!  

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