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皇上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徐文颖跪在朱翊镠旁边。  

见朱翊镠如此失落的情绪,她也不敢出声,只是默默地跪着。  

反倒是朱翊镠先开口了,但语气犹如从地狱中传来:“你也出去吧。”  

“我想多陪姐姐一会儿。”徐文颖热泪盈眶地道。但其实后面还有一句话,“还要陪你,瞧你现在低迷的状态。”  

朱翊镠便不做声了,望着李之怿静静地躺在那儿,想着从前两人交往的点点滴滴,不觉又是一阵悲从心来,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望着,念着,朱翊镠忽然趴在李之怿身上,像个孩子似的啜泣。  

“如果很难受,就哭出来吧。”  

徐文颖自己都已经哭成泪人儿,但她清楚无论如何也不及朱翊镠悲伤。  

然而,朱翊镠终究没有哭出来,只是心如刀绞一般,哽咽难鸣。  

“姐姐一定不希望你这样伤心。”  

过了有好一阵子,徐文颖实在忍不住,又弱弱地说了一句。  

朱翊镠无心搭理,原来与自己最爱的人永别,是如此痛苦。  

徐文颖能体会得到朱翊镠此刻的心情,语言在这时候是多么苍白无力,说再多安慰的话又有何用?  

两人就这样默默地跪在。  

朱翊镠趴在李之怿身上,握着她已经冰凉的手。  

徐文颖跪在朱翊镠旁边一言不发。  

也不知过了多久。  

只见冯保进来,弱弱地说道:“万岁爷,国丈大人在外跪着不肯离去,一直还不断地扇自己耳光,扇得他两边脸颊都红肿了,嘴里鲜血直流,他,他想进来看皇后娘娘一眼。”  

“让他进来。”朱翊镠有气无力地道。  

“遵旨。”冯保答应一声忙出去,又很快将李得时引进。  

“之怿,之怿,我的女儿…”李得时进来便跪倒。说是想看女儿一眼,可当真看到女儿时,他又不忍多看一眼,匍匐于地,头不停地磕着地板,好像女儿的死是他一手造成似的。  

几个人都跪着,冯保也只能跪在朱翊镠身后默默流泪。  

忽然李得时道:“陛下骂我吧,您说得对,我不该向您隐瞒之怿她娘生产时难产大出血一节,从一开始就不该隐瞒就该告诉您,越早告诉您,或许您就不让之怿怀上孩子,或许您就有办法不让这悲剧发生,是我害了之怿,是我害了之怿…”  

李得时一边说一边磕头。他的额头已经磕破了皮,血迹斑斑,加上本来嘴及下巴都是血,又溅了满脸都是,模样看起来恐怖。  

“岳父不必自责,我想安静会儿。”朱翊镠仍有气无力。  

“是啊!”冯保忙劝道,“人死不能复生,国丈说这些有什么用?我们还是出去吧,让万岁爷静会儿。”  

说着,便上去搀扶。  

虽说人类的悲观并不相通,但李得时能感觉到皇上的痛与他一样,只得随冯保一道躬身而退。  

再次安静下来。  

又只剩下朱翊镠与徐文颖两人默默地陪在李之怿身边。  

李得时被宫里侍卫送回家后,与宁馨儿抱在一起又痛哭一场,但两人似乎心有灵犀,竟谁也没有安慰谁。  

申时行心里有点乱,如同冯保一样担心皇上接下来的情绪。  

爱得越深,离别时伤得越重,这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  

更何况皇后还如此年轻。  

而徐学谟的情绪更为复杂,首先是对李之怿的无比尊敬。  

其次是感激,他知道李之怿把徐文颖当作亲妹妹,如果不是李之怿,徐文颖不会与皇上走得那么近。  

临走之前还要皇上答应娶他女儿徐文颖,皇上那时候怎么拒绝?  

所以他的内心还有两分窃喜,感觉他离“国丈”已经越来越近了。  

当然,两分窃喜也是因为来自于对李之怿的感激,是李之怿的大度即将成全他的女儿徐文颖。  

除了尊敬、感激、窃喜之外,身为礼部尚书,这时候还有工作要做:皇后的身后事需要他来主持。  

首当其冲是为皇后勘陵。  

这个需要朱翊镠拿定主意才行。  

冯保又一次进了坤宁宫,发现朱翊镠与徐文颖还跪在那里。  

“万岁爷,节哀顺变,礼部来人请示皇后娘娘的寝陵该安置何处。”  

“天寿山吧。”朱翊镠道。  

“好。那万岁爷,派礼部尚书徐大人去视察,不知可否?”  

“你安排。”朱翊镠言简意赅。  

“奴婢遵旨。”冯保答应一声,接着又劝道,“万岁爷要保重龙体啊!也该起来歇歇,不能这样长跪不起。”  

朱翊镠一动不动,没吭声。  

无奈,冯保又道:“徐姑娘,好好安慰万岁爷,扶他起来吧。”  

徐文颖眼睛闪着晶莹的泪花,冲冯保摇了摇头,示意她也无能为力。  

冯保摇头叹气出去了。派人给礼部传旨,他自己则前往翊坤宫。  

想着不能叨扰两宫太后,这时候恐怕也只有郑妙谨能劝得动皇帝。  

当然,冯保急着赶往翊坤宫,也想与郑妙谨分享内心中的喜悦之情。  

毕竟,皇上答应临走前的皇后,要立郑妙谨为皇后。  

如果李之怿还在,冯保没有这个想法;可如果李之怿不在,那皇后落到郑妙谨头上当然最好不过了。  

所以一见到郑妙谨,冯保便小心翼翼地来一句:“恭喜淑嫔娘娘!”  

郑妙谨脸色一沉,斥道:“冯公公是越老越糊涂了吧?皇后刚驾崩,你就跑翊坤宫恭喜我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